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2020-10-20 00:07赵彦国
广告大观 2020年3期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赵彦国

摘要:建筑行业发展至今,因为混凝土结构施工材料来源广泛、造价成本低,施工方便,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等特点被大多数建筑采用。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会因为材料、工人操作失誤、或者是未按照正确的施工工序进行操作而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所以系统分析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个工序的施工要点,有效掌握施工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提升建筑行业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一、导言

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基础组成部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是提高土木工程质量的基础所在,而在具体的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属于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其广泛的存在于高层建筑、大型设备以及桥梁等基础设施中,对于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了更好的解决相关问题,必须要做好施工技术分析工作,以保证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达到相关标准。

二、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建筑人员在进行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研究,根据其特点进行应用。首先,可塑性强。混凝土材料是由水泥、砂和水以及其他外加剂充分搅拌而成的胶凝材料,在湿润的情况下其呈现流动状态,可以随意塑性,这对于土木工程中建筑的浇筑以及灌注都非常有利,在浇筑过程中不会因为卡住而断层,使建筑物不牢固。其次,抗压性强。混凝土的主要成分是砂,不仅不怕挤压,而且越挤压越坚固。混凝土的另一成分是水,水与砂在湿润的状态下柔软易塑造,一旦干燥便会坚硬无比,没有缝隙,这也会大大增强其抗压性。再次,耐火性好。水和砂都不易燃烧,还可以隔断火源,也就大大提升了建筑物的安全性。此外,混凝土原材料常见,成本较低,而且制作过程简单、运输方便,在一定程度上这些优点大大减少了建筑人员的时间和投资成本,也是混凝土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三、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混凝土强度不够

混凝土强度与土木工程的质量效果联系极为密切,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强度主要会受到原料配比、后期养护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土木工程对于混凝土的原材料配比有着不同的要求,制作混凝土时所添加的砂石、水以及其他原材料有着较大的差异,在混凝土制作完成之后,必须要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如果检测不达标,这一类混凝土就不能投入使用。然而,土木工程实际的混凝土制作过程中,许多工程的混凝土制作并不是十分的规范,比如说,制作时没有按照要求科学的对原材料进行配比,制作完成之后,则没有采用科学的养护方法,导致养护效果不佳。

(二)混凝土施工工艺的不合理之处

首先,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整体技能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素养,不能按照严格的标准规范以及施工工序进行模板的安装,甚至很多模板在加工过程中就存在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其次,多数企业为追赶工期而忽视了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影响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再加上其它因素的影响,给建筑工程的安全产生巨大威胁。最后,振捣过程也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重要因素,一些施工单位没有专业振捣工具,振捣不到位,混凝土结构出现离析现象,导致工程结构不稳定。

(三)混凝土结构裂缝

混凝土结构裂缝是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混凝土之所以会出现裂缝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方面在前期浇筑混凝土时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操作,混凝土质量不达标。另外一方面则是混凝土后期的养护管理不当,因此导致裂缝出现。此外,在混凝土拌料水化期间,水泥灰发出较大的热量,但是在此过程中水泥的散热为上层混凝土所阻隔,水泥内大量的热量无法在短时间内消散,而是在混凝土内部聚集,这样很容易导致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巨大,在温度的作用下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四、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措施分析

(一)混凝土的材料选择

由于混凝土的种类不同,调配的浓度与颜色也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选择材料中进行准备前的工作,包括调试一些混凝土,以及查找有关这方面的重要的知识,它的具体的用途与分布。一些材料当中包括水灰的调配度,水灰与混凝土有着很大的联系,在混凝土投入使用之前,要先查看水灰的浓度,它的浓度越高,证明婚;混凝土的抵抗压力的力量就越大,工作人员需要在让水灰在一定浓度的时候,加大对混凝土的使用量,从而使混凝土拉伸长度,把握好混凝土的使用情况和使用量。

(二)基础浇筑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基础中的主要形式包括:阶梯形状混凝土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条形基础混凝土浇筑。阶梯形状基础在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需要结合台阶的分布规律施行一次性浇筑,关键是保证浇筑不存在缝隙。当遇到杯形基础浇筑时,需要施工人员在短时间内完成杯口底部的浇筑作业,隔一段时间后进行后续浇筑才能控制好杯口标高。杯口模板区域在浇筑过程中,需要严格采取两边对称的浇筑方法,否则会有不良施工现象发生。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最主要的是保证结构的整体性,所以大体积基础需要采取分段以及分层的浇筑方式,浇筑过程的关键点是充分确保邻近的浇筑层之间能够密切地结合,避免缝隙的产生。如果在浇筑过程中因为某种原因而无法一次性完成,施工技术人员可以先对浇筑带进行一个基础设计,将浇筑过程中的膨胀因素和收缩因素考虑进去确定浇筑尺寸。最后,在条形基础的浇工作程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浇筑的水平距离较长,施工人员需要在开始操作前,对两边的模板进行明确的标注,通过分层浇筑进行施工操作,并严格控制不同层段之间的浇筑距离,尽量控制间距范围为2~3m,这样可以充分保证土木工程中的各个细节施工到位。

(三)混凝土拌制以及运输

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将各种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还要注意材料添加的顺序以及进入搅拌机的时机,这样才会得到适宜强度的混凝土。还要注意外部环境对于搅拌过程的影响,天气对于建筑行业的影响较大,强烈的光照会使得搅拌过程需要大量的水分,以此来避免搅拌过程中干燥的发生;而当天气湿度较重时,会影响混凝土的含水量,甚至使混凝土稀释,达不到应有的质量标准。混凝土产生后,还需要被合理、及时地运输到建筑基地,运输工具的选择要合理。一般情况下,现在阶段各个建筑基地都是选用搅拌运输车,将混凝土运输到建筑地后可以直接进行浇筑,减少了中间装卸的程序,也有助于保障混凝土质量。其次,在运输过程中要尤其注意外界突发因素,避免因为一些偶然因素而影响混凝土质量,比如,突发降雨或者长时间堵车,使其到达建筑地后不能使用,会增加建筑成本以及时间成本。

(四)混凝土振捣施工技术

振捣是混凝土浇筑完成前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目的是用混凝土填充模板的每个角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混凝土标准的密度和均匀性。在实际振动过程中,可以采用人工振动和机械振动。如果工作量小,可以在振动过程中采用人工振动,有效节约施工成本。为了避免土木工程和建筑中两层混凝土之间的缝隙,必须严格遵循快插慢拉的原则,提高下一层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

五、结束语

总之,土木工程建筑物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关系到人们的幸福生活,关系到社会的安定,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全面发展。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高质量建筑物的需求,就要提升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对其进行全面研究,发挥基础作用,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肖鹏.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8,16(24):46-48.

[2] 赵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J].居舍,2019(18):158-159.

[3] 张志成.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05):86-87.

(作者单位:辽宁中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节能措施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开发
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探究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
基于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浅谈混凝土裂缝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