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平
(三原县清惠渠管理局,陕西 咸阳 71380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三原县城水环境差、水质不达标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实施水源防护及综合治理项目,保证安全、优质水源不仅是今后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更是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依据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按照《咸阳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提前做好申报2019年度水污染防治中央项目储备库项目工作的通知》,须对水源地保护和综合整治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对县城水源地保护方案进行探讨。
三原县城地处县域西南部,目前城区供水主要由冯村水库和自备井两大供水系统组成,水源为冯村水库及周边地下水,由冯村水处理厂净化处理后,经7.2 km的输水管道,输送到鲁桥调蓄调压池,自流输送到城区配水管网。冯村水库为中型水库,总库容1957 万m3,水源类别为湖库型,设计供水能力2.5万t/d,供水人口25万人。目前水源地受生活和农业污染严重,急需加强保护。
(1)保护区划分。冯村水库位于嵯峨镇冯村附近的清峪河干流上,距三原县城17 km,是一座集防洪、供水、灌溉功能为一体综合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将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为三级:一级保护区面积162.7 hm2,水库正常蓄水位线以内水域及水库岸边延伸50 m 的陆域面积;二级保护区面积39.66 hm2,水库入水口上溯3.75 km 河道及两岸各50 m 范围;在二级保护区上溯4.67 km为准保护区。整个保护区面积达380 km2。
(2)建设规模。依据《三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要求,对三原县冯村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进行综合整治,整治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环境保护综合治理、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建设。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改善饮用水水源水环境质量为重点,重点解决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及整治、二级保护区整治、准保护区污染控制、监测体系完善及应急能力不足等问题,从而形成完善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
水库护坡涉及范围主要包括背水坡、迎水坡及护坡砌石3方面。
(1)背水坡。背水坡长约840 m,护坡宽度约65 m,坡面面积约27 000 m2。规划将现状的植草坡面改造成浆砌片石(拱形)骨架护坡,在坡面上增加“冯村水库”4 个大字,坡体采用土工膜进行防渗处理。浆砌片石(拱形)骨架护坡,占地面积约24 000 m2。拱形内采用直播种草护坡方式进行水土保持。拟拆除现状排水沟约2000 m,并将土地平整。拟新建横向、纵向浆砌石排水沟约3815 m,纵向排水沟底部宽约50 cm,顶部宽约150 cm,沟面两侧宽分别为50 cm。坡面设置坝坡和坝肩排水沟及行人步级,采用M7.5浆砌石砌结,1∶2水泥砂浆批挡。对戗台进行硬化,戗台长约840 m,宽约1.5 m,采用混凝土结构。拟对原坡顶栽植龙柏进行砍伐,并对树坑进行恢复,涉及面积约840 m2。
(2)迎水坡。迎水坡长840 m,护坡宽度约78 m,坡面面积约29 000 m2。现状为浆砌石坡面,由于雨水及水库蓄水浸泡,下部蓄水区的石块已部分松散脱落,对水库防洪等造成安全隐患。现将原干砌石坡面改造成菱形浆砌石结构坡面,底部采用10 cm 卵砾石垫层,上部覆盖1 层土工布,最后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筑、勾缝,形成菱形浆砌石结构。
(3)护坡砌石。新修护坡砌石3 处,总长约1600 m。溢洪道进口右岸向库内延伸长约450 m,大坝左肩至小坝长约650 m,库尾右岸至三社抽水站长约500 m。
对原有防护网栏进行维修更换,更换3500 m。围网底座采用混凝土底座,埋深不小于50 cm,地面以上高1.8 m,围网总高不小于2.3 m。
主要为背水坡植草、环库林带整平。背水坡植草面积约10 000 m2。植草位置为浆砌片石(拱形)骨架内,网格内先铺三维土工网,表层土撒播草籽,草种采用两种以上进行混播。环库林带整平,总面积约60 000 m2,覆土厚度约10 cm。环绕水库一周进行环库林带建设,总面积约60 000 m2,林带总宽度为20 m,以防护网为界向内种植4排绿化树种,由外向内依次为樱花、银杏、白皮松,樱花和白皮松为4 m宽,银杏为12 m宽。
在环库路安装6 m 太阳能路灯200 个,在大坝左肩、右肩各安装6 m 高杆路灯1 个,在放水塔、泄洪排沙洞塔各安装探照灯1个。
硬化道路两处约2140 m,其中背水坡通村路740 m,河西村至屈家村巡库路1400 m。设计为双向二车道,按照厂矿道路四级标准设计。道路红线宽4.5 m,单幅路形式。巡库路闭合包括胡家沟村至屈家村道路硬化约150 m,新建步行桥约250 m(桥中部设置水质监测系统)。步行桥位于冯村水库尾端,横跨冯家水库,桥梁总长约250 m,宽度3.5 m(净宽3 m)。步行桥中部设置水质监测系统,系统采用在线监测方式,监测装置主要由水质监测仪器、浮标等构成。
在保护区范围醒目位置设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桩、界碑及警示牌等标识,加强管理。安装界桩640 个,界碑10 个;设立解说牌4 个,限制牌12面,指示牌8个,警示牌20个,制度牌6面;在人行量相对大的围网上部贴反光贴,长度约5 000 m。界桩、界碑采用玻璃钢材质,钢筋混凝土基座;警示牌采用2.0铝板,反光材质。
在二级保护区周围设置防护围栏,长度约5000 m。围网底座采用混凝土底座,埋深不小于50 cm,地面以上高1.8 m,围网总高不小于2.3 m。
边坡绿化治理包括大坝右岸边坡绿化治理约50 亩、管理站门前及对面道路侧绿化、环境治理。绿化植被主要由小叶女贞、大叶女贞、黄叶女贞、龙爪槐、百日红等植物构成,以起到美化周边生态环境作用。
在樊家河污水处理站下游500 m外新建垃圾压缩站1 座,总建筑面积约120 m2。服务范围为库区一级、二级及准保护区范围内涉及的村庄,服务人口约6772 人。购置3 方垃圾运输车6 辆,负责各村的垃圾收集及运送至垃圾压缩站;购置8 方垃圾中转车1 辆,负责将垃圾压缩站的垃圾转运至城镇指定的垃圾收集地点;购置洒水车1辆,用于道路及站内道路及硬化场地的浇洒。为11个村配置钩臂式分类垃圾箱,共配置约45 个;为11 个村1924 户配置120L铁皮垃圾桶,每3户配置1个,共配置约642个。
4.4.1 污水管网布设
汽车站、学校污水管网总长度约3000 m,采用PVC管,主管线长度约1800 m,管径DN200;支管线约1200 m,管径DN150。一级保护区包括新建浦家河、黄家河及樊家河污水处理站共3 座。冯村水库周边村庄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因此本项目以村民生活用水产生的废水为设计计算标准,人均综合用水量标准取100 L/(人·d),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80%计取,人均污水量为80 L/(人·d)。二级保护区范围内涉及浦家河、黄家河及樊家河3 个村庄约5250人。综合考虑区域未来发展,本次污水处理站设计规模在现状污水处理量的基础上适当扩大,3个污水处理站的现状污水量及设计规模见表1。
表1 二级保护区涉及村庄污水处理量一览表
根据相关标准,3 个污水处理站日处理量均小于1000 m3/d,为IV类污水处理站。根据各站处理规模,浦家河污水处理站建筑面积约90 m2,黄家河及樊家河污水处理站建筑面积各约360 m2。
4.4.2 污水水质
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各村农户。参考我国部分污水处理站的设计与实际运行的进水水质,确定污水处理站的进站水质见表2。按照《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8),污水处理站排放水质达到一级A 类标准。一级保护区建设的3 个污水处理站应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 类标准,以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达标率、收集率、处理率、回用率。出水水质标准见表2。
表2 设计进、出水水质及处理程度 mg/L
污水处理工艺主要采用A2/O法,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污水处理A2/O法工艺流程图
改造入户污水管道13 440 m,管径为DN100,采用PVC管道;对11个村1924个厕所进行改造,实现粪便无害化处理。
准保护区内拟新建杨家河污水处理站、邵家河污水处理站及洪水村污水处理站共3 座,采用A2/O法进行污水处理,日处理量均小于1000 m3/d,为IV类污水处理站。配套建设污水主管线1790 m,支管线4012 m,均沿村道及周边主要交通线路敷设,管道材质采用钢筋混凝土和HDPE排水管。
在现有14 个监控点的基础上,在三社抽水站、胡家沟入水口、大坝3处新增全方位高清摄像头;新增水源保护巡查车2辆、作业记录仪3个、平板电脑2 台。本项目在保护区范围内设置宣传牌6 个,并定期举办环保宣传讲座,每年3场,内容主要包括水源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等相关知识;制作宣传手册5000 份,制作环保宣传片1部,引导观众共同关注和保护水源地环境。
冯村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项目具有改善三原县冯村水库水环境,扩大供水能力,提高供水质量,保障三原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经过研究分析,分别对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提出不同的水源保护措施,可有效保护水环境,为提升三原县饮用水质量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