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洁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 530200)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环境复杂多变、作业活动多样、作业工序较为复杂,大型施工设备应用广,立体交叉作业频繁,施工点多、线长、面广,大多数属于野外作业和洞室作业,人机流动频繁,不安全因素很多。在人、机、环境和管理缺陷的触发下,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危险源的存在是危险事件、事故产生的根源。开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管理研究,对有效防范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45001-2020),将危险源其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的来源[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亡、健康损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具有客观实在性、高度不确定性、隐蔽性、突发性、复杂多变性和连带性6 大特征。长期以来,人们主要靠主观判断来判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的危险大小,2018年水利部出台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将人的判断以量化形式表示出来,行业特点明显且指导性较强。
危险源辨识是防止事故发生的第一步,做好危险源的辨识有利于各项安全管理活动的开展。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包括辨识出危险源以及判定危险源类别与级别[2]。
(1)明确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对象。施工项目涉及面广、专业多、工程量大,影响因素复杂。为防止出现漏项,可以以施工作业、机械设备、设施场所、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等为辨识线索,明确辨识与评价对象。
(2)组建辨识与评价队伍。组建一支由注册安全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或第三方安全评估专家、有丰富的现场操作经验的工人组成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5~7人)。
(3)收集资料。收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收集并分析项目的基础资料、了解类似工程、工艺条件及设备事故案例及采取的措施。
(4)选取科学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对象,选取不同的方法。对于危险化学品危险源,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18)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对其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根据《导则》中“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清单”进行直接判定;不能用直接判定法辨识的,可采用询问交谈、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安全检查表法(SCL)、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及因果分析法、事件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等进行判定。
(1)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分析系统中存在的并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储存条件、物理状态参数、防护条件、技术条件、机械设备状态以及施工管理条件。分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生产环境不良和安全管理失效。
(2)潜在危险性分析。分析危险物质的种类、数量、可能造成安全事故损失以及预防措施等。
(3)划分危险源等级。对于危险化学品危险源,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18)以分级指标R来进行重大危险源分级,分为四级,一级最高。其他水利水电施工危险源根据判定情况,分为重大危险源和一般危险源两个级别。
(4)危险有害因素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标准对照法对辨识项目的施工作业情况、机械设备情况、设施场所情况、作业环境情况、事故情况以及安全防护等进行调查。
(5)危险区域的界定。一般以危险源为核心,加上防护范围作为危险区域。
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等级直接评定为重大风险等级。对于一般危险源,风险等级由高到低分为四级,依次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可采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以及作业条件—管理因子危险性评价法(LECM)等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LEC 法是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作业场所)的频率E以及危险严重程度C这3种因素之积来评价系统危险性大小D。其表达式为:
L、E和C值赋分参考取值范围及判定风险等级范围见文献[2]。初步筛选出D>320的危险作业,将其纳入到重大危险源的范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见表1。
表1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LEC 法概念清晰,操作简便,便于对危险作业进行初步评价。事实上,良好的管理可以大大抵消系统的现实危险性。如果管理到位,使得危险源几乎没有失控的可能,那么,即使危险源具有的能量再大,其风险程度也未必很高。针对这种情况,不少学者[3,4]在LEC法3项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参数M,称之为安全管理系数,将改进后的公式变为:
这就是由LEC法发展而来的LECM法。目前对M的取值各不相同。朱渊岳等[3]将M的取值仅分为3、5、7、8、10 五个档次,引入M 后,危险性等级划分改动很大。李佩[4]将M取值取决于事故的检测措施和事故的控制措施两个因子,即:M=M1×M2,并将M1、M2取值分0.1、0.5、1 三个档次。
本文M 取值考虑人、机、物、环四方面管理情况,即
式中:M1为作业人员管理系数;M2为设备管理系数;M3为物料管理系数;M4为作业环境管理系数。各类别项目分别见表2~表5,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调整。不符合现行规范、要求即取1,完全符合取下限。M1、M2、M3、M4的值为对应类别的各项目之积。根据公式(3)可知M值的上限为1。这样,考虑管理系数后的危险源等级的划分可以不作变动。
表2 作业人员管理系数M1
表3 设备管理系数M2
表4 物料管理系数M3
表5 作业环境管理系数M4
考虑M因子,各项目均取下限时,M=0.197。最大限度考虑M后,D值可由原来的320降为63,即由原来的重大风险降为低风险。由此可见,规范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确定为重大危险等级的一般危险源,将其视同重大危险源进行管理。对一般以上风险等级的危险源要上报监理单位,对于低风险等级的危险源,可由施工单位自行管理。
危险源的控制原则为消除优先、降低风险、个体防护。控制措施分为安全技术措施(硬件对策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软件对策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从机械安全、电气安全、防火防爆、特种设备及职业危害等方面提出措施。安全技术措施的等级顺序为直接措施(设计时已采用本质安全技术、自动化、机械化、安全连锁)、间接措施(安全防护设施、安全附件、保险装置)、提示性措施(安全提示、安全色、安全标志、警报装置、检测仪表)、个体防护,要遵循的原则见表6。
表6 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遵循的原则
(1)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及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危险源相关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搞好安全值班、交接班、安全技术交底,并实行旁站监督,按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危险作业经过审批等,实时更新危险源及防控措施。对重大危险源和风险等级为重大的一般危险源进行公示告知、登记建档,按有关规定进行报备案。
(2)明确职责划分,强化监管。根据危险源的等级落实分级管控负责人,明确具体责任。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定期对危险源管理工作开展考核奖惩,并与评优评先结合起来。
(3)加强教育培训,规范作业行为。对危险源岗位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提升其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掌握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检测、检验技能和应急措施。
(4)落实应急救援措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业主与参建单位及地方应急救援联动机制,配备应急救援队伍和必要的应急设施、装备、物资,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当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响应,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施工过程中,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为防止危险源失控人们采取一系列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安全措施。但实际上,绝对可靠的控制是不存在的,在诸多因素(如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管理上的疏漏)的共同作用下,约束、限制措施可能失效或被破坏,具备事故触发条件,如图1所示。
图1 危险源、隐患与事故的关系
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内因,其屏蔽措施失效是事故发生的外因。一起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既要辨识出危险源,同时要找出失效的安全措施并进行加固。
隐患排查就是要找出导致危险源屏蔽措施失效的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生产环境不良、安全管理失效。隐患排查是有规律的,不是现场漫天开花式的检查,一定要对照国家和行业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逐条逐项进行,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要进行分级,确定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隐患排查常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很多,为了确保边角扫到,不放过一丝一毫,可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首先,依据《水利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水安监〔2017〕344 号)进行重大隐患的判定,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适当增补未涵盖的隐患内容;其次,依据《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办安监〔2018〕52 号)进行对标排查;第三,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进行对标排查,如《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 50656-2011);第四,依据水利行业规定、标准规范进行对标排查,主要有:《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50号)、《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 721-201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SL 714-201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 398-2007)、《水利水电工程土建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L 399-2007)、《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SL 400-200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SL 401-2007)、《水利水电起重机械安全规程》(SL 425-2017)。此外,行业没有相关标准规范的,可以参照相关行业规范进行对标排查,比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等。
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按照规定分级实行信息反馈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落实好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应急预案。隐患治理结束后,要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重大事故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项目法人恢复施工的书面申请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施工。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管理综合性强,涉及多个学科。要有效防控事故的发生,就要全面识别出作业活动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源,筛选出需要防控的危险源,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并对存在隐患的危险源,加强其“屏蔽措施”或“安全防护措施”,以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本文所阐述的内容仅是对相关问题做了简单讨论,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