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热点问题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具有影响力、关注度高的问题,可以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应,涵盖了政治、教育、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思政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思想发展走向的关键因素,能够减少社会不良信息给学生造成的思想影响,由此可见社会热点问题具有一定的思政教育意义。本文从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效果的目的出发,深入探讨了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入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要意义,力求可以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关键词:社会热点;高校;思政教育;融入价值
社会热点问题所涵盖的范围极广,从国家大事到市井小事,体现了社会在某一方面中出现的发展问题,可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引导,同时也是引起群众思考的重点实践。高校思政教育具有引导思想的特点,可以反应社会现实问题,对学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通过对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将社会热点新闻问题加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以及现实性,使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案例来挖掘其中的思政教育内容,进而使思政教育可以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
一、增加思政教育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如果思政教师一直以课本上的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就会导致思政教育和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的适配性下降,进而影响到思政教育效果[1]。社会热点问题在思政课堂中的提出可以丰富思政课堂的教学内容,避免了思政教育过于理论化的问题,为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同时,社会热点问题也可以让思政教育更加贴近现实,使学生可以将生活和思政学习联合起来,进而提高思政教育的警示效果和引导效果,使学生在今后遇到同样问题时也可以利用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
二、激发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学习兴趣
高校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道德能力,可以为学生之后的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而思政教育则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职业精神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思政教师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参与度。在现代社会中,学生获取社会热点新闻的途径多数是从网上平台,如抖音、微博等,并且学生对于网络平台的内容有着更加高的关注度和阅读兴趣。在思政教育内容中加入社会热点问题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话题讨论过程中[2]。在思政课堂中进行讨论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思考方向进行引导,使学生可以从正确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升思政教学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举办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主题的辩论比赛,让学生分别以正方和反方的角度思考,可以引导学生都投入到思考的过程中,并利用辩论比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三、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政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可以利用正确的思想、认知以及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所遇见的问题,但是以往的思政教育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化内容的教学,没有對学生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社会热点问题则为学生提供思考实际问题的环境,使学生可以站在现实的角度思考如果自己遇到问题后应当如何解决。同时也可以强化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以及对民生问题的了解程度,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际意义[3]。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可以加入有关于“房价”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买房难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四、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思考是大学生深刻领悟思政教育内容的重要方法,但是很多大学生都认为思政教育只需要背书即可,将思政教育作为一种考试科目,缺乏对思政教育的深入思考。思政教师需要认识到这一问题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对思政教育的开展进行创新者,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例如,学校可以在网站上建立交流平台,为学生构建开放性的讨论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中对社会热点进行交流和思考,使学生可以吸收其他人的观点,让学生更加正确的对问题进行思考[4]。
结束语:
思政教育是高校必不可少的课程类型之一,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过于落后,无法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学习兴趣,也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通过将思政教育和社会热点新闻进行有机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兴趣,丰富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并让学生通过实时问题来提升问题的解决能力。教师需要认识到思政教育中加入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政虹.创新思政教育教学 践行工匠精神育人——打造思政选修课新时代的工匠精神[J].教育教学论坛,2020(21):58-60.
[2]李煜.网络信息碎片化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4):40-41.
[3]叶柏森,张平.大学校园环境文化视域下思政教育研究:功效·现状·路径——基于对江苏六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江苏高教,2020(05):96-99.
[4]周兴建,蔡丽华.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多维度协同模式研究——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纺织服装教育,2020,35(02):119-121+125.
作者简介 :郭宇(1991.08-),女,汉族,湖南长沙,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