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有机融合的小学语文线上微课开发策略
——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中华经典主题文化微课为例

2020-10-21 08:53徐华军
辽宁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微课资源情境

徐华军,赵 焱

(浙江省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浙江省余姚市梨洲小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时代”已经来临。多样化的“微概念”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丰富的线上教学便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微时代”下学生的学习渠道日渐广泛,如何开发优秀的线上微课资源,值得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思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挖掘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素材,开发融入时代元素的语文线上微课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立德树人和学科育人的任务。笔者进行了小学语文中华经典主题文化微课程资源的开发,对线上微课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明确课程目标,突出教学重点

课程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选择课程内容的依据,同时也是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依据,课程目标的设定对于微课的开发至关重要。传统语文线下课程的教学目标十分广泛,涉及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但微课的教学目标却不能面面俱到,而应该力求精简,聚焦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以疫情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华经典主题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经典诵读能力,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一)聚焦目标,凸显语文本质

微课以“微”著称,最主要的特征是时间短。然而,学生认知学习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若教师在短时间内同时呈现多个知识点,学生既不能准确把握微课的重点,也会出现认知超负荷的现象。因此,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线上微课开发时就应该缩减呈现内容,聚焦课程目标,突出教学主题,做到一课一得。

学生学习微课的媒介终端是电脑或手机屏幕,不适合将较多的内容呈现在屏幕上。因此,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选取的学习内容应该较为简洁,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挖掘内容的深度。如在开发“竹”文化微课资源时,教师可以引入著名作家袁鹰写的名篇《井冈翠竹》。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读完全篇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教师可以截取其中最能表现竹子挺拔、顽强不息形象的片段,缩减呈现的文本内容。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可以感受中国人民决不被困难打倒的顽强、坚韧品质。

微课“时间短”的特点决定了内容的精简,这使得教学目标更集中,教学主题更突出。在疫情时期,笔者跟随学校团队制作了一系列小学语文中华经典主题文化的微课。在前期微课开发设计时,针对中华经典主题文化课程中的每一项主题,教师确定了与之相对应的课程目标,引入与之相关的微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诵读、对比等多种方法提取和整合信息,学生在课程学习活动的展开过程中收获学习的方法。笔者列举了部分主题文化和相对应的课程目标(见表1)。

(二)融合目标,指向整体育人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方式,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组合起来。无论是线下的传统课堂还是线上微课,语文教师都需要遵循双线发展的路径,在解决语文本体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全人教育。因此,在线上微课开发时,教师需要将育人目标无痕地融入语文微课的学习中。

在开发制作疫情时期小学语文中华经典主题文化微课的过程中,团队教师充分挖掘各个主题文化的特点,搭建传承和弘扬中华经典文化的平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和亲近经典主题文化,同时结合疫情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的爱国之情在理解和感受文化的过程中得以升华,从而提升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笔者列举了部分主题文化微课中可融入的育人目标(见表2)。

表2 部分主题文化微课中可融入的育人目标

线上微课开发时,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机会,充分彰显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学生能在语文微课的学习中传承与弘扬赋予时代元素的中华文化,让中华优秀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二、夯实语文基础,展现时代特点

小学语文学习资源浩如烟海,能作为线上微课拓展资源的内容也很多,但在微课程的开发中,教师应进行相应地取舍,选取能夯实学生语文基础、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同时,教师还应该创新地设计内容,将微课学习内容与当前时代背景有机融合起来,展现语文学习的时代特点。

(一)选取有助语言学习的内容

线上微课的开发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基于教材的微课,另一种是基于拓展的微课,无论是哪一种微课的开发都必须立足于语文本体。因此,对基于教材的微课,教师需要牢牢扣住教材的语文要素来设计课程,而基于语文拓展的微课,教师也要紧紧抓住对学生语言学习有帮助的内容。

在经典主题文化微课的开发中,我们选取“汉字演变”的内容,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和理解文化内涵,还能对之后的语言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每一个汉字都意义,通过对汉字演变这一传统的回看,我们能让学生重新认识汉字以及汉字背后的故事,同时帮助学生正确地识记汉字,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是最准确,也是最持久的。

(二)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

新课标指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除了古诗词、文言文、成语、典故之外,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也能成为微课开发的资源。相对于线下课堂环境,线上微课教学的空间自由度更大,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度也更高。因此,教师应试图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入手,从中汲取丰富的教育养料,组织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学习活动,便于学生及时在生活中发现和探究。

在开发“龙”文化微课资源时,教师可以选取学生都很熟悉的赛龙舟风俗活动,引导学生交流参与这项风俗活动的经历和感受,从而让学生领悟到只有万众一心、团结协作才能划好龙舟的道理。结合抗击疫情的背景,学生便能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涵盖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独具风味的生活习俗、特色鲜明的风土人情、令人叹为观止的手工技艺都能成为语文微课的资源。因此,在微课的开发中,教师应该拓宽视野,引导学生学习百科全书式的语文课程内容。

(三)选取体现时代背景的内容

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在传统文化中便传递着本民族的内涵和精气神,有以和为贵、一本相生的人本精神,有尊师重道、选贤举能的尚贤精神,也有文事武备、明理致用的务实精神。然而,在开发微课时,教师应该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选取能激发学生自强意识的文化资源。

在开发“梅”文化资源课程时,教师可以着眼于中华民族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时那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自强精神,并引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梅花魂》中的片段:“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疫情中的中华民族正如傲寒盛开的梅花一样,愈是情况危急就愈团结一心,全民自发地以宅在家中的方式来阻断病毒的蔓延。

在微课资源开发时,教师要充分结合当前时代背景,选取能切实弘扬学生文化精神内核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就自强的精神,引导学生自内而外地受到精神的熏陶并逐渐散发出民族的精气神。

三、整体规划板块,丰富呈现形式

中华经典主题文化微课开发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在于“微”。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一个经典主题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将语文学科的性质落到实处,是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教师首先需要整体规划课程的板块,深入挖掘资源内在的联系,将资源板块有机地衔接起来协同推进课程。此外,教师还应该创设多样的学习情境,注重活动的引领,丰富课程资源,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十几分钟的微课程学习做到最大化。

(一)设计情境

线上的学习活动是在家中开展的。因此,要想让学生在一个非正式的学习环境中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教师还应该对课程资源进行情境化设计,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微课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觉参与到微课的学习中。

情境化的设计主要包括大情境和小情境两种。大情境是能统领整节微课内容的真实情境,教师应选取贴近学生既有经验且符合当前时代背景的特定环境,通过大情境搭建微课与生活的桥梁,给学生的学习活动赋予意义。在开发“梅”文化微课程时,教师可以创设读一本“梅之书”的大情境,书中有“梅”的诗歌、“梅”的画作、“梅”的文章等,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翻阅“梅之书”的过程中概括出“梅”的象征意义。

微课的小情境主要是针对不同知识点创设不同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基础。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将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与当前的疫情背景有机融合,如在导入“月”文化微课程时,教师可以出示贴在捐赠医疗物资上的寄语,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此时三江月,圆缺与君同”等,这样既能丰富课堂学习情境,又能结合情境激发学生患难与共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注重交互

微课的上课环境与往常的课堂教学不同,教师与学生之间始终隔着屏幕,无法随时互动,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因此,在微课开发时,教师应首先考虑微课的交互性,融入大量的学习活动,将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按下暂停键,自主进行交流、练写。其次,教师在话语的设置上也要更有亲和力,如“屏幕前的你做得怎么样?”“老师相信你一定发现了”等,给学生一种对话的感觉。

在开发“菊”文化微课资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下暂停键,背一背自己课内外积累的有关菊花的诗词。从预设学生回答的角度呈现下一阶段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交流过程,从而体现线上教学的交流和互动。

(三)多样形式

疫情期间,学生多是居家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在制作课程资源时充分利用媒体的优势展现的学习内容,还可以引入生动有趣的故事视频,给以学生全方位的刺激,此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领悟到故事背后的内涵。

在开发“竹”文化微课资源时,讲解“竹”字的演变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清代文学家纪晓岚的一个有关“个个草包”的故事视频,通过趣味性的故事视频让学生明白“竹”字象形的写法,从而促使学生意识到汉字本身构型和形体变化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除了故事视频之外,优秀的电视节目片段也能成为微课资源的新形式。央视出品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便多次提及毛泽东所写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所写的《卜算子·咏梅》,节目中嘉宾康震老师和蒙曼老师对诗词精辟的解读,促使学生感受到梅花坦然面对困难,与困难不懈抗争的精神。

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结合时代背景开发制作优秀的微课资源,精准定位课程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夯实语文基础,展现课程呈现形式,有机融合课程资源,将挑战转变成机遇。微课资源的开发和实施,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语言运用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实现语文课程的学科育人。

猜你喜欢
微课资源情境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