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霞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 400031)
姓名是一种符号,主要用于区别群体中的个体,同时兼有反映社会文化内涵的作用,如审美观念、民族心理、价值观、时代特点等。 《说文》对“姓”的解释是“人所生也。 ”,对“名”的解释是“名,自命也。 从口从夕。 夕者,冥也。 冥不相见,故从口自名。 ”这是中国古人对姓名的解释。该文中所指的女性人名,即女性的名字,不包括姓氏。 文化与文学关系密切,文学来源于生活,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性别是与文学关联紧密的一个范畴。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人名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除了体现作者的语言素养,语言运用能力之外,还反映着民族文化内涵与时代特征[1]。
泰国大城王朝,也称阿瑜陀耶王朝,共417年的历史,这一时期,泰国政治、经济发展相对成熟,文学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大城王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诗歌为主,形式多样,有宫廷文学、民间文学、寺院文学、戏曲文学等。 早期文学作品大多数为歌颂国王、宣扬皇权思想,维护其统治的宫廷文学。 中期文学作品多为宣扬佛教思想的宗教文学。 晚期文学作品形式多样,诗歌创作形势日趋成熟,作品数量多,题材广,为前代所未有,被誉为“泰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大城王朝时期的文学作为宫廷消遣与娱乐活动发展较快,出现了一批经典的文学作品。例如,《帕罗赋》《大世词》《律律阮败》《伊瑙》等,虽然还有一些作品尚不能确定是否为大城王朝时期所作,但总的说来,大城王朝时期泰国文学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诗人。
大城王朝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名约有197个。 这些人名的构成主要有4 种情况,即由单纯词、合成词、叠词及复合词构成。
在泰语中,单纯词指由一个或多个音节构成地表达某种含义的词,它可以是泰语词,也可以是外来词。由单纯词构成的女性人名中,梵巴语外来词使用最多[2]。
(1)泰语单纯词构成的女性人名。
(2)巴利语单纯词构成的女性人名。
(3)梵语单纯词构成的女性人名。
(4)高棉语构成的女性人名
(5)梵巴借词构成的女性人名。
在泰语中,合成词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含义相近或不同的词相组合而形成的新词[3]。这样的词汇由一个主词和其他修饰或补充主词的词一同组成,组成含义不变或有不同比喻意义的新词。 主要有两种组合方式如下所示。
1.2.1 泰语词作为主词,与其他词相组合构成的女性人名
(1)泰语词和泰语词相组合。
(2)泰语词和巴利语词相组合。
(3)泰语词和梵语词相组合。
(4)泰语词和梵巴语词相组合。
(5)泰语词和高棉语词相组合。
(6)泰语词、梵语词、梵巴语词、高棉语混合组合。
①泰语词和梵语词及高棉语词相组合:
②泰语词和梵巴语词及高棉语词相组合:
1.2.2 高棉语词作为主词,与其他词相组合构成的女性人名
(1)高棉语词和高棉语词相组合。
(2)高棉语词和巴利语词相组合。
(3)高棉语词和梵语词相组合。
(4)高棉语词和梵巴语词相组合。
大城王朝时期文学作品中由叠词构成的女性人名。
叠词,指把意思相近的词语(多为两个)叠加在一起而形成的新词,它的作用是强调,使得某种含义更为清晰明了。 由叠词构成的女性人名主要有三种方式:
①泰语词和泰语词或梵语词或高棉语词相叠加
泰语词和泰语词相叠加:
泰语词和梵语词相叠加:
泰语词和高棉语词相叠加:
②梵巴语词和高棉语词相叠加
③高棉语词和高棉语词相叠加
这里的复合词专指来自巴利语和梵语的外来词相组合而形成的新词。复合词本该是组合词的一种,在复合词中,起修饰作用的词往往放在主词的后面,但在巴利语和梵语组合而成的复合词中[4],修饰词往往放在主词的前面。 这就和一般复合词的构词法相反,这是由不同语言的不同特点而决定的。由复合词构成的女性人名可以分为3 种情况。
巴利语词和梵语词组成的复合词:
巴利语词和梵巴语词组成的复合词:
巴利语词和梵巴语词及梵语词组成的复合词:
梵语词和梵语词组成的复合词:
一个梵语词和一个梵巴语词组成的复合词:
一个梵语词和两个梵巴语词组成的复合词:
两个梵语词和一个梵巴语词组成的复合词:
两个梵巴语词组成的复合词:
三个梵巴语组成的复合词:
大城王朝时期文学作品中由复合词构成的女性人名,基本上都是由外来词构成的,这些外来词的使用,除了是为了让要表达的含义更为深刻,起强调作用之外,作者还为了让这些名字读起来更为优美动听。因此,也有取几个读音和意思都相近的外来词相组合,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好地传递整篇作品的寓意,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5]。
大城王朝时期文学作品中女性人名的构成方法十分复杂,除了泰语词外,还大量借用外来词。 通过研究女性人名的构成,可以看出作者在用词上的习惯与技巧,反映出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这也是为什么大城王朝时期被誉为“泰国诗歌的黄金时代”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透过这些词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作家们对女性的情感倾向。
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由多方面构成,人名是反映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城王朝时期文学作品中女性人名的构成十分复杂。 透过人物形象的各类型命名方式,折射出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与期望,体现了当时社会特点、生活场景以及同周边国家的交往等情况。
除了直接使用带有体现女性性别特征的词语之外,还常常以各种花卉名称来指代女性,表达女性如花朵般清新迷人的特点。 例如,佛教是泰国的国教,全国90%以上的国民信仰佛教,莲花被佛教视为圣物,象征着吉祥与安宁,因此泰国人民十分崇尚莲花。本意为“荷花、莲花”,以为词根而构成的女性人名,如等,都指代像荷花、莲花一般清新、纯洁的女性,一般多见于大城王朝时期早中期的文学作品中[6]。 除莲花之外,茉莉花作为女性人名,也在大城王朝中期的文学作品出现过,虽不如“荷花、莲花”一词所使用的频率高,但洁白清新的茉莉花的特征也是作者所在时期所推崇与爱慕的价值观念。在今天,茉莉花也是泰国人民十分喜爱的花卉之一,特别在每年的八月十二日,泰国母亲节当天,各地举办各种庆祝活动,教育年轻人不要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并将清香洁白的茉莉花赠送给伟大的母亲,以此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与汉语中常用花草云月命名的方式有一定的相似特点,如使用秋月、友兰、桂花等。
总之,使用具有典型女性性别特征的词来命名,与男性人名具有明显区别,强调出女性生理性别,显示出泰国社会大众对女性气质的期待,追求与向往女性具有阴柔、甜美、温婉、安静等特征的心理。
不同时期,各个国家和民族对女性审美标准不一。或欣赏浓眉大眼,或欣赏身材丰腴。据史料记载,我国唐朝时期以胖为美,可以从唐代绘画、陶艺、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看出,大部分的女性都是“丰肥浓丽、热烈放恣”。 杜甫有诗句“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通过对人们外形的描写,反映出人们有条件吃饱穿暖保持健康丰满体格的精神状态。因此,审美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等情况。
大城王朝时期,诗人多以“眼睛、脸颊、皮肤、身材”等词汇为中心词,与其他词汇组合为女性人物形象命名,从而反映出大城王朝时期社会大众评判女性美貌的重要因素及审美观念,诗人也借此表达对女子美貌的爱慕之情。
另一方面,诗人除了对女性五官和身材美的要求之外,还会使用一些仙女的名字来为女性人物命名,所使用的名字大多表达美貌、圣洁、佳运等含义。例如,,是代表美貌及好运的仙女的名字。 因此,诗人为作品中的女性命名为都体现出诗人对女性美貌的追求。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是文化深层结构的内容。价值观能够对人们的交际行为、语言、思维方式等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通过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等,借助水晶寓意女性的纯洁、高雅、珍贵。 现在傣泰民族女性还常用为名,如傣族女性取名依香叫、 玉叫等。本意都是指“黄金”。 无论在泰国还是其他国家,人们都将黄金视作是价值极高的贵重物品。大城王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以这两个词为词根的女性人名一般与其他词语组合使用。 例如,等。 用人们公认的贵重的物品或者具有吉祥意义的物品来指代女性,表达出诗人对女性地位的重视,对心爱的女人的宠爱,同时,将物品名称与其他词汇相结合来为女性命名显示出诗人运用语言的高超水平。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看,人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区别人与人的符号,它还有其内在的涵义。文学作品中的人名也同样如此,或暗指着人物角色一生的命运,或折射当时的时代背景,或体现作者的审美观念,或反映社会认同。人名在文化深层上所反映的是人类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理解,人名文化是一个丰富的范畴,值得多角度、多视野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