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对策

2020-10-20 05:44张建孙彦敏张强
文存阅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大学生教育

张建 孙彦敏 张强

摘要: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目前在高等教育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这一任务需要大学生和社会以及高校三方面来共同合作才能完成。

关键词:职业素养;教育;大学生

一、职业素养的概述

在目前许多社会上的企业都有对职业素养的独特认识,但是大部分的专业人士都认为职业素养应该包含敬业精神和合作态度这两个因素。敬业精神能够使员工在具体的工作中将自己视作为公司的一部分,能够在发挥实力的同时,用心地做好本职工作。合作的态度在企业中是尤为重要的,员工个人想要发展,需要与团队配合,发挥自身的特长的同时,与其他同事进行衔接。企业的发展则需要员工们互相协作,一同进步。职业素养是人们在社会中需要遵守的规范,是员工想要在公司内进行工作的必备个人修养,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帮助员工更好地进行工作,是职业生涯的内涵所在,所以职业素养是非常关键的。

1.职业素养包含内容

职业素养中所包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思想以及职业行为习惯,是职业素养中最基础的部分,相当于盖楼的基石,而职业技能则是支撑职业人发展的表象,是外在。我们在衡量一个职业人的时候,通常会以13:7进行划分,13是说的职业素养中的基础部分也包含着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7的部分则是通过学习和培训能够获得的专业技能,一般专业技能通过三年左右就能够熟练掌握,而世界观和价值观则需要人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就好比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树,我们的根系就是职业素养,根系越发达所汲取的养分越多,树自然也就长得越茂盛,而职业素养的表现就是枝和叶。

2.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构成

冰山理论我们都知道,每个个体其实就像一座冰山,在水上露出来的部分,只是表层的现象,在水下还有着极为庞大的部分。水上的部分是不能区分绩效优劣的,因为它仅仅是表象特征。而水下的动机和特质,以及一个人的责任心还有精神状态,才是决定这个人的关键因素,想要看工作者的优秀程度,就需要看冰山以下部分,冰山上面只露出来1/8包含着大学生的形象和职业技能以及一些知识层面,是我们通过人眼能够观察出来的显著特征。而水下的7/8则是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也包含着职业态度和职业作风,是一种隐性的职业素养,但是这种隐性的职业素养对职业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大部分职业人的发展都是由这7/8决定的。因此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应该着眼于冰山在水面之下的7/8,重点在于这些隐性职业素养。

3.职业素养及其在工作中的地位

一个人的专业知识在就业的时候是很重要的,但是在职场上最关键的并不是取决于专业技能,而是在于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关系到你能否应聘到这个职位,而职业素养则能够决定你之后能不能在这个职位上长久地发展。在现阶段的企业招聘过程中,企业已经将职业素养作为对人才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都会考虑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以及协作能力,甚至有些企业还会考察心理素质。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是在招聘过程中所必需的条件,专业素质则是可以锦上添花,帮助求职者加分的。职业素养在工作中由具体的行为来进行表现,这些行为是以求职者的知识和价值观以及意志为基础的。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大学生进入企业的金钥匙,也是职业人在企业内能够长远发展的基础。

二、大学生素养的培养

随着企业用人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在毕业时如何就业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对于学校来说,如何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素养,让学生在就业竞争时能够加分则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对于许多毕业生来说,能不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是不确定的,而能不能有一份工作,成为了大学生毕业时面临的困难。高校在培养学生时,经常会将就业率作为考查学校教育效果的一个指标,就业率的高低也影响着学校和专业教育的声誉,如果就业率持续低迷,那么甚至会影响学校的招生和培养计划。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许多企业在进行招聘时都会感到苦恼,因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企业招不到人才,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找不到工作,通过调查和研究,事实表明,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难以符合企业的相关要求,是因为学生的职业素养相对偏低,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忽略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1.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

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应该学会自我培养,要有自身的职业素养培养意识,很多高中毕业生在进入大学时就认为不需要再进行学习了,认为在大学阶段应该享受生活,这种想法完全是错误的。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找工作时压力很大,就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在学校时没有认清自身的需求,忽视了对自身职业素养的培养。根据调查显示,有3/4的大学生认为,毕业时的压力来源于就业,而且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在毕业之后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只有8%的学生在毕业时对自己的未来前景感到有信心。原因在于,学生对自身职业意识的培养缺乏规划导致的,所以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在入学时就明确自身是什么樣的人,将来的职业规划以及在大学学习阶段应该培养的能力。学生要对自身的气质和性格有一个准确的判断,然后根据兴趣和需要来寻找与自身相符的职业,在确定之后要从事的职业方向之后,就要对自身的职业素养进行不断地学习和培养。

学生在学校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很多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职业素养知识讲座时,学生都会找理由请假或者逃避培训,他们当中有许多人认为,社团活动比自身的职业素养培养还要重要,其实学生这样做是由于在前期缺乏职业素养培养意识,教师在学生进入大学的最初阶段,就要向学生灌输培养职业素养重要性的知识,让学生在积极配合学校培养方针的同时,完善自身能力,使学生获得培养自身学习的习惯。同时学生还要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为将来的求职和工作做准备。

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隐性素养,也是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核心内容,核心职业素养体现在责任心、团队意识和职业操守等方面。由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学生都很少具有吃苦耐劳的意识,并且在生活中缺乏独立性,不愿下基层吃苦,甚至有许多学生会缺乏团队意识,这些表现都会使大学生在毕业时就业受到阻碍。所以学生应该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在思想和身体两方面对自己进行锻炼,培养自身的良好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增加自身对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培养自身敢于承担责任的好习惯,在遇到困难时将错误和责任归咎于他人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要善于自我批评和总结。

2.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对策

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应该主要从培养学生隐性素养方面来着手,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应该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计划纳入大学生培养系统工程,从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将他们的职业素养培养计划实施起来,让学生明白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让学生逐步确立职业规划,让学生将隐性素养的提升为学习重点。学校应该开设相应的指导课程,以就业指导部门为基础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求职竞争力。学校也要在深入了解学生需求的同时,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要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新颖且正确的学科信息,让学生及时掌握社会上的求职动态,帮助学生在毕业时找到更好的工作。

3.社会资源与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社会资源的支持对于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资源的支持能够让毕业生更好地熟悉求职环节和工作氛围,许多企业都想让毕业生直接进入公司就可以正常工作,但是现实情况却不能满足这一点。多数企业在招聘到员工之后都会进行一轮培训,而想要获得职业素养较好的大学生企业就应该提前加入到大学生的培养中去。通过企业与学校的联合来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和科研实验基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职业氛围。同时企业也要派专业人士进入高校进行实践知识和企业文化宣传,让学生在没有走出校门时,就了解到企业的文化和内涵,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的求职意向。最后,社会培训机制的完善,也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专业的入职培训和职业拓展,这样一来,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就能够尽快地投入工作。

参考文献:

[1]郭建.国际职业教育的新观念与教学模式[N].教育文摘报,2004(9)。

[2]吴敏娜,冯波.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22)。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大学生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