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内主题阅读的课型设计与实践

2020-10-20 11:34李萍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5期

李萍

【摘要】  从课本出发,依据《新课程标准》,重视课程的隐性价值,设计和开发课内主题阅读课,围绕提升核心素养,以学习任务群落实为目标是积极有效的尝试。

【关键词】  课内主题阅读“以文代文”课型学习任务群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5-173-01

近年来,主题阅读成为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一种成功尝试。窦桂梅老师将“主题教学”,界定为“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

课内主题阅读是“主题阅读”中最值得尝试,可行性最强的部分。“主题阅读”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更易于达成语文课程目标。传统的课程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被动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而课内主题阅读更加重视课程的隐性价值,关注语文课程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新的内涵变化,引导教师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有选择性地、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

但是主题阅读涉及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选择什么主题和如何选择主题。有效主题的选择依据应该是:以高中教材为依据制定阅读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阅读需求,遵循高中生的发展规律,指向学习任务群的落实。有效主题的确定方式由教师指定和学生自选相结合。

课内主题阅读的内容充分体现出经典性、丰富性、时代性、实践性等特征。有人提出主题阅读的有效主题确定原则要做到三个结合:经典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广博性与简约性相结合。

主题阅读教学的设计步骤应该为:充分整合教材内容,尽量打通初高中,甚至小学的教材知识和内容,凝练出主题,紧密围绕主题,准备阅读内容,设计课题阅读活动,组织拓展实践性活动,充分达成学习目标。

基于以上的内容,我将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课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课内阅读设计如下:

一、阅读主题:“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二、任务群落实: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

三、课型

根据本课实际,可以整合课内外内容,将学生的学习设计为课内主题阅读课和课外自主阅读课、课外实践与探究课。

1.基于“1+X”模式的“以文代文”课

主题学习内容:1篇《沁园春·长沙》(1925年);X篇:《七绝·改诗赠父亲》(1910年)、《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七律·长征》(1935年)、《沁园春·雪》(1936年)、《采桑子·重阳》、《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

2.学生課外“自主阅读”课

围绕本学习主题,推荐学生在高一上学期的9月份第一周阅读文章:1976年美国《时代周刊》文章《舵手去世》;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于高一第一学期9月份阅读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传记《早晨的洪流——毛泽东与中国革命》,并于期中考试前完成主题读书报告,进行年级内的评选和展览、交流。

3.课外实践与探究课

(1)自主观看视频:《经典咏流传》节目,平安演唱《沁园春·长沙》

(2)自主书法欣赏:毛泽东书法专题欣赏

(3)自主参观:八路军西安办事处

(4)研学建议:照金革命纪念馆

(5)研究性学习:建议研究课题《毛泽东革命时期诗词中的家国情怀》、《毛泽东诗词中的红色基因》等。

四、“以文代文”课程设计意图和实施

1.“1+X”篇目的确定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新诗单元第一篇为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此作体现出了青壮年时期的毛泽东“胸怀天下”的豪情壮志和改造旧世界的伟大决心。诗歌体现着伟大的爱国主义和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精神。所以将本篇教学的任务确定为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结合学生初中所学诗歌和课后拓展阅读内容,将本课教学确定为主题群文阅读。内容为毛泽东各时期充分体现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的代表诗作。

其中,关照到了初高中学习内容的衔接;关照到了毛泽东诗词中的名篇和名句,也使得学生可以从诗歌的学习中较为清晰的梳理出毛泽东作为伟大领袖,在青少年时期、革命战争年代、建国时期多个特殊阶段,胸怀天下、热爱祖国的精神。

2.教学实施

(1)学习准备:提前给出确定篇目;由每个学习小组认真准备一首诗歌的鉴赏内容。

(2)课堂内容:

默写《沁园春·雪》,复习初中已学知识,做好初高中衔接;

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请每个小组代表在微课堂为大家阐释诗意,鉴赏意象,品味诗情,其他小组补充,充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老师总结:本组诗歌体现了毛泽东作为伟大领袖的真实心理。胸怀天下的情感贯穿毛泽东的一生,不论是求学的青少年时期,还是革命事业遭受挫折;不论是伟大祖国即将建立,还是新中国建设时期。大理想、大气魄、大情怀,是他诗歌中最真挚的情感。爱国主义、革命斗争精神、百折不挠的气概在诗歌中有充分体现。

积累各篇中名句。

五、课内主题阅读与课外阅读及实践课程的关联

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课和课外实践与探究课的学习,并交流和展示学习成果。

[ 参  考  文  献 ]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3]苏云杰.《浅谈高中语文主题阅读中的主题选择》,《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4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