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希磊
摘要:混凝土结构是工程建筑的建设基础之一,稳定、强度较高的混凝土结构,能为整体工程提供有力支撑,保障建筑的质量,提升建筑的安全性能,保障建筑工程领域的稳定发展。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分为多个环节,各环节内的施工技术存在较大差异,文章中对具体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混凝土结构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特点
现阶段把混凝土结构作为在工程建筑中普遍使用的施工技术,这一技术在建筑行业被广泛地推广和应用,混凝土成为建筑施工过程中常用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的构成是由砂石、凝胶材料、水,按照一定的比例通过搅拌、融合之后,形成的水泥制混合物。混凝土的特性包括抗压能力大,可塑性强,保持硬度时间长,如果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可以更加有效地增强钢筋的强度,加倍地提升钢筋的支持能力,达到更加有效的耐震动抗摇晃效果。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搅拌混凝土一定要严格执行配比标准,避免不合理配比、浇筑不合格出现混凝土裂缝等问题,使建筑的质量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首先,施工人员需严格审查水泥的质量,其合格证、质量证明等有关材料齐全与否,水泥型号能否达到施工要求,还有使用年限也需符合相应标准。而水泥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还要对其质量与手续反复检查,若未达到相应标准,该型号水泥则不能进入施工现场。其次,混凝土进行搭配时,对水有较高的要求,其配制的水需是饮用水,不要使用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而添加膨胀剂也应遵守国家的规定,达到环保标准,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不受损伤,添加膨胀剂前需实行质量检测,其质量合格后才能使用,最后,针对砂石的选择也要符合相关建筑工程的使用标准,若对该工程质量要求较高,则其中砂石的质量及韧性应重点考察,而某些特殊工程,则还应考虑砂石中杂质含量及无盐等相关问题。与此同时,砂石在施工现场存放的具体位置也很重要,若保护砂石存放的场地,存放的过程中,应依照骨料的不同将其分开存放,避免其与石灰混在一处。
3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因素
3.1主客观因素
混凝土结构中使用了大量的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许多容易忽略的细节,在存储和组装期间需要格外注意,这些细节如果控制不力,会减弱建筑强度,影响结构的强度和建筑的质量。根据混凝土自身的性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与施工人员有关。对于工程项目,施工的主要目标就是按照施工期限完成施工,控制进度并且施工质量要达标。但是,对于某些项目,场地管理力度不够,施工人员缺乏经验、专业知识和责任感导致项目的质量无法达标,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危害社会和居民。如果要提高工程建筑的质量,就必须从人力资源管理入手,全面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专业技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第二,客观因素。混凝土的浇筑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个环节也是水泥和其他物质相互混合反应的环节,因此,反应阶段需要提供适当的温度和湿度,这要求在施工期间为施工选择合适的外部环境,避免因为外部环境不佳导致出现各种问题。
3.2建筑材料因素
在建造混凝土结构时,建设项目的数量通常很大,建筑材料的种类很多,因此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材料也对建筑质量有重大影响,尤其是水泥和钢铁等关键材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若不符合项目要求的标准,很难保证项目的质量。
4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4.1配备混凝土搅拌机
建筑物建设过程中,都会配备一个混凝土搅拌站,然后通过混凝土搅拌机进行制备。混凝土在使用时,水和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成流动胶状,搅拌均匀后必须及时使用。混凝土配制出来后,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影响正常的使用,还会因为干燥而浪费材料,增加施工成本。混凝土搅拌站的配备,可以使混凝土及时被使用,还能减少运输成本以及时间成本,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重要环节。
4.2混凝土水化热现象的合理掌控
混凝土是由大量的水泥、水与砂充分搅拌均匀而成,在搅拌过程中,水会释放大量的热量,易导致混凝土质量不符合要求,不能正常的使用,还会导致材料的浪费,提升成本。因此,在进行搅拌时,为控制水泥的使用量,可以采用一些替代材料代替水泥,這样水化热会得到一定的控制,使得材料能够充分混合,得到优质的混凝土,应用到建筑过程中。
4.3混凝土拌制以及运输
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也要注意其影响因素,同样在运输过程中也要具有专业技术,才能保障混凝土质量。搅拌均匀才会产生适合使用的混凝土。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将各种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还要注意材料添加的顺序以及进入搅拌机的时机,这样才会得到适宜强度的混凝土。还要注意外部环境对于搅拌过程的影响,天气对于建筑行业的影响较大,强烈的光照会使得搅拌过程需要大量的水分,以此来避免搅拌过程中干燥的发生;而当天气湿度较重时,会影响混凝土的含水量,甚至使混凝土稀释,达不到应有的质量标准。混凝土产生后,还需要被合理、及时地运输到建筑基地,运输工具的选择要合理。一般情况下,现在阶段各个建筑基地都是选用搅拌运输车,将混凝土运输到建筑地后可以直接进行浇筑,减少了中间装卸的程序,也有助于保障混凝土质量。其次,在运输过程中要尤其注意外界突发因素,避免因为一些偶然因素而影响混凝土质量,比如,突发降雨或者长时间堵车,使其到达建筑地后不能使用,会增加建筑成本以及时间成本。
4.4混凝土浇筑的处理
混凝土使用的最后环节,就是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在进行浇筑前,要进行必要的清理,将作业部位清除干净,避免因为杂物导致浇筑不完全而引起建筑物不牢固。同时,为了增加浇筑效果,还需要对浇筑好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必要时可以进行洒水保湿的操作。浇筑混凝土的操作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关系到浇筑机以及建筑物的配合,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要细致进行。建筑物钢筋的摆放,操作插件以及预留孔洞是否安排合理,在浇筑过程中是否移动都是需要关注的方面。而且,还要细致观察浇筑的进度及时间间隔,按照科学、合理的操作步骤进行,才能保障建筑物的质量。
5结束语
我国的建筑行业已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工程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大型建筑项目越来越多,各项技术和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为了赶超建筑行业的发展,工程建筑队伍在施工时也要不断地加强管理,改革创新。在展开建筑施工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不可缺少的,此项技术得到高效运用的话,能够使得建筑效率有大幅提升。当然,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也要切实做到位,如此方可保证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工程质量也能够达到标准要求,对建筑行业来说,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伟.建筑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19(02):87-89.
[2] 郝书研,京约,赵汝相.建筑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9(15):132-133.
[3] 蒋雪峰.浅析建筑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J].全面腐蚀控制,2019,33(04):47-49.
[4] 王晓.建筑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19(05):189-190.
[5] 陈金强.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1):119-120.
(作者单位:聊城银田置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