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群
【摘要】 学科融合是新型的教学方式,是基于学科差异化而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交叉的活动。学科融合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重构课堂内容,在与其他学科老师的相互配合下,培养学生对综合问题的探索思考,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品格,形成正确的观念。促使学生能在掌握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发挥思想政治课程最大的优势。
【关键词】 学科融合 初中道德與法治课程 教学改革 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5-002-01
引言
当前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处于应试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于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即学生的品格和正确观念并未过多培养。此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也过于单一,但在学科融合背景下,就能消除这种劣势,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和阅历,扩展视野,进而达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程目标。
一、学科融合的优势
学科融合是指是基于学科差异化而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交叉的活动,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完善学生的正确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学科融合后,教师在讲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可以融合其他科目的知识理论,进而使学生了解到相关的案例理论等等,丰富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的同时,也能更加丰富教学内容,创新单一的教学方式等等,进而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只着眼于教材对相关的课程进行讲解,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学科融合后,教师即可利用学科融合的特点,在讲述相关知识时可与其他科目融合。如在讲解人教版《做自立自强的人》时,教师即可融合语文学科,讲述语文课本中自立自强的人,如海伦凯勒、贝多芬、史铁生等等,根据其他学科的素材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再比如讲解《相亲相爱一家人》时,教师即可利用学科融合的优势,就如何与父母成为朋友等相关问题,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讲解,比如语文中与父母子女关系有关的《傅雷家书》、生物中有关人类的起源、地理中计划生育的政策等等。通过学科融合,学生能更加了解相关的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进而促进课堂目标实现,提升课堂效果。
二、学科融合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重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学科融合背景下,教师可在确定教学主线的基础上,重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比如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围绕思想品德的相关教学内容,在不打散教学进度和计划的同时,融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点,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点做进一步的丰富和补充,使学生在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同时,增长见识,丰富其它学科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交往艺术新思维》中的《竞争合作求双赢》章节时,政治教师在传授了本章知识点,使学生明白当前社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掌握竞争和合作的重要性及意义、了解公平竞争的准则和目的等等,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知识后,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竞争和合作的概念,即可在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知识点。如语文中蒲松龄的《狼》就是一种著名的善于合作群居的动物;如《列子》中的愚公移山,也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性;如沈石溪的《斑羚飞渡》,合作才是走向胜利走向生存的道路。但是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到正确竞争和恶性竞争的重要性,比如人教版初中生物中,《生物的多样性》中也有生物生态圈的相关描述。教师即可根据生物圈中狼捕食兔子、兔子吃草等生物链,狼、狐狸、老鹰、蛇等等都是兔子的天敌,他们属于与生俱来的竞争关系等等。通过学科融合,能使学生更加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升课堂实效,
(二)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教学形式
道德与法治课程最主要的是完善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树立学生的三观。而在课堂中,只凭借教师单一的授课,学生可能根本不能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只有个浅显的印象。但若是教师在学科融合背景下创新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在活动实践中,就能利用实例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意识。
比如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课程《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这一框,教师只讲解相关知识点,学生对知法、守法、用法并没有具体实践,不能清晰了解其概念,所以教师即可在学科融合的背景下,理论联系实际,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加深学生理解。比如人教版初中生物七下《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中,就涉及到人类的过度开垦、捕捞以及工业污染废弃物的排放等等。而我国法治条例中对捕猎有严格要求,捕猎珍稀动物更是要坐牢。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学科融合基础下,加深对知法守法用法的印象,教师可带领学生前往活禽海鲜市场。在那里,有一些非法捕猎穿山甲、野猪、红腹锦鸡等等的店铺,捕猎国家保护动物会被判刑。教师带领学生实际参观后,再让学生回归课本知识,学生对着《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这一框,就会加深学生对于遵纪守法观念和意识的理解,进而使学生了解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和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科融合背景下,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可融合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点去丰富完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宽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也能更好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把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到位。
[ 参 考 文 献 ]
[1]刘斌,王毛毛.论新教材视域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J].读天下(综合),2018(12):1-2.
[2]陈桂林.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乐山),2015(1):41-42.
[3]张长青.学科融合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改革途径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6):17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