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

2020-10-20 10:06朱庆东
写真地理 2020年16期
关键词:解决措施存在问题

朱庆东

摘要: 近年来,国内部分旅游城市发展缓慢,发展问题频出。由于发展空间不足,人地矛盾日益凸显。本文基于在仁化实地调研后得出的一般结论来反映当今中国部分旅游城市所存在的共同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关键词: 旅游城市;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6-0257-03

旅游城市的发展的过程,也被称作旅游城镇化(tourism urbanization),这一概念最早是被澳大利亚学者马林斯提出(1991)。他认为,这种现象是出现在20世纪后期西方发达国家的,基于享乐销售和消费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城市化模式。美国学者约翰.汉尼根在《梦幻之城:后现代城市的乐趣与利益》(1998)中提出,旅游城市是后现代城市的具体表现之一。在国内,对旅游城市的研究是从1999年保继刚教授提出这一理念开始的之后的十几年中,不断有学者从各个方面去研究旅游城市,如黄震方(旅游城镇化定义,2001)、王冬萍(具体过程,2003)、钱俊希(不同于传统城市,消费才是旅游城镇化的基础,2014)、刘宇华(旅游城镇化的动力与机制,2015)等。但是很少有学者特地总结在旅游城镇化的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区域概况,再侧重在旅游城镇化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旨在全面地了解旅游城市本身,并减少其在开发中的失误与破坏。

1区域概况

仁化县隶属于广东省韶关市,地处南岭山脉南麓,广东省北部,总面积222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70%,丘陵20%,小平原10%。辖1个街道、10个镇、125个村(居),县人民政府驻丹霞街道,2019年末户籍人口24.5万人。仁化县历史悠久,南朝齐年间(479-502年),始建仁化县,距今1500多年。因“尉佗自王南越,筑仁化城,后为仁化乡。唐垂拱中置县于仁化乡之走马坪,因以仁化名县。”仁化县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丹霞山)的所在地。锦江与浈江交汇后流入北江汇入珠江,是连接珠三角和内地的“桥头堡”。仁化县地处中亚热带南沿,盛行暖湿的亚热带季风,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仁化县森林覆盖率77.3%,是广东省重点林业生态县,其中毛竹面积46万亩,蓄积量1.15亿株,年产毛竹1000万株。茶叶面积2.02万亩,年产干茶2000吨,素有广东省“毛竹之乡”、“白毛茶之乡”的美称。仁化县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主要有铅、锌、钨、铁、铜、铀、锰、锡、硅石、磷、水晶、花岗岩等40余种,境内有亚洲最大的铅锌生产基地凡口铅锌矿和锌冶炼企业丹霞冶炼厂。

2问题分析

2.1产业结构和从业人口分布不合理

2017-2019年仁化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该县三次产业比例分别为18.9:37.2:43.9,15.8:39.1:45.1与21.8:37.3:40.9(见图1-1),不难看出近三年来仁化县的产业结构依然没有得到较好地协调。更严重的是,随着第一三产业对于GDP的贡献率逐年上升,该地区的工业发展开始呈现倒退趋势。根据韶关市统计局公开的数据,2019年仁化县全县工业产值同比下降2.1%,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下降3%,其中轻工业下降9.9%,重工业下降2.3%。而在另一方面,仍有超过一半的劳动人口居住于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这个比例还在逐渐上升(见图1-2)。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成为了当地农业人口多,从业人员比例不合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这也进一步阻碍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减慢了发展速度。这一特点存在于很多以旅游城市为招牌的贫困地区,是我国扶贫攻坚,全面小康的阻碍之一。现在,调整产业结构和从业人员分布是刻不容缓之事。

2.2宣传方式和宣传力度不到位

在2020.7.12-2020.7.14,作者于仁化县丹霞山景区(国家级5A景区)内部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先后抽取20组游客(部分是亲子或情侣),询问了各样本得知该景区的方式,结果如下。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当前仁化县对自身宣传仍然不到位,景区名声主要是通过旅行社项目宣传,而其他的传播媒介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尤其是在广东省外。对于旅游城市而言,消费才是其发展的基础,生产居于次要地位(钱俊希,2014),客流量决定着它的兴旺发达,但如果宣传不力,就会导致景区名气小,难以吸引旅客前来游玩。

2.3基础设施不完善

根据图2-3-1与图2-3-2可知,首先,仁化县交通网络中,对外联系的部分做的相对完善,但县城内部的交通网络仍然存在不足,且公交站点较少,导致当地居民出行不便,尤其是对于下属村镇的居民。其次,从公共服务用地规划方面看,有以下几个缺点:文化设施较少、体育用地不足、医疗设施服务范围有限等。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骨架,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制约着当地的城市化进程。

2.4商业网点较为分散且商业区级别低

从图2-4-1不难看出,本地商业服务网点有几大特点:沿交通线路分布、服务范围小、较为分散,未形成完整的中心商务区等。除此之外,中心商业区主要由各类服装店、零售超市、土特产专卖店及小吃店组成,而综合性购物中心、影院等极其稀少。在旅游城市中,最大的消费主体是外来游客,而如果当地没有高等级的中心商业区,则难以吸引游客进行进一步的消费。姜珊娜(2016)提出旅游消费主体特征的变更,现在被称为背包客的青年群体在旅游消费中的作用愈發显著,而此类主体对消费的质量和个性化程度要求较高,因此,提升商业服务网点的质量可以有效地吸引新兴消费者。

2.5景区破坏现象突出

旅游景区(tourist attraction)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是旅游消费的吸引中心,也是旅游产业链的中心环节。可以说,旅游景区的质量影响着旅游城市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由于过于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保护,导致景区破坏逐渐加剧。在仁化丹霞景区中,垃圾危害、水污染和景点人为破坏情况较为突出。

2.6政府财政补贴及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2020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内旅游业普遍呈萎缩态势,长达半年的疫情给了国内的中小服务型企业一次重大的打击。仁化丹霞景区附近各小型服务型例如民宿、酒店、特色菜馆等同样受到巨大冲击。在丹霞山东门处,甚至可以看到一整条街的民宿在挂牌转让。“本来说好给两个月租房补贴的,结果一分钱没有”丹霞山的山生山舍民宿老板林先生如此说道。之后,作者分别前往乡香美食和平价商行,得到了与之类似的答复。在疫情期间,地方政府理应落实好中央部署,依照中央规划进行财政支出,做到六稳六保,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宣读政策而实际不作为的程度。

3对策建议鉴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

3.1调整产业结构。工业化是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市化的必由之路。目前,如仁化县等旅游城市进行工业化的最大阻碍就是劳动力过多的被束缚在土地上,因此应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单位面积产值,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将多余的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对于位于平原地区的旅游城市而言,可以在本地农业区引入农业机械,推动农业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而对于那些位于山地丘陵地区,难以实行机械化的城市,可以通过投资农光互补或鱼塘台田等项目,提高农业单产,且有利于促进绿色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重視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将重点停留在旅游业上,也要更加注重带动与当地旅游业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零售业、保险业、特色餐饮、文娱、房地产等产业。

3.2注重发挥新媒体对旅游景区的传播作用。现代传播媒介具有多样性、互动性、及时性,便利性等特点,在传统媒介日渐式微的当下,合理的利用新兴媒体来进行宣传,可以很好地吸引客流量,具体做法如现在流行的“县长带货”,由地方领导人亲自介绍景区的特色或当地土特产,这样有利于使观众产生亲切感和好奇心,从而激发其来当地旅游的兴趣。又或者是利用无人机等设备,对城市及景区进行航拍,并利用航拍素材来制作城市纪录片,上传到抖音(TikTok)、哔哩哔哩(bilibili)等视频平台,向大众讲述城市故事。

3.3完善基础设施。交通网络是城市空间扩张的骨架,在交通网络完善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对外联系,区域内部的交通网络同样需要完善。公共交通站点应被布置在每一个居住区、景区、商业区附近,并且需要保证公交车稳定

运行。一方面,这有利于居民便利出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满足部分游客体验游览城市的需求。除此之外,还需加强对文娱、体育等设施的建设,满足居民休闲放松的需求。对于医疗设施辐射范围较小的问题,可以通过在下属村镇及远郊地区建立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医院,保证居民“小病不出村”,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3.4扩大商业网点的分布范围,提高商业网点服务质量并增加其服务种类。部分旅游城市的商业网点分布范围较小,需要在相对偏远落后地区鼓励建立零售超市,满足当地居民生活的基本需要。其次,市中心或交通线路交界处等客流量大的地区,则要丰富商业设施的种类,增加如影城、高档服装店、特色菜馆、综合性购物中心等,增加消费热点,吸引本地居民和外地旅客消费。

3.5强化规范管理。对于景区破坏现象实现有效地监管和处理,在景点附近设置监控系统,并专门安排人员进行监管,一旦发现游客出现破坏景区的行为需立即到位进行罚款或教育。此外,还需要在沿途设置垃圾桶、厕所等,以便游客正确处理垃圾。景区是旅游城市的核心,理应投入大量成本去维护景区的生态环境,缓解人地矛盾,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3.6落实好财政补贴,以应对突发事件。部分旅游城市会不时遭受洪水、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或是遭受全国性的灾害如2020新冠疫情等。在这种背景下,旅游业会遭受到极大影响,因而政府需要在特殊时期对旅游业及其受到影响的相关产业的企业进行财政补贴,保证相关企业度过难关。

4结语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了前人的研究,以仁化县为例深入分析了部分旅游城市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对旅游城市进行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分析旅游城市所存在的问题,旨在对旅游城市自身进行较为全面地认识,减少旅游城市开发当中的失误。

尽管如此,本研究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限制,首先,本研究反映的大多是较为落后的县级旅游城市出现的问题,很难对较为完善的大型旅游城市的发展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其次,在某些数据的收集(表1-2-1)上,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小部分分析出现偏差。

参考文献

[1]田亦尧.旅游城市发展面临的城市管理若干问题及对策——以河南开封鼓楼景区为例[J].东方企业文化·产业经济,2013(19):261.

[2]巨红贤.浅谈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16.

[3]刘宇华.旅游开发区城镇化过程与动力机制研究——以丹霞山旅游开发区为例[J].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姜珊娜.旅游市场细分中的旅游主题消费特征研究[J].旅游总览(下半月),2016(5):21.

猜你喜欢
解决措施存在问题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