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凤霞,女,江西玉山人,1933年9月出生。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著名赣剧表演艺术家。她从1945年开始,先后在民营“长寿舞台”“长春舞台”“徐老舞台”从艺,1950年进入江西省赣剧实验剧团,1951年转入江西省上饶专区赣剧团,1953年进入江西省赣剧团,历任演员、副院长、书记、团长、名誉团长等职。
潘凤霞先生从事赣剧表演艺术数十年,先后主演过百余本大、小剧目,有丰富的舞台实践积累,能熟练地掌握赣剧的各种声腔(弋阳腔、青阳腔、昆腔、乱弹等)和表演艺术。
潘凤霞代表剧目主要有《梁祝姻缘》《还魂记》《西厢记》《西域行》《铁肩红心》《江姐》等数十出。其中《梁祝姻缘》为省赣剧团建团后的首演剧目,演出时场场爆满,倾倒了南昌市各界观众。一时间剧中的经典唱段风靡全城,大街小巷,人人传唱“耳听得”,家家谈论“更鼓来”。剧中悦耳动听的南北词唱腔,成为当时赣剧的代名词,为赣剧在南昌站稳脚跟打下了基础。
潘凤霞同志在演唱传统唱腔时,能去粗取精,并根据自身的条件加以处理,形成了独特的潘派表演风格。
弋阳腔:潘凤霞先生在传统的唱法上加入了新的音乐元素和她独有的发声方法。她主演的弋阳腔《珍珠记》,唱腔优美动听,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1958年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戏曲艺术片在全国发行。弋阳腔《还魂记》,经过她的精雕细琢,在全国巡回演出,风靡大江南北,受到中央首长、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赞誉,扩大了赣剧在全国的影响。该剧多次为中央首长演出,刘少奇同志称赞“表演细腻,曲调动听”。毛泽东主席观剧后给予“美秀娇甜”的赞誉,并与部分领导和主演合影留念。该剧后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彩色戏曲艺术片在全国发行。
青阳腔:1962年,由潘凤霞主演的《西厢记》在国务院小礼堂演出,周恩来总理观后评价“青阳腔好听,唱腔悦耳”。潘凤霞主演的《西厢记》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巴金、熊佛西、叶以九、刘厚生等名家一致评价“剧本好、导演好、表演好”。阮章竞在《光明日报》发文评曰“遗音三日绕屋梁”,盛赞演员的表演和唱腔。香港《大公报》发表署名真汉的《石西厢》(石凌鹤改编)一文,称赞“这是美妙的演出”,并附诗一首“会真翻作石西厢,胜似当年关董王。演到佳期甜绝处,莺莺今信在南昌”。
中国唱片公司录制了潘凤霞多张唱片在全国发行,中央广播电台录制了她的立体声赣剧唱段专辑。198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录制了她的代表作《游园惊梦》《南柯梦醒》《送衣哭城》《合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潘凤霞赴江西广昌挖掘几近绝迹的“海盐腔”,搜集传统曲牌一百余首。
潘凤霞所获奖项和荣誉主要有:1952年在《白蛇传·断桥》中饰演青儿,荣获“中南区戏曲观摩会演三等奖”;1954年主演《梁祝姻缘》中的祝英台,荣获“江西首届戏曲观摩会演大会优秀表演奖”;1961年在《还魂记·游园惊梦》中饰演杜丽娘荣获“江西青年演员会演表演奖”。她曾先后当选全国十二届党代表、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省文联常委、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60年、1980年两次被评为省劳动模范。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潘凤霞多年从事赣剧艺术表演,为赣剧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投入了毕生的精力,为戏曲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