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发展格局下提升重庆供需体系适配力

2020-10-21 04:53唐龙
当代党员 2020年19期
关键词:重点重庆体系

唐龙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供求平衡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效益释放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期间重庆经济转型升级将与新的市场发现交织在一起,使供需适配在经济中的拉动与推动功能的发挥变得更加复杂。

因此,在深化认识经济发展新格局基础上,从提升供需适配力角度充分利用好中央赋予重庆的定位与支持政策,以及重庆产业体系演进已积累的多项基础条件,谋划好经济发展新格局下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与重大决策,将成为重庆制定与实施好“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保主要目标与任务高质量完成的重要前提。

实现内循环构建外循环

在经济发展新格局下的生产力空间布局上,重庆要重点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关键节点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内循环。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升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口转移的承载力,依托“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构建外循环体系,主动融入对外开放的新经济格局;充分发挥好建立内陆开放高地的优势,利用沿江水运、出海通道、中欧班列(渝新欧)形成的多式联运立体交通网络畅通国际物流,在继续巩固外贸依存度中西部第一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区域性贸易枢纽;充分利用好重庆科学城和两江协同创新区平台形成创新集聚的“智核”,利用好重庆主城区扩容之机布局形成西部“智能谷”,构建重庆创新版图,打造创新资源集聚地;抓住中新金融升级契机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利用重庆培育国际消费城市、打造国际会展与会务中心名片等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的举措,开拓“重庆造”的市场需求新空间,吸引先进生产要素和知名企业入渝。

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双线并进

在经济发展新格局下,优化供给体系结构,需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制造产业双线并进。

在影响未来的大数据智能化、新能源与智联网、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高端新型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庆要在供给端重点夯实基础设施、拓展产业运用范围和延伸产业链,以创新力培育、补链成群或培育新产品、新产业、新组织为重点,大力完善供给体系的自循环能力,避免流动性壁垒或非经济因素干扰造成供应链安全问题。

在涉及信息安全、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领域,重庆要加大政府采购和产品应用场景打造,从需求端提升创新型企业的赢利与变现能力,从而调动更多经济行为主体主动参与先进生产力方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在传统制造业领域,重庆要在供给端以降低融资成本、运行成本、要素使用成本为重点,重点通过大数据智能化、绿色发展、产业体系整合、金融与实体双向支持等方式,在实现提质增效中完成市场出清、转型发展或兼并重组;抓住消费升级、区域一体化、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融入新的世界消费秩序与结构,着力市场规模扩大和新消费方式与业态成长,引导企业发展转型或倒逼企业降低成本、改进效率和提升质量。

夯实供给体系科技支撑力

着力解决“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与装备问题,进一步夯实供给体系的科技可持续支撑力。一是编制重要高校重点专业在人才、项目和服务上对接智能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任务清单,提升“双一流”学科建设层次。二是整合企业、研发机构、大学资源共建市场化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智能网联汽车、工业大数据、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等支持方向打造多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三是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中小型科技企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使有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占比在3年内翻倍。四是争取与国家部委或相关机构合作发布行业指数或编制行业发展报告,提升重庆在全国的影响力。

“两端”共进形成合力

提升供求适配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推进效率。重点是明确界定政府与市场在管理、服务与调控的边界,找准政府和市场各自的定位,使“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在推进培育经济发展新格局过程中形成合力。

在供给端,充分发挥政府、专业技术人才、企业家、创业者、金融资本在经济重塑进程中的不同角色与职能作用,让自上而下的“大推进”方式与自下而上的创新创业方式相融合,在供需平衡上推动经济重塑。在需求端,充分利用政府采购扶持战略性急需产业的产品采购,帮助创新类企业扩大产品出路;实施大众创新、就业促进、提高财产性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发放消费券等积极措施,增强市场需求的愿望与能力。

突出四大体制保障

在新阶段,因供需适配相互交织的复杂性,要在平衡市场创造与需求增长中寻求到可持续发展路径,不能仅依靠“有效市场”手段去实现,还应由“有为政府”以统筹规划、精准施策、消除障碍和创造条件为重点,加强体制保障。

一是以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提升为主线,进一步增强供给体系优化的系统性和统筹能力。主要任务包括编制产业动态优化地图和重点企业培育清单,实施“挂图作战”;明确供求协同发力的重点任务及实施路径,形成任务书,明确时间表,增强对产业结构优化与需求稳定增长的稳定预期,形成推进合力。二是提升供求适配的精准施策能力,如提出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可行的效益释放方向与实施路径;抓好引进项目落地率、开工率和达产率;对拟突破的重点行业实施要素,与项目“一对一”对接;树立标杆企业,强化示范和推广应用,助力广大中小企业找到发展出路。三是消除影响供求均衡增长的关键体制约束,例如改革政府考核方式,制止地区间恶性招商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四是完善与深化有助于提升供求适配的制度改革,如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创新券、绿色债券、未来现金收益抵押、资产证券化等科技金融工具的应用范围;通过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切实提升消費者可支配收入,从而为新增长空间提供消费端支撑。

(作者系重庆科技学院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猜你喜欢
重点重庆体系
重庆客APP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重点推荐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在这里看重庆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