阮孟奇
摘要:心流(Mental flow)是心理学中,用来描述人内心的一种状态,它指的是人们在专注于某项活动,在活动中获得一种快乐、兴奋等的积极情绪,这种情绪反作用于活动,使得活动可以很自然的进行下去。把心流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使音乐课堂更加丰富、有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效率等优势。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1)心流理论的定义:(2)心流理论对于音乐课堂的意义。
关键词:心流;状态;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0-0227-02
一、前言
心流(Mental flow)状态并不少见,人们常常会用这些词来对心流状态进行一个简单的描述:好爽啊”、“太开心了”、“时间好快”等等。游戏是人们平时体验心流状态的最好方式,人们为了实现某个目标,不断的发展自己的技术,也许过程在别人看来是很艰辛的,但他本人却乐在其中,他的快乐在于这个过程,而不是实现目标之后的快乐。
游戏为何使人快乐,使人更容易获得心流状态,最本质的原因在于游戏当中具有持续不断的动力/压力。游戏当中的动力来源于肉眼可见的目标,因为每个阶段的目标清晰,所以每个阶段都存在动力,既而玩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快乐。在这里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兴趣是产生动力的先决性条件,没有兴趣,人们就会失去动力,进而更难获得心流状态。
如果将游戏的元素运用到音乐课堂中,那么,在音乐课堂中,学生也就从某种意义上变成了玩家,学生会产生兴趣,会根据目标不断调整自己,从而达到心流的状态。
二、心流理论
(一)心流理论的定义
美国的匈牙利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Csikszentmihalyi)对心流理论有所研究,并取得巨大成果的,他是心流理论的奠基人。他对心流的解释为,“当人们全情投入时,获得的一种贯穿全身的感觉”。“在这种状态下,动作与动作之间似乎受到一种内在逻辑的指引,而无须行为主体进行有意识的干预。他感受到的是贯穿各动作间的一股整体的流,并受控于自己的行为。此时,自我和环境之间、刺激与反应之间、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之间的差异微乎其微”。“当游戏者完全被活动吸引时,他们会嵌人一种共同的经验模式。这种模式以意识的狭窄聚焦为特征,并丧失自我意识,只对清晰的目标和具体的反馈有反应,因此不相关的知觉和想法都被过滤掉了”。
心流是人们在进行某项活动时,获得的一种全神贯注、废寝忘食、乐此不彼的状态,这个状态大多反映在活动过程中,大部分人获得的快乐不是因为实现了目标,而是因为处于这种状态中,才会获得快乐。
(二)心流状态的要素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将心流的要素(factors)总结成九个,之后诺瓦克(Novak)和霍夫曼(Hoffman)在这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并将之前的九因素归纳为三个群组(group):先行条件(antecedent conditions)、特征(characteristics)和经验的结果(consequences of experience)。
前提(antecedent conditions)中包含了三个要素,即:清晰的目标、明确而及时的反馈、挑战和技巧的平衡三个方面。
特性(characteristics)中也包含了三个要素,即:行为和意识的结合、全神贯注、自我掌控。
经验的结果(consequences of experience)中包含了剩余的三个要素,即:自我意识的丧失、时间感的丧失、活动的目的性。
三、心流理论对于音乐课堂的意义
音乐课堂是大量的个体所参与的活动,如果心流理论使用得当,那么每一个个体都可以体验心流状态。音乐课堂中分为教师和学生,他们都可以获得心流状态,但是教师和学生的意义却有所不同。对于教师而言,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课堂的活动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顺利完成,没有教师,课堂活动将会一盘散沙。同样,没有学生的话,课堂活动将毫无意义。
(一)心流理论对于教师的意义
心流理论对于教师而言,最大的意义可以使教师获得快乐的情绪,这个快乐并不是简单的快乐,而是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快乐。
心流理论是在积极心理学发展中所产生的的,而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则借鉴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他将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共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同时也是最难实现的需求。
教师在课堂活动中,通过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来调整自身的教学活动,即学生的状态的好坏是反映课堂活动是否顺利的表现,因此,学生的状态是对教师进行课堂活动中,最好的自我反馈。这个活动是交互的,学生会因为体验这种快乐而去喜欢教师,反过来,教师也会在这一活动获得尊重和教师威信。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心流状态,可以使教师更好的去享受教授学生的这一过程,教师教学活动中,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体验到快乐、满足等积极的情绪。
(二)心流理論对于学生的意义
音乐课堂中,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音乐课堂中,心流理论具有以下三点意义: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流理论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快乐的情绪,这种快乐多源于学生的成就感。课堂学习中,教师提出目标,学生根据目标来决定自己的学习状态,不论学习目标是否完成,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享受的,是不受干预、自发性的学习状态,这个状态可以极大的提高学习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流状态并不是短暂的,而是一种持久的、不间断的状态。兴趣是心流状态产生的一个先决条件,同样,它也是心流状态得以持续的必须要素。
2.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心流理论可以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集中的注意力也是心流产生的一大重要因素。注意力是在兴趣的基础上所提高的,当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式等产生兴趣之后,学生会自发性的集中注意力,而注意力是学生课堂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他与学生的课堂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不一定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可能会对课堂中的其他因素进行注意,比如:教室的一些摆件、学生的一些穿搭、教师和学生的发型等等。这种情况我们一般将其定义为“分神”、“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在心流理论中,这并不是注意力不集中的体现,而是学生的注意力发生了偏差,从教学内容转移到了其他事物。
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学生的目标不清晰;目标过高或者目标过低。前者使得学生找不到课堂学习的重点,目标不明确,进而活动内容发生偏差,所以无法在课堂中感觉到心流状态。后者也是影响学生注意力的一个原因,过高的目标会使得学生焦虑,过低的目标会使得学生感觉到无聊。所以,课堂中,教师要不断调整学习目标,以学习目标为方向,让学生得到不断的反馈,从而更好的产生心流状态。
3.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心流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使学生快乐的学习。学生在完成目标时会体会到注意力集中的快乐,这个目标是不断的,因此学生的学习也是不断的,这有益于心流状态的产生,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爱上学习。
四、结语
心流理论可以很好的与音乐课堂相结合,在音乐课堂中,心流状态不仅有益于教师,而且很大程度上也有益于学生的学习。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研究心流理论的初衷在于如何使人们快乐,快乐同样也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本文将心流理论运用到音乐课堂,研究心流理论是否可以运用到音乐课堂中,以及心流理论应用的意义,力求使音乐课堂的活动更加丰富和快乐。
参考文献:
[1]邓鹏.心流:体验生命的潜能和乐趣[J].远程教育杂,2006 (03).
[2]蒋文丹.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一个新视角:心流理论[D].北京:清华大学,2010.
[3]陈欣,心流体验及其研究现状[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05)
[4](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生命的心流[M].陈秀娟(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5]任俊,施静,马甜语.Flow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9 (01).
[6]Mihaly Csikszentmihalyi[M].Flow and the Foundations ofPositive Psychology, 2014.
[7]Csikszentmihalyi [M].Flow. New York: Harper and Row,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