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秋雨 吴文杰
【摘要】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中职教育应及时转变教学模式,紧随信息化发展趋势。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将传统教学授课模式逐渐转变为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结合专业特色,创建信息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水平。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中职学校信息化技术的手段、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信息化技术在中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 中职 教学改革 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5-120-01
一、背景
随着5G时代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应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已被广泛认可。中职学校学生的知识接收能力相对较低,知识技能水平较低,且中职学生以学习技能为主,毕业后直接对接企业,传统模式教学很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在万物互联时代融合信息化技术的专业课程教学,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专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中职教育信息化技术手段
(一)多媒体技术
传统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主要为多媒体教学,教师通过PPT展示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播知识。这种方法直观,珠宝专业课程就使用了丰富的图片与视频,学生鲜明深刻的完成了知识学习。这种方法是目前中职学校常用信息化手段。随着近几年“微课”的盛行,笔者也在探索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能直观学习技能,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珠宝鉴定课程讲解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鉴定思路,笔者制作了“微课”视频,直观地展示了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二)网络传媒技术
“互联网+”时代,师生更容易通过网络平台互动与交流。笔者认为合理有效利用网络技术,是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其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利用校园网或者其它授课平台,做好网络备课,发布学习任务及导学案,网络评价与展示等。也可以利用微信等平台,建立学习交流群,方便与学生交流互动。还可以利用与珠宝相关的APP平台及公众号,使学生更快更直接接触行业信息,提高其学习兴趣。这些方法可以结合具体教学过程,在课前、课中、课后环节分别使用。实践证明,在以“行动导向现代教学模式”课堂中,合理的应用网络传媒技术,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动态教学手段
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利用多媒体、网络及接收端的相互配合,有效的实现教师操作与学生学习的同步。教师的各种操作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及时同步与反馈到学生的接收端,学生的各种问题可及时得到解决与纠正。还可以建立一些网络自动评价系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动态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比如利用现代模拟仿真技术,如VR、AR,可以使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下认识未来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课堂由“静态”转变为“动态”。
(四)其它信息化手段
除以上几种中职学校可采用的常见信息化手段,还可采用MOOCS、混合式教学、智慧教育、线上教育等教育新模式,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关心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信息化,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变革了传统教学观念,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也代表了未来中职教育新的发展模式与趋势。
三、中职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优势
首先,利用信息技术能创造各种情境,挖掘教材潜力。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能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激发了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利用丰富的课程网络资源,除了传统的文本信息、图片信息,还包含大量的声音、动画等动态资源,学生借助多媒体演示进行讨论或者建立网站发表自己的观点,开拓了思维。教师将更注重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合作学习者、研究者。
其次,信息技术跨越时空的优势将促进教育更加公平,能使更多的人便捷地获得优质教育;“互联网+”提供的选择性、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机会,有助于实现教育理念与行为的革命性变化,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现代化人才。
四、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以笔者所在学校珠宝专业为例,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传统的思维模式,信息化技术手段缺乏,教学资源平台不足等等。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不断涌现,新的教学模式不断产生的今天,教育信息化是每位中职教师共同面对的课题,有效利用信息化技術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大家不断学习新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陈绣瑶.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118-120.
[2]徐黎明.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情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6):244-247.
[3]陈汝冰.职业学院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制度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备,2014(12):335-336.
[4]唐永中.现代教育技术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49(11):203-205.
[5]吴劲松.教师专业化如何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4(11):3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