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丽优
摘 要: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角度来看,趣味化的元素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当中。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尽管内容简单,但是其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完全适用。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积极探索趣味化的教学方法。本文就融入趣味化元素改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展开了一系列的浅析。
关键词:趣味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寓教于乐”是从古到今一直沿用的教育理念,强调了使学生获得乐趣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为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更多趣味化元素应用于课堂当中,使学生能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数学课程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趣味化课堂情境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载体衍生出较多丰富化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有效应用不仅能使课堂氛围更加生动,还能导入更多趣味化的元素,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上。因此,以信息技术为支持,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数学知识当中,使学生能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的乐趣。例如,教师讲解到“分数”这个部分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具有趣味化的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动画,在动画中,森林中的小动物们要开联欢会,由狮子妈妈准备了两块蛋糕,告诉小动物们,要分别将其平均分给体积较大的动物和体积较小的动物,二者的数量分别是20和16,那么体积较大的动物分到的是,体积较小的动物分到的是,小动物们拿到自己的蛋糕后,会发现大小不一样,于是产生了疑问。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分数知识,帮助动物们解开疑问。
二、以游戏为载体凸显数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游戏是小学生普遍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其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将游戏作为一种载体切实应用于课堂教学环节能够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1]。因此,以构建趣味性课堂为目标,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上为学生开展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游戏,以这样的方式使得数学课堂当中充满快乐,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讲解到“因数与倍数”这个部分时,涉及重要知识点为2、3、5的倍数规律。结合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连线”游戏。教师在黑板上写出2、3、5以及一些其他数字,比如16、15、28、50、80等。让学生将分别表示2、3、5倍数的数字与其连接起来。看一看学生是否能都连接准确。以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总结相应的倍数规律。
三、结合数学课程内容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活动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体系当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有效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乐于参与数学知识探究。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课程内容,为学生开展具有趣味性的实践活动[2]。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实践能力,还能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感受数学课程的魅力。例如,教师讲解到“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个部分时,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对长方体的表面积进行探究,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发一张纸板,一把剪刀以及胶水,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的纸箱。教师将一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进行独立实践,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会发现需要6个面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纸箱,进而对长方体的表面积形成基本的认知,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后续的推导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学习。
四、设计趣味比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好胜心较强,以培养学生形成数学学习兴趣为目标,教师可以为其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比赛活动。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并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例如,教师讲解到“四则运算”这个部分时,可以为学生开展一个“答题闯关”的比赛,教师在黑板上写出15道需要应用四则运算法则的计算题,每个计算题作为一个关卡,学生每计算出一道题算闯过一关,才能进入下一关,比一比哪个学生能利用更短的时间完成通关。每个学生都想赢得比赛的胜利,就会认真学习计算的方法和规律。以比赛为平台,能够更好地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课程的乐趣。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趣味化课堂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教学新思路。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趣味化课堂情境;以游戏为载体凸显数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结合数学课程内容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设计趣味比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通过本文对融入趣味化元素改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展开的一系列浅析,希望能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元婷.论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质量提升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1):44.
[2]刘敬敬.趣味化课堂游戏让小学数学教学更高效[J].办公室业务,2019(10):56.
[3]黃俊生.试论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化、生活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