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薇
摘 要:小学科学是小学教学体系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科学教育的主要阵地,而科学、合理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而且还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以加深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科学教师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会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升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在教学活动中不管是教师的科学探究还是对学生的科学教育,都是对问题进行研究。实际上,提问艺术会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时教师对学生提问的方式、提问的内容至关重要,其直接决定科学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课堂效率,掌握提问的艺术,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情境,生动提问
小学科学课程的开展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水平。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进行生动、有效的提问,这样既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而且还可以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拓展小学生思维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而在小学阶段这个特殊的时期,小学生普遍对周围的世界存在浓烈的好奇心,对于事物的发展也充满兴趣。而教师可以借助小学生上述特点,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提问,并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教学任务进行有效结合,还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并选择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模式,既可以确保提问的有效性,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食物到哪里去了》一节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提升课堂的有效性。通过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后,学生可以对人体消化器官和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有个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这一过程进行动态演示。在此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如“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路线”等,以加深学生科学知识点的了解与掌握,继而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知识素养。
二、注重启发,锻炼思维
问题的创设是点燃知识的火把,在进行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要尝试着锻炼学生的思维,并使课堂提问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面临问题”,问题作为思维和探究的开端,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思维的不断活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精心提问,在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的同时,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带着问题和教师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中。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思考,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
例如,在进行《温度计的秘密》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对温度计进行简单的讲解,同时向学生介绍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和掌握液体受冷体积缩小、受热体积膨胀的性质,而且还可以通过提问来拓展小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
三、面向学生,差异提问
歌德提出:“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恰到好处的把握问题的难度,因为简单的问题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毫无意义,反之难度较大的问题又无法达到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的目的。此时,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特点对问题的难度给予科学、合理的控制,这样既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而且还可以达到活跃大脑的目的。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进行充分了解,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智力。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感到茫然时,就需要对问题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不断进行反思,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还可以为提问设计一定的坡度,使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我们的呼吸》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提问时面向全体学生,在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合理提问,开展高效的提问活动。面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向他们提出通俗易懂的问题,而面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进行有难度的提问。总之,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并结合学生特点给予差异化的提问,以确保小学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令人深思的问题,会引起学生热烈的、积极的提问,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会让学生的思维进行激烈的碰撞,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得贴切,切勿滥问,以达到启发和开导学生的目的。还要把握提问的时机,根据学生的年龄进行提问,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