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桐
摘要:师生关系话题从古至今都是一个被众多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尤其在二十一世纪现代教育技术快速发展以及新课改与核心素养对教师及学生所提出新要求的大背景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探究和谐师生的构建,笔者经历了三次不同层次的教育见习实践,在此过程中,笔者发现在中小学中,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对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巨大的推动与辅助作用。在本文中,筆者借鉴古今中外有关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经验,在指出当前基础教育系统中的师生关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定的建议,以便帮助教师更好地走进学生的世界,进而为教学的顺利开展与高效实施助力。笔者认为,教师要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转变自身的工作思想及内在角色,成为学生的朋友,其次要采用赏识教育。只有师生共同努力,互相尊重包容,才能更好地在基础教育系统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空间的同时,给教师以更舒畅的教学平台。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构建;教育见习
众所周知,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与发展可以帮教师将教育教学道路上的风景变得更加赏心悦目。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对教师的评判标准往往都是率先建立在其与学生的日常交往沟通的基础之上。因此,作为教师,自身不但要有一视同仁的心态,要努力做学生的好朋友,其次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各方面的知识传授,要多主动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张嘴说,激励学生敢于并乐于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切实帮助学生真实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与热心,让学生敞开心扉和老师做知己,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概念界定
“和谐”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就是“配合的适当以及和睦协调”,也就是指对立着的双方或者具有差异性的不同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配合的协调、得当、统一[1]。对于师生关系的概念,有研究者指出“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概念一方面指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指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特殊人际关系。”也有研究者把师生关系定义为一种社会关系。认为“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就是学生和教师,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与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也有研究者把师生关系定义为一种心理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2]。”
在笔者看来,师生关系是个多重的关系体系。它包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工作关系、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情感交流和交往形成的心理关系、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人格平等的伦理关系等。因此和谐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达到了一个完美的理想阶段,他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认知、心理、伦理等方面的统一协调时,就会身心愉悦,并且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使教师和学生互存互利、共同发展,从而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教育。
二、基础教育系统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笔者在经历三次不同学段的教育见习之后发现,在基础教育阶段,不仅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的学习任务更是繁重,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学校开设有多门文化课学科,在巨大的任务量之下,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因此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就取决于课堂上仅有的四十分钟时间。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以及尊重的基础上,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师的启发,以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中放松自己,熏陶自己,使自己有所收获并健康成长,从而在无形中培养包括健全的人格在内的综合素质[3]。基于这种情况,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综合素质。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和专业发展
另外一个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教师则会把更浓厚的热情融入到更加认真的备课和积极的课堂教学中去,进而提高课堂效率。虽然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就提出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应试教育在高考制度的庇佑下依然顽固存在,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在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殷切期望下,学生和教师无不身负重大压力[4]。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微薄的工资收入以及生活的重负时常使教师产生焦虑、厌倦甚至愤怒等不良情绪,这种情绪无疑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因情绪对立而使师生之间产生冲突。反过来,人都是有感情的。有老师说:当我们每天站在讲台上,望着学生们那充满求知欲的眼神就是我们的幸福;当学生迎面走来,那一声声甜美的问候就是我们的幸福;当学生手捧优异的成绩单,手捧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又使我们倍感欣慰[5]。在笔者看来,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主要来源于学生,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懂事和对教师的理解,又会使教师更有成就感,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精力投入教学中,又有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基于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效率,更可以提升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激情与热情,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基础教育系统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在班级管理方面
大部分教师或多或少会错误地认为学生的教育就是教育学生。长期以来,在我国许多人的观念以及行为中,对于学生的教育知识被单纯地理解为教师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和内容,从而直接性导致学生被动的处于教学过程中客体的地位。学校教师教研组不遗余力的为学生设定学习的目标,学生却不领情,一部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甚至会出现逆反的行为,因此,教师更加需要重新认识一下师生之间的主客观地位,并慎重审视一下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的不足之处。事实上,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学生才是重要的主体之一,学生应该在学校里,课堂上出于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扮演提示者与指导者的角色。学生是教师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参与者,学生是教师教学活动结果的建构者。由上:一方面说明学生在成为教学主体的过程中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这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又显示出学生在教师教学活动中的特殊价值,预示着他们同样也是学校中不可忽略的主体之一[6]。此外,由于我国的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故用成绩衡量学生也是构建师生关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多年以来,学生成绩的好坏一度成为教师乃至学校衡量学生优秀与否,任课教师教学水平好坏,乃至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志。即便是今天,这一思维也难以得到彻底扭转。不论学生有怎样的成绩,都应考虑客观对待学生,要看到学生身上存在的优点,不应以成绩论好坏。
(二)在学生家庭方面
家长对学生的溺爱和护短,现在基础教育系统中的学生生以零零后居多,这部分群体大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对其溺爱的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一方面,孩子在家长的羽翼保护下长大,肆意妄为,另一方面,家长对于自家孩子的錯误能忍就忍,就忽视就忽视。而受民主意识的影响,家长只知道对孩子的教育要从权威转向民主,但却不知道该怎么样掌握民主的程度,仅一味放任孩子、给孩子自由,却无力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教[7]。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每当犯错误时,大部分对其父母的批评教育都持反对甚至顶撞态度。同样,在学校里教师对其批评和教育时,往往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产生冲突和矛盾。
(三)在学校方面
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教育本身更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但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急于让孩子成材,家长包括社会对于一个学校的评价往往就是看该学校升学率,甚至是重点大学、名牌大学的升学率,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升学率高的学校让孩子就读。因此学校为了扩大其名声和获得更多荣誉,以此来吸引更多生源维持其发展而持续给老师和学生施加压力[8]。在如此重压下的教师和学生,容易产生各种焦躁的心理,会对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有很大的影响。
四、基础教育系统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措施
(一)教师自身应转变工作思想及角色
在基础教育系统中,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下,由于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教师处于课堂的主导地位,对学生采用“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模式,自然无法满足课程改革的需求,因此,在核心素养语境下,广大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工作思想,遵循新课标的要求,明确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积极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下,积极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这样不但能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还能帮助他们进一步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还能逐步帮助他们改掉自身的不足,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培养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知己,为学生树立榜样
要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放下身段,成为学生的知己,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和感情。为此,教师首先应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学生交流沟通,让彼此都能了解到对方的想法,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真正拉近彼此的距离。可以说,与学生成为朋友,成为知己,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是拉近师生距离有效的办法,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效的策略。此外,在实际的教育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以及生活中,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例如,教师要想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遵守行为规范,不迟到,不早退,在课堂上不吃零嘴,不睡觉、不打闹,认真学习……那么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起到模范表率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当然,教师在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的同时,也要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强硬教育,这样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三)采用赏识教育
在实际的教育中,很多学生因为种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会愈加明显。如果教师不采用赏识教育,那么,那些学困生就会丧失学习的信心,逐渐随波逐流,而采用赏识教育的策略,则能促使师生之间进一步拉近距离,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支持,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拓展他们的视野,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9]。
五、结论
总而言之,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不但是一种教育教学,更是一种相处的艺术。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育硕士研究生,应该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注重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课堂教学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展进行的同时,让教育教学之路上的风景亦更加的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参考文献:
[1] 曹兴启. 高中班级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探究 [J]. 教育管理, 2019(39).
[2] 畅璐璐.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探究 [D]. 河南大学, 2015:9-11&18-25.
[3] 杨元业. 试论现代师生关系和谐化 [J]. 湖北社会科学, 2006:151-153.
[4] 王付堂. 浅谈如何在基础教育改革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J]. 教育与管理, 2012(3).
[5] 何静. 浅谈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J].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19(3).
[6] 王耘, 王晓华. 小学生的师生关系特点与学生因素的关系研究 [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2:18-23.
[7] 王泽美. 我眼中的基础教育—新课改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J]. 教育教法探讨与实践, 2017(9).
[8] 殷树凤. 新课程背景下城市初中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8(12).
[9] 李长吉, 陶丽. 师生关系研究三十年 [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