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杰
摘 要: 研究区内除局部发育少量中生代以前的地层外,还发育有大量中—新生代地质实体,记录了本区的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事件和构造变动。本文通过对洛扎县区域内两条成矿带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总结,为区内进一步找矿提供思路。
关键词: 成矿带;成矿特征;找矿标志
【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1-0287-01
洛扎县位于青藏高原南部,主体位于喜马拉雅地块北部。区内内生金属成矿具有明显的成带性,主要有两个成矿带,一是措美—茶乡多金属成矿带,另一个是浪卡子金成矿带。
1 措美—茶乡多金属成矿带
指措美—下坝—茶乡—结纳一带的铜、铅、锑、锌、银和金等多金属矿化带,呈北东东向展布,长约60km,已发现7个矿化点和多处矿化现象。该成矿带有三个矿化集中区,即雪拉—刺马龙锑矿化区,下坝以铅、锑矿化区,茶乡—结纳铅、银、金矿化区。
该成矿带位于库拉抗日岩体北东部,处于北喜马拉雅被动边缘褶冲带中,地层有日当组(J1r)、陆热组(J1—2l)、遮拉组(J2z)和拉康组(K1l)。矿化大多为含矿石英脉型,少量为细脉浸染型。含矿石英脉主要沿NNE向构造裂隙充填,在脆性岩石中也沿张性节理、岩层间隙部位充填,多数平直,呈脉状,少数呈透镜状、囊状、网脉状等。破碎带的宽度决定了矿体的规模,破碎带越宽,石英脉越发育;破碎越烈,矿化越强。各矿化点的破碎带宽度不等,一般在数米—数十米之间。矿石主要有条带状、块状、斑点状、网脉状、角砾状等构造。矿石矿物有方铅矿、黄铁矿、闪锌矿、辉锑矿和黄铜矿等,伴生的有益组分有金、银等;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和斜长石等。围岩蚀变明显,以硅化、绢云母化及绿泥石化为主。细脉浸染型矿化发育于岩体接触带,矿石呈块状构造,矿石矿物为黄铁矿、毒砂、黄铜矿等,呈星点状富存于岩体接触带围岩拉康组的泥质、钙质板岩中。
矿化成因与喜马拉雅期的岩浆活动(本次工作在洛扎县结纳发现的细脉浸染型金矿化发育在岩体接触带,说明喜马拉雅期岩体与矿化有密切关系)和断裂构造有关。对于成矿的物质来源,有两种可能,即来自矿化体围岩和喜马拉雅期的岩浆。在测制剖面中对矿化体围岩的成矿元素背景值进行了分析,没有发现异常,由于含矿围岩层位较多,不具专属性,故矿质来源于围岩的可能性较小,故喜马拉雅期岩体及其隐伏岩体不但提供了大量的成矿热液也提供了成矿物质,近EW向大规模的构造活动也进一步促成了热液的形成和矿质的富积,同时,近EW向构造破碎带也为热液提供了良好的通道,NNE向构造是最主要的容矿构造。
该区的找矿标志归纳如下:
(1)NNE向断层是容矿构造,该方向断裂与其它方向断裂交汇处常是矿质富积部位。
(2)锑、铅等矿化常伴有硅化、黄铁矿化等蚀变。
(3)地表常伴生孔雀石。
(4)破碎带中石英脉常出露地表,形成一定的正地形。
2 浪卡子金成矿带
該成矿带位于浪卡子县城西部,已发现金矿化点6处和砂金矿点1处。1∶20万化探圈出14个水系沉积物金和两个重砂黄金异常,并伴有钨、锑、砷、银、铜、铅等元素和重矿物异常。
该成矿带位于卡惹拉推覆体之中,矿化围岩均为卡惹拉组、吕村组和涅如组之糜棱质泥灰岩、千枚岩、板岩等。矿化均为含矿石英脉型,石英脉沿断裂带呈细脉状和细脉群分布,或在韧性变形比较强烈的地层体内呈网脉状和细脉群分布。矿石主要呈网脉状、块状、斑点状、角砾状等构造。矿石矿物有自然金、黄铁矿、毒砂、方铅矿、闪锌矿、辉锑矿、白钨矿和黄铜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斜长石、绢云母等。伴生有益组分还有钨、锑、银、铅等。
从区域地质背景分析,金矿化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几方面控制:
(1)岩浆活动与金矿成矿关系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为喜马拉雅期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岩浆活动过程中,早期为夺取空间,受机械力和热力的控制,在岩体边部形成挤压构造带,为后期热液活动提供了通道和矿质富存空间。在侵位过程中,岩浆所携带的热水溶液和挥发份,从深部向上运移,使岩浆中的矿物质溶解并上升,同时使围岩中的金活化并随溶液迁移,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岩浆是矿液的主要来源和金的重要来源。
(2)构造作用与金矿成矿关系
矿(化)点均发育于卡惹拉推覆构造的上盘,其岩石发生强烈的韧性变形,糜棱岩发育。据1∶5万然巴、白地、罗布岗、浪卡子幅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区内内韧性剪切带金含量一般可达50×10-6~240×10-6,高于地层背景值的1~2个数量级,显示在剪切作用过程中,使地壳较深部岩石中的金初步富集,为进一步矿化提供了矿源。韧性变形强烈的地段,常有石英脉侵入,反映在剪切作用过程中增强了热液活动。省那和康布棍巴矿点均与韧性剪切带有关。韧性剪切带晚期叠加有脆性断层的,由于脆性断层角砾岩、碎裂岩发育,使含矿溶液通道更为畅通,在一定条件下聚集成矿。
(3)变质作用与金矿成矿关系
变质作用为金的富积成矿创造了必要条件,为金的多次活化、迁移提供了丰富的矿化剂和络合剂,实现金的活化—迁移—再分配成矿。
区内区域变质、动力变质和热变质作用都与成矿有密切关系,它们不同程度的介入了成矿作用。总体特征为叠加变质类型越多对成矿越有利;区域变质层次越深,时间越长,期次越多对成矿越有利;浅层次脆性动力变质和中深层次动力变质作用共同作用者对成矿有利;热变质作用规模大,强度高者对成矿有利。
该区的找矿标志归纳如下:
(1)韧性剪切构造或经中深层次变质变形改造的地段是成矿有利部位,沿剪切带叠加脆性断层活动的地段更为有利。
(2)蚀变发育地段是找金的有利地段,钠化带更为有利,主要蚀变组合为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
(3)钨、锑、铅等内生矿产地可寻找伴生金。
(4)砂金矿点的上游地区,古采金遗址附近。
(5)水系沉积物和重砂异常内,尤其是矿物组合好、强度高者更有利于发现原生金矿。
参考文献
[1] 钟华明,夏军,童劲松,鲁如魁,李运怀,徐生发.洛扎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J].地质通报,2004(Z1):451-457.
[2] 钟华明.西藏浪卡子-洛扎地区地质及人文旅游资源[C].安徽省科协.《地质古生物遗迹保护,现代生物、人与自然和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安徽省科协:安徽省古生物学会,2005:17-21.
[3] 龙训荣,郑明华,彭静,刘德秀.西藏浪卡子金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J].矿床地质,2010,29(S1):485-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