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国第23次高校党建会议《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旨在着力增强大学生党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启动党课教育的质量提升。西北大学文学院分党校借助专业优势,开始尝试将戏剧教育体验式教学引入入党积极分子党课课程体系中,探索“戏剧+党课”的新模式。在传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入戏剧的艺术元素,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协作、个体自我的体验感悟和戏剧专业教师的分析引导,借助戏剧艺术的虚拟情境,深化党性教育中的问题指向和实践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课教育;戏剧
课堂教學始终是高校育人的主阵地。要坚持推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理论创新融入到课程建设当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贯穿党课教学的思想灵魂。从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中提取语料,设计、实施高校学生喜欢的、受益终身的党课,加强党课教学内容与新思想、新理论的有机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小小的剧场里,党员师生用戏剧的形式共同思考党课内涵,用充满趣味的体验式党建活动增强基层组织活力,使学生对于“党是什么”“怎样争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党员”“青年与中国梦”等问题,有一个设身处地的具体感受和切实思考。
一、师生一体,共同参与学习过程
由基层党委的党务工作者担任指导教师,与入党积极分子结成学习共同体,加强党支部书记、党员干部与普通党员的交流沟通,组织创新形式互动,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将入党积极分子置身课堂中心,增强入党积极分子在教学实践中的参与度,自觉将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单一角色中解放出来,为入党积极分子创设各种体现党课教学内容的具体实践情境,充分激发入党积极分子在党建活动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做到将党的理论知识与政治思想是实践原则学活、学透、学实。
二、突破传统,主动提升党课活力
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指导精神的前提下,主动拓展传统党课,自觉结合专业特色,充分利用专业知识。运用戏剧教学实践工作坊的新形式,建立师生互动新关系,利用走出教室新环境,激发行动表达新思维。解决传统党课中存在的“矛盾”,更好地达到党组织对党课入党积极分子统一思想、教育提升的目的。
三、贴近生活,提升学员运用能力
解决传统式党课所教内容“不接地气”的问题,通过“小场景”认识“大思想”,用“小舞台”映射“大人生”。注重教学平台的深入性,通过具体实际的问题呈现教学内容,引导入党积极分子运用生活化的场景演绎心中所想,回答对党的认识,对优秀党员的核心素养的认识等问题。通过体验让入党积极分子吸收并形成“正能量”,引导他们的关注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关注个体,指导学员动态成长
以入党积极分子为表现者与课堂主体,尊重入党积极分子个性,关注入党积极分子的感受和成长。表演前给出命题,鼓励入党积极分子独立思考、主动发现、积极探究,促使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切实领会于党课的知识,通过“参与知识建构”的路径来获得认知的提高,最终把文字概念的书本知识转变成“个人认知”的党员素养。小组表演后,教师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进行点评与反馈,在对话中倾听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变化和困惑问题,引导入党积极分子深入理解党课教学内容。
五、有机融合,党课与思政教育双管齐下
依托百年名校深厚的校园文化和艺术美育的深厚积淀和高度的文化自觉,师生合力积极探索,把思政教育、党课教育和戏剧美育有机融合,曾排演过反映校史英模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综艺短剧《英雄如歌》《村官和他的同学们》。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创意构作,组织系列剧本创作,结合暑期“三下乡”,赴梁家河开展红色教育,引导学生创作读者剧场短剧《青春畅想曲》。
开展戏剧与党课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模式,是审美实践的艺术创新和思想政治的价值引领的深度结合达到一种新的文化自觉。这不仅对学生能够起到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让其通过“真听、真看、真感觉”的舞台剧了解革命历史、触摸红色文化,也是对历史底蕴深厚的陕西高校戏剧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应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高校教师应将文化自信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党课教育的重要任务,将戏剧美育教育引入高校党课教学中,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爱国情怀,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雪铭.延安时期党课教育的艺术[J].教育艺术. 2013(01).
[2]曹继军,颜维琦.用最生动的党课把初心化作行动[N].光明日报.2019 (001).
[3]董洪亮.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人民日报.2014 (001).
[4]曹鹏.新时代高校党课教育的实践意蕴和模式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20(07):81-85.
作者简介:
张昊,女,西北大学讲师,在读博士。
课题名称:
该论文系陕西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项目号:2019FKT06)成果。
该论文系陕西省学校共青团工作研究课题(项目号:SXGQT2018YB01)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