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应用研究

2020-10-20 05:44刘静
文存阅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生物高中核心素养

刘静

摘要: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利用重温科学史、构建模型、创设真实情景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需要创新人才,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才。因此,学校课堂教育需要承担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随着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制度的提出,生物课堂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

素养是指沉淀在人身上的,对人的发展、生活、学习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包含知识和能力,是一个人的精神财富,体现在人的精神面貌、人格、行为习惯、思维等方面[1]。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包含阅读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和用语言文字表达信息的能力。必备品格是指处理人与自我关系上的自律、人与他人关系上的尊重、人对工作和学习的认真和责任。生物课堂教学中应该把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浸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解决真实情境时,逐渐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形成其核心素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内化的带有生物学科特性的品质[2]。

二、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1.构建概念,培养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现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生物学概念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2]。如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稳态与平衡观、进化与适应观。例如学生查阅资料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分析为什么不同小组制作的模型代表的遗传信息不同?设计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减数分裂、复制、转录、翻译的动画视频,学生主动参与分析DNA复制、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提炼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制作教具演示细胞减数分裂、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关注过程,构建概念,培养生命观念。

2.训练思维方式,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公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十八个要点,理性思维就是其中一个基本要点。科学思维在不同领域侧重点不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科学思维定义为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科学思维就是学生能独立的学习探索,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并能指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解释问题。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模型构建、重温科学史、科学实验等多种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如构建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探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构建减数分裂模型,探讨配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探讨配子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均减半的原因。通过变异和基因重组的科学实例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变异的诱因、类型、特点和意义。学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以当时大多数人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导入,分析人们认为遗传物质可能是蛋白质的理由;再提出DNA可能是遗传物质,让学生分析DNA适合做遗传物质的原因;再带着学生探究三个经典实验,沿着S型细菌中有某种转化因子→DNA是遗传物质→进一步证实DNA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条主线进行分析,让学生重温科学史,分析三个实验的巧妙之处,培养学生理性的怀疑精神、实践检验的意识和多元思考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使科学思维成为学生分析生活中现象的思维方式。

3.重视探究过程,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生物学问题或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生物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在探究中,达成概念的学习,收获好奇心,增强合作意识,认识科学研究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等。但是,课堂教学开展探究活动,学生需要动脑、动手,也就更加自由,开展全班学生都紧紧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研究就显得不易操控。因此,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构建重要概念知识框架,设计围绕重要概念开展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方向性。如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孟德尔为什么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为什么要进行测交实验?为什么能把9∶3∶3∶1和3∶1联系起来?孟德尔实验为什么能成功?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的過程,让学生理解假设演绎法的方法步骤,学习持之以恒、开拓创新和敢于质疑的科研精神。

4.思辨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就是培养学生在运用生物学成果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和分析讨论社会性科学问题时,能够负责任地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如学习基因工程时,让学生分析转基因食品的优缺点,让学生谈谈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要让学生形成辩证的观点。学习遗传变异物种是共同的祖先进化形成的时,通过分析生物的进化史,让学生认识到生物是长期进化而来的,要保护大自然,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综上所述,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生物课堂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素养,课堂教学中需要利用真实情境、重温科学史、关注社会热点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2017:3.

[2]刘恩山、曹宝义.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9:40.

[3]王运贵.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指导[M].青岛出版社:青岛,2019:1.

猜你喜欢
生物高中核心素养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