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换生成语法浅析“V+的+是+N”句式的歧义现象

2020-10-20 09:14刘晗悦
读天下 2020年19期
关键词:歧义转换

摘 要: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歧义现象,现代汉语中也存在很多歧义句式,本文简要介绍了关于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并用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应用于句式“V+的+是+N” 的歧义现象分析,剖析该句式的深层次歧义原因。

关键词:转换;歧义;深层结构;表层结构

一、 汉语中的歧义句

早在20世纪50年代,吕叔湘、朱德熙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就已经注意到了汉语中的歧义现象。但是汉语歧义研究开始的标志则是以赵元任先生1959年在国外发表的《汉语歧义问题》,该文对歧义界定、歧义分类、歧义成因、歧义分化、歧义消除和歧义度等问题都做了论述。但《汉语歧义问题》也未能及时译成汉语介绍到国内,传统语法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对汉语歧义现象缺乏解释力,这也使我们对歧义的研究起步比较晚。

歧义常被称为同型异构。最常见的定义是:可以做两种或多种解释的语言片段。广义的歧义结构指语音、词义、语法等方面引起的歧义。狭义的歧义结构是由层次、结构关系或语义关系不同而产生的,即语法歧义结构。汉语的语法关系主要依靠词序和语义关系来表达,许多句子的句法结构由于缺乏形式标志而造成界限模糊不清,同音、同义、歧义结构很多,汉语歧义现象的研究受到了语言学研究者的普遍重视,大致说来,已有的研究主要涉及对歧义定义的研究、歧义类型的研究、歧义分化方法和歧义认知研究四个类型。

我们分析的歧义结构也主要是书面语的歧义。在现代汉语中,语法歧义结构是常出现的,除了本文将详细讨论的“V+的+是N”句式以外,比如说:

(1)他走了一个多小时了。(因为“走”有“两脚交互向前移动”和“离开”两个意思,是由于一词多义而产生歧义的,在具体的语境中可以消除这种歧义。)

(2)我们需要进口设备。(因为在这里的“进口设备”可能是动宾结构,表动作,也可能是定中结构,表实体。)

(3)昨天小李看到小王和她妹妹在一起。(因为人称代词“她”的指代不清,可能是指代“小李”也可能指代“小王”因而造成歧义关系。)

因为结构层次、结构关系而导致的歧义句是我们用层次分析法可以解释的,但是由于语义关系的不同导致的歧义就无法用层次分析法加以解释和分析。比如说“鸡不吃了”,用层次分析法就无法得知其歧义原因。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转化生成语法理论。

二、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的应用

(一)转换生成理论概述

21世纪是句法学得到快速发展的世纪,出现了许多颇有价值、各具特色的句法学理论,其中,经营时间较长、体系比较完整、影响比较持久和深远,并且得到了国际范围内传播的理论有两种:结构主义语法和生成语法。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在《句法理论若干问题》一书中,乔姆斯基提出,生成语法应该包括三大组成部分:句法部分、音位部分和语义部分。

(二)深表层结构理论在歧义中的应用

乔姆斯基认为,普遍语法是一切人类语言必须具有的原则、条件和规则系统,代表了人类语言的最基本东西。结构主义语法分析体系的主体是“直接成分分析法(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這种方法把句子看成是由若干独立的复合形式构成的。1963年,美国语言学凯茨(J.J.Katz)等就指出句子有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和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深层结构是句子的抽象句法表达,它决定着如何解释句子;表层结构是句法表达的最后阶段,为音位规则提供了输入,它最接近我们的日常话语。

乔姆斯基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理论揭示出:及时表层结构相同的句子深层结构也不同,因而语言研究者可以用这种理论分析句子的歧义,并以此来揭示现代汉语句子深层结构的异同,这对揭示语言中的歧义现象的原因将是一大重要贡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的语法都是生成语法,语法规则的最终目的就是描写生成句子的思维机制。转换生成主义者会把“句子是或等于名词短语加动词短语(S=NP+VP)”说成“是句子产生一个名词短语加动词短语(S→NP+VP)”。

乔姆斯基在其著作当中提出了两个现在仍然经常被学者们引用的经典歧义例句:

(1)The shooting of the hunter is terrible.

(2)They are flying planes.

转换生成语法主张用“名物化”转换来区别这两个句子的歧义,即有(1a)和(1b)两种含义解释:

a. The hunter is shooting something.

b. The hunter is shot.

(2)有(2a)和(2b)两种含义:

a. They(unanimate) are flying planes.

b. They(animate) are flying(doing something) planes.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认为,这种歧义的产生是因为两种不同的深层结构句子在经过一系列的转换之后,变成了表层结构相同的句子,但有保留了转换前的语义,因而产生了歧义句。与英语不同,汉语是严重依赖语境的语言,因此对汉语歧义的分析能够丰富人们对于语言结构的认识,同时也能够为应用语言学中的一些领域提供基础性的研究途径。

(三)转换生成理论分析句式“V+的+是+N”

与西方语言相比,汉语中“的”字的使用时汉语一个富有特色的语言现象,朱德熙曾指出,在汉语中,“及物动词+的是+名词”的结构经常是歧义性的,因而本文主要就此类型的汉语句式为研究基础,应用转换生成与法理论,对其歧义现象进行分析。

朱文曾举例如下:

(1)支持的是少数。

(2)关心的是他母亲。

(3)喜欢的是他。

(4)反对的是老五。

在缺乏语境的情况下,例句中大多都是不确定的成分,比如“少数”和“他母亲”等都是既可以理解为施事,也可以被理解为受事,因此比如说例(4),可以有两种诠释,“被反对的是老五”或者“老五反对”。朱文指出,这些句子的歧义是由于指代这些句子的抽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比如“屋里摆着酒席”,朱文人文该句有两种解释:

a. 屋子里在摆着酒席。(表达一种动作或者行为的持续)

b. 酒席摆在屋子里。(表达事物的位置)

根据转换-生成语法的直接成分分析法,陆俭明、沈阳提出了短语结构法,即“在分析语言结构时,将语言结构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照其结构层次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个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针对因表层结构的不同切分而产生的歧义,不少文献认为在分析名词所有格、状语或者状语从句、定语或者定语从句引起的歧义句时,大多可以用短语结构语法直接解释歧义,比如

(1)需要进口设备。

a. [VP 需要[VP[V 进口[NP 设备]]]]

b. [VP[V 需要[NP[Adj 进口[N 设备]]]]]

a和b清晰地给出了两种可能的层次结构分析。a解释中的“进口食品”是VP短语,动词“进口”是中心词(head),NP“设备”是其内论元,“需要”与VP构成了一个扩展了的动词短语,其意思为“还需要(从国外)进口(一些必要)的食品”。而在b中NP的中心词(head)是“食品”,

“进口”是形容词,NP“进口设备”是“需要”的内论元(internal argument),意思是“需要一些进口的设备”。很明显,陆俭明和沈阳的短语结构语法揭示了句法结构的结构层次和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显性的语法关系,即语法结构关系,但是该分析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词与词的序列关系,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词与词之间的隐性的深层语义结构关系。因此在分析由于移位转换而造成的歧义现象时则显得无能为力,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因此,针对论元在深层结构的不同划分造成的歧义,转换规则和移位、添加、删除、联结等是造成歧义的主要原因。由于论元的底层结构经过转换后形成的不同的表层结构,所以造成了歧义,就汉语而言,在转换上,汉语较多地使用了添加和删除的规则,比如之前提到的一些固有的现象。但是在现实语境中,“V+的+是N”句式不一定都有歧義。如:

(2)反对的是伊拉克战争。

(3)关心的是健康。

由于汉语是主题凸显性语言(topic-prominent),在一定语境中,主语或者主题常可以省略,“伊拉克战争”和“成绩”只能理解为客体。朱德熙认为这是因为组成这些句子的词在意义上相互制约,从而消除了句式本身产生歧义的可能性。从这两个句子即可看出,当句子涉及有生命的名词时往往导致歧义现象。

基于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及其相关的深表层结构,该文探讨了汉语句式“V+的+是N”歧义性的产生过程及原因。

对于“V+的+是N”这一句式,层次分析法是无法解释的,但选择转换生成语法中的添加,即可解释这一歧义现象:

(4)反对的是少数。→持反对意见的人是少数。

(某些人被)反对的是少数。

按照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我们平时交际中出现的句子都是表层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按照一定的规则转换人来的,转换过程中可以有之前用到的添加,还有移位、替换等,所以表层解耦合深层结构不同。因为同一个深层结构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表层结构,也就形成了同义句。

我们可以采用乔姆斯基的深表层结构理论对“V+的+是N”句式的同一语料的不同深层结构进行分析:

(5)反对的是老五。→(某人)反对老五。

反对(某人某事)的是老五。

在这个句子中,“老五”即可以看作是施事,又可以看成受事。这句话的词类序列是:

AB

“V+的+是+N→V+N”

看的是电影。→看电影。

吃的是面条。→吃面条。学的是口语。→学口语。

D

“V+的+是+N→V+实词语+的+是+N”

反对的是老五。→反对这件事的是老五。

玩过的是老五。→玩过这个游戏的是老五。

吃过的是少数。→吃过这个糖的是少数。

在以上转换中,A式是不能转换成D式的,B式是不能转换为C式的,对其进行转换,将生成以下句式:

D

反对的是老五。→反对这件事的是老五。

看的是电影。→看电视的是电影。*

吃的是面条。→吃土豆的是面条。*

学的是口语。→学本领的是口语。*

BC

反对的是老五。→反对老五。

玩过的是老五。→玩过老五。*

*吃过的是少数。→吃过少数。*

违反的是她。→违反她。*

“反对的是老五”既可以转换为C式,又可以转换为D式,因此造成了歧义。变换是句式和句式之间的转换,而不是两个句子之间的变换,从而探求歧义的结构类的分析解释。

三、 结论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V+的+是N”结构的语义传达在深层次上实际是没有歧义的;然而,在随后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的转换过程中,不同的深层结构经过移动而转换为相同的表层结构。且通过对“V+的+是N”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及其移位的过程中的分析,我们发现句法分析中成分移位是产生话语歧义的主要原因,并且它发生在深层结构生成表层结构的过程中。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大多被用来分析英语语料,分析汉语语料的情况比较少,该文分析“V+的+是N”这个汉语句式的歧义性,旨在实现生成语法在汉语中的灵活实践,同时解决国人在此句式使用上的可能遇到的困难,找出歧义的深层次原因,以期在后续使用中加以注意。

参考文献:

[1]徐烈炯.生成语法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2]陆俭明.“NP的VP”结构的重新认识[J].中国语文,1985(1).

[3]文宇.转换生成语法浅析[J].文教资料,2013.

[4]任佳思.歧义之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对比分析[J].安徽文学,2008(11).

[5]曹保平.以为理论对汉语句法结构的解释[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6]金元淑.浅析汉语中的奇异现象[J].考试周刊,2016(34).

[7]王艳.转换生成语法在汉语歧义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报,2005(4).

[8]欧阳妃.转换生成语法对汉语歧义现象的分析[J].说文解字,2009(3).

作者简介:

刘晗悦,四川省成都市,西南交通大学。

猜你喜欢
歧义转换
从句法学角度看英语歧义
浅谈歧义容忍度与二语习得
Syntactic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mbiguous sentences
语文教学及生活情境中的歧义现象
浅议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对当代书法艺术性的思考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基于关联理论的歧义消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