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玲丽 毛华
摘 要:在新课改表的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充分利用律动活动来提升幼儿对音乐元素的理解能力和体验能力,为日后激发其欣赏兴趣、学习兴趣打下夯实基础。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够在相关的律动教学中,不断积累音乐艺术美感体验、提升其内在审美品位,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作用。下面就来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律动在幼儿音乐活动课程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希望本文的发表能够为广大同行业从业幼教工作者带来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律动;幼儿音乐活动课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6-0-02
作为幼儿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构成要素,音乐教学不仅会对幼儿的审美能力、心智发育以及内在情感提升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启蒙作用,同时还会为幼儿未来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然而在现阶段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幼儿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将律动教学有效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同时也没有对幼儿的音乐素养进行有效引导。
一、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律动”
“律动”一词是希腊语演变而来的,其本意是指均衡、美好、调整。而西方著名的音乐学家、教育学家达尔克罗斯先生曾经说过:“律动的特点主要是利用人体节奏的舞动来进行不同音乐节奏表达,与此同时也可以借助律动来对相关音乐作品的速度和内容进行展示。在律动的作用下,音乐的节拍、音乐的性质、音乐的节奏与速度等都能够有规律地展开相关活动,将原本看似枯燥、乏味的音乐转变为一种内在情感的展现。而对于幼儿音乐教学而言,律动则是指幼儿通过歌曲、乐曲、舞蹈、体操等在相关节奏乐器的伴奏下,通过身体动作这一媒介作为基础,借助奏感训练为中心展开相关的音乐活动。与此同时,“律动”也是为了能够帮助幼儿在感知音乐魅力的基础上,利用身体动作进行相关音乐形象的展示。[1]
二、律动在幼儿音乐课程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以听觉为基础的艺术形式,音乐教育自身而言就应当立足于听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因此,在幼儿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必须要以音乐律动活动为“听”的主线,并以此为基础通过生动、准确、简洁的图片、电化教具甚至玩具来挖掘幼儿内在的音乐思想,在启发幼儿的想象力、艺术力的同时引导他们能够真正的感受音乐、了解音乐、走进音乐。
因此,在进行幼儿音乐律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就应当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感知,在有规律或者无规律的演绎中,学会如何将长短不一的音乐节奏进行融会贯通,在赋予音乐全新生命的同时,确保每一名幼儿都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内在动态感和生命感。在引导幼儿熟悉相关音乐展示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通过点头、跺脚、拍手等动作跟上音乐律动的节拍,最终做出简单的音乐即兴表演。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本质上引导学生对相关的音乐律动、音乐节奏进行把握,在提升其音乐表现力与感受力的同时,积极地投身于律动学习与互动中来,最终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中,幼儿才会更加自然、生动的通过律动去表现音乐、感知音乐。
三、做好律动的种类和旋律选择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进行日常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常见的律动种类和旋律进行科学选择:
第一,“行进律动”,主要是指通过律动来指导幼儿开展相关的律动内容,借助行进步伐来与音乐节奏进行动作互动(图一),使得幼儿能够在音乐律动节奏的作用下进行具有节奏感的展示。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军旅音乐作品来鼓励幼儿模仿解放军战士行走。
第二,“节奏律动”,主要是指通过音乐节奏律动的练习,来鼓励幼儿通过点头、拍手、手腕转动、跺脚、拍腿等动作来引导孩子们对节奏感进行感知,在进行旋律选择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选择一些节奏明快的音乐来进行训练。
第三,“模仿律动”,模仿旋律主要是鼓励幼儿在音乐的引导下,对日常生活所见、所闻进行动作模仿。例如在相关的口令与音乐旋律下,对洗头、起床、睡觉、搬桌椅、叠被子等进行模拟(图二),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工人做工、农民插秧、工人盖楼等动作进行律动联系。相信在这些律动的训练下,幼儿們不仅能够通过练习来掌握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同时也能够在不同音乐旋律的作用下进行训练。
第四,“动作律动”,主要指通过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来进行律动训练,来实现幼儿身体与旋律的协调,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确保整个集体动作整齐划一,同时也要不断提升幼儿的表现力。在动作表演中,不断提升幼儿的旋律感、节奏感以及艺术感,在进行背景音乐的选择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选择一些带有情节性、连贯性的旋律进行训练。[2]
四、结合幼儿年龄差异开展律动训练
幼儿阶段的律动训练,必须要通过音乐来带动身体的感知,因此在不同节奏下,教师必须要结合幼儿年龄差异开展各类迥异的律动训练。例如:对于小班孩子而言,教师应当选择一些音律简单的“单一律动”,相关的动作则是可以引入大象甩鼻子、小鸭子和妈妈回家等动作进行展示,在实现生活经验与自然观察融合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律动训练。
对于中班幼儿的音律教学而言,则是要通过导入大量的节奏来完成。在引导幼儿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之后,教师便可以导入“抻面”“做面包”等动作,在不断深度挖掘幼儿想象力的同时,实现肢体与想象力的延伸,逐渐感知肌肉的放松和紧缩,借助扮演感知律动。[3]
而对于大班的幼儿律动教学而言,则是应当通过节奏的配合与肢体的互动,来进行“组合律动”。例如在进行“骄傲的小公鸡”学习过程中,便可以鼓励幼儿通过学习小公鸡的叫声、走路的样子等动作来进行感知。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融入一些孩子能够听懂的语言来打开他们幼小的心灵,同时也实现个人认知能力的提升与拓展。
五、将提升音乐素质作为律动目标
在进行幼儿律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强调对相关教材的安排与选择,结合不同风格、不同乐曲来帮助幼儿能够理解其内在意境,结合自身的身体动作进行融会贯通,将音乐内在情绪和律动来融为一体,最终实现幼儿的创造力、反应力,完成乐感的升华。例如在进行《拜年》这首小调式的律动训练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与其他欢快的音乐进行对比、寻找差异,最终随着节奏来描绘出节奏中的各种动作与面部表情。[4]
六、律动与舞蹈的结合
作为舞蹈的前奏,“律动”同样也是幼儿进行舞蹈练习的基础。如果说“律动”只是单纯的身体摆动,借助旋律做出简单的动作,那么“舞蹈”则是律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在进行幼儿律动教学后,教师必须要关注幼儿的肌肉平衡与发展,将律动作为“舞蹈”的基础要素,融合空间、动作、时间以及力量四个元素进行融合展示,最终帮助幼儿借助律动来实现旋律、节奏的融会贯通。[5]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律动”教学活动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全面提升幼儿音乐才能的核心手段。每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借助大量的教学实践来对“律动”教学进行音乐素养提升,在培养起良好性格培养的同时,且对良好性格的培养、判定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幼儿心理的发展、身心的健康。
参考文献:
[1]李习霞.浅谈体态律动在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2015(01):25.
[2]王文君.农村六年制音乐学科中的视唱练耳课程关于“体态律动”的应用研究[J].儿童音乐,2017(01):51-53.
[3]谢芳.我的音乐我做主——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打击乐器在大班律动课的运用[J].新课程(上),2018(08):106.
[4]王媛.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5]查煜玲.让幼儿与心灵共舞——幼儿音乐律动活动中的观察与解读[J].新课程:小学版,2019(0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