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研究

2016-12-12 08:21李林
科教导刊 2016年29期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

李林

摘 要 “混凝土结构”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提出“混凝土结构”课程改革的方法和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应用型人才 能力培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10.057

Abstract The concrete structure course is a core course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with characteristics closely relat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structure course reform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o meet society for applied talent demand.

Keywords concrete structure; applied Talents; ability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作为最主要的建筑结构形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由于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造价经济受到广泛重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房屋竣工面积99425万m2,其中属于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占到75%,这说明混凝土结构在建筑结构中占着绝对主导地位,拥有强势的发展空间。同时,用人单位(如大型的建筑设计院、建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科研机构等)对毕业生在混凝土结构方面具备的专业知识及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的混凝土结构专业知识的同时,同时还要拥有较强的实践及创新能力。①

根据“混凝土结构”课程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寻找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混凝土结构”课程改革的方法和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致力于具有实践性、研究性及创新性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1 人才培养服从于社会需求

加强课程教学与社会需要的融合,按照社会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所学知识将来真正能够“用得上”,较快的融入生产实际,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通过长期持续不断的进行校友回访、社会调研,了解清楚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然后及时调整、更新、完善授课内容,讲课做到有的放矢,保证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需要,不至于所学的知识学生工作时用不上,切实做到社会需求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实现社会与学校双满意的要求。

1.1 引入平法注写作为教学内容

通过校友走访、调研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将《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这部分内容是课程教学里没有的,目前的结构制图规则是按照平法注写的方式编制的,以前的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识图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障碍,原因是教授的制图方法和施工图纸的制图方法差别很大,采用的不是相同的制图规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意将平法注写的内容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将构建计算—结构设计—施工图纸理解融会贯通,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内容,极大的提高学生对课程与工程实践想结合的理解能力。

编写好通俗易懂的《平法钢筋识图与算量》教材,通过工程实例讲解梁、板、柱和剪力墙在各种不同情况钢筋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平法注写的理解。

1.2 课程内容及时更新

“混凝土结构”是一门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学科。课程的发展一般滞后于学科的发展,故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书本内容,追踪土木工程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将新方法、新材料、新理论、新技术及时与教学内容融合。比如在授课的过程中,介绍高强混凝土结构、新型楼盖结构、新型混凝土结构体系设计原理等内容,扩充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使得他们对本学科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拓展。

2 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改革

加强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研究、探讨、实践,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完善教学理念,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训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最终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1 授课前的典型建筑物参观认识讲解

在校内外寻找不同结构形式的典型建筑物,组织学生在授课前集体参观,教师现场针对拉、压、弯、扭四大类最常用的构件,根据以前所学的力学知识,讲解受力特征和配筋情况,一方面学生温习了前序课程的内容,认识到力学知识对于学习结构设计的重要性;第二方面,使学生对整门课程有大致的了解,形成较好的感性认识。

2.2 自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做构件破坏性实验

根据教学安排,引导学生自行动手拌制混凝土,计算钢筋用量,绑扎钢筋骨架,做成钢筋混凝土构件,按照要求进行合理养护,然后进行破坏试验,观察从加载到破坏的四个阶段,分析少筋破坏,适筋破坏,超筋破坏的区别,同时比较素混凝土梁和钢筋混凝土梁受荷能力以及变形量的差异,从中得到配置钢筋的作用,以此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计算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将枯燥抽象的理论教学和工程试验相结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②

2.3 制作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资源库

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不同构件钢筋的施工工艺,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计算配筋和构造措施分别在结构中用于何处。通过以工程实例为范例,讲课的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学生更容易理解吸收,能更好的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细节,进一步增强与工程实训的结合。

2.4 采用传统方法和多媒体结合教学模式

由于“混凝土结构”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公式繁多,推导过程复杂,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同时需要借助实验结论,故此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涉及到抽象的内容,复杂的内容,微观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多媒体讲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粉笔+黑板”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尽量使课堂内容直观生动起来。③对书本教材中比较难理解的部分,可以凭借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挑动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对抽象话的内容都能有形象化的认识。而对公式推导、计算过程中比较难掌握的内容,采用板书,老师在边讲解边推导公式的过程中,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易于掌握难点问题。

2.5 改革考试试题方式

对已有的试题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对部分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增加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内容,将混凝土结构与建筑抗震设计两门课程结合起来,为将来有意愿参加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的同学扩充知识。

结课考试按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命题方式进行,开卷考试,可以携带规范和教材,让学生对注册类考试有所认识和了解,方便学生工作以后更好的考取注册结构工程师,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

3 加强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和规范管理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大力强化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和规范管理,探索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课程设计的评分方法,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3.1 建立起课堂教学—施工现场讲解—施工图纸讲解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施工现场认识实习,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根据授课进度,相关章节内容授课完成后,带领学生到施工场地参观认识实习,对照课本知识和施工图纸以及现场梁、板、柱钢筋的实物绑扎,建立起课堂教学—施工现场讲解—施工图纸讲解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搬到施工现场,通过施工现场的答疑,解决学习中存在的模糊认识,方便每部分内容的掌握,实现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训相结合,切实增强课堂教学成效。学期结束时,再集中时间全面地参观在建和已建成的建筑,现场讲解,使学生对整门课程的内容进行融汇贯通。

3.2 课程设计增加钢筋工程量的计算

课程设计增加钢筋工程量的计算,提高学生计算钢筋量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工作。做课程设计时,直接利用现有的施工图纸(学校的逸夫教学楼,综合楼,图书信息大楼等),让学生完成钢筋量的计算。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一层楼板,一层梁和所有柱的钢筋算量,并写出计算过程。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会认真细致的看施工图,看图集,读懂图,进一步增强对结构设计的认识。同时,课程设计过程中,集中组织学生在固定教室进行,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保证学生的计算效果。

3.3 改革课程设计的评分方法

改革课程设计的评分方法,实行课程设计现场答辩,现场评分。原有的课程设计评分是根据学生做设计的考勤情况,以及上交的最终成果综合评定给分。在批阅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及时给学生进行沟通和讲解,致使学生不能很好的从错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针对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现场答辩,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对于存在的错误,可以当即给予纠正,保证学生将来碰到类似问题不会再出错。

本课题进行探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可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④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在混凝土结构方面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毕业以后能较快胜任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工作,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为新形势下混凝土结构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按照以上的改革措施,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受众学生达到1551人,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效果显著。同时追踪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能很好的胜任工作。

注释

① 高海虎.《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创新教学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9(3):109-110.

② 曾科.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1):63-64.

③ 唐玉文.《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教学研究.铜陵学院学报,2010(4):110-111.

④ 曹海,吴婧,黄龙.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山东工业技术,2013(8):2-3.

猜你喜欢
混凝土结构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
简析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谈混凝土裂缝的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