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法指津】
“点面结合”是常用的写作手法。所谓“点”,是指对某人、某事、某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是指多人、多事、多物或全场情景总的概括。点面结合既能突出主要写作对象,又可以全面把握整体。
“点”可以着眼具体细节,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则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突出广泛的社会人生意义。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充分表现思想,抒发感情,显得深刻、丰满、充实而又全面。
点和面、局部和整体是不可分的,点构成了画,面蕴含着点。所以,如果我们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时,既要通观全貌,勾画出某一景色的全景画面,又要突出重点,描写出全景中的一些具体小景。这样才能使读者对作者所要表现的景物既有总貌的印象,又有具体的了解。
柳宗元《江雪》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着眼全貌描写雪景,用“千山”“万径”渲染了荒凉凄寒的境界,属于“面”的描绘。“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细致刻画了“点”——一位寒江独钓的渔翁。“蓑笠翁”在整幅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面”的铺陈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点面结合是写人叙事绘景文章中常用的方法。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段描写再现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百草园景色图。“不必说……也不必说……”一句,总写百草园的景色,也是从“面”上描写了百草园的整体风貌。自第二句“单是”起,重点描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景色。而“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只是百草园中的局部,也就是从“点”上描写了百草园的具体景物。
运用点面结合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有顺序。一般来说,先写面,后写点,如此顺序,条理清晰;二要有详略。对于面,要概括地写,对于点,要具体地写。有详有略,相辅相成,使景物描写具体充实而感染读者;三要紧扣中心。点和面都要为一个中心意思服务,而不是“各为其主”。
【佳作展示】
藏在旧衣服里的小时光
江门市华侨中学九(1)班陈启慧
校园里的树叶零零散散地落在地上,萧瑟的冷风呼呼地吹着。冬天快到了,不少同学已换上了厚厚的校服。
周五放学一回家,我便开始着手把冬、夏衣服分別收拾好,方便日后穿拿。
“冬天在哪里啊……冬天在哪里……”我哼着小调,打开衣柜,准备把柜子里存放的一叠冬衣都摆出来。我一只手撑着柜子,踮着脚,另一只手努力地伸到最里面,眼睛不经意一瞥,望到明晃晃的黄色衣角,心下一动,便把它扯了出来。哦,这不是我幼儿园时穿的黄色围裙吗?胸前还绣着一朵红色的小花。我记得还穿着它在舞台上跳过舞呢。
我来了兴趣,继续翻找。看,这是儿时最爱的小冬裙,红黑条纹相间,自带一股英伦校园风。那时,只要去逛东湖公园,我就一定自顾自地换上红黑裙,再配上白色的高筒靴,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一蹦一跳,两条羊角辫晃晃悠悠的,别提有多神气了!瞧,这是一件红色绸缎的旗袍款式的棉袄,衣领还镶嵌了一圈绒绒的白毛。妈妈告诉我,这是疼爱我的外婆从广州买回送给我的新年礼物。对了,我记得穿着它在白水带的桃花林里笑得可欢呢,我还穿着它在游乐园里和小伙伴捉迷藏呢!这件,是妈妈亲手织的黄色毛衣,现在连袖子都穿不上了;那件,是爸爸出差时买给我的绿色带帽的小风衣,当时可拉风了,让我在小伙伴前嘚瑟了好一阵子呢,现在也套不进去了……
哦,这不是妈妈的褐色外套吗?怎么跑到我的衣柜里?哦,想起来了,六年级的一个冬日,天阴沉沉的,冷风呼呼地东逃西窜,大家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围着暖融融的围巾。不知咋回事,唯独我那天穿得少,坐在教室里缩成一团,牙齿还直打战。突然,老师把我叫出教室,原来是妈妈来了。她手里拿着一件褐色外套。妈妈一见我,就搂住我说:“丫头,冻坏了吧,快穿上。”我仔细一看,这不是妈妈的衣服吗?虽然心底里嫌弃它款式老旧,穿着别扭,抱怨妈妈怎么不送件我自个儿的衣服,但当时实在冻坏了,一穿上妈妈的外套还比较合身,再说实在是暖和多了,我也就不想脱下了。就这样穿着妈妈的衣服安然地过了一整天。晚上回家后,看到妈妈躺在床上,才听爸爸说起,妈妈早上在上班的路上,猛然想起我上学穿得少,可她已经来不及回家,就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送给我,这不,弄得自己冻感冒了……当时我一下子怔住了,百感交集地走近妈妈的床边,握起妈妈的手,泪水久久地在眼里打转……之后,我格外钟情这件大衣——妈妈的大衣,多次穿起它,似乎一穿起它,一种舒适、踏实、温暖的感觉就会熨帖全身……
我一件件地抚摸着这些既陌生又熟悉的“旧友”,任记忆的闸门慢慢开启。这些衣服,在相册里大都留有它们的痕迹,可是,时间,都去哪儿了?似乎,它们在这些衣服上清晰可见,又似乎,在岁月的河流里无迹可寻……
我又细细地把这些衣服折好,放回衣柜。小时候的衣服大多都褪了色,与其他衣服相比,它们已是暮年,派不上用场了,但我还是舍不得扔掉它们。看到它们,就似乎看到童年、少年的时光穿过岁月的风悠悠而来。收拾它们,就像在收拾一场场回忆,风里雨里,花里梦里。
这样的时光,你说,能忍心轻易丢掉么?
【点评】小作者由写自己整理衣柜、清理旧衣服开篇,接着点面结合,第四段概括叙写了“小冬裙”“棉袄”“黄色毛衣”“小风衣”点点往事,属于“面”,第五段重点“妈妈的褐色外套”,详细回顾了妈妈给“我”送冬衣自己却冻病的故事,属于“点”。文章缘事抒情,字里行间蕴含着浓浓情感:儿时“我”的一派天真,家人对“我”的疼爱,“我”对亲情、对时光的感悟凝于笔端,令人感同身受。结尾处深化主题,言尽而意无穷。
哦,那一米阳光
江门市华侨中学九(2)班王雨蒙
开学那天,竟然没有看到他。
新学期,新教室,新老师。我想,也许就是这么一转身,我们将难再续师生缘。
似乎还在昨天——开学的第一天,我看着讲台上的他,着实觉得那件花短袖真是不配他,再加上一条有些肥大的牛仔裤,些许拙劣。瞧啊!他就捏着一只话筒,滔滔不绝讲着。
我那时还不知道他是谁,只觉他一脸的神气,可能是话筒的缘故,声音有些刺耳。呵!我们一群新生站在阳光下,燥热,周身不适,那时,我可真盼着早点回家呢!
当他迈进教室,我才真正看清了他的脸。一脸的孩子气,头发显得不大整齐,一双眼睛睿智而犀利。他拿一本书摆在讲台上,捡一支粉笔在黑板上方方正正地写了“郑小华”三字。 我第一次知道他是我们的级长兼数学老师,第一次知道他的名字——“郑小华”——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
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名字,却在我心中留下了阳光般的色彩和温暖。
我仍记得,有次上课,课室里不知从哪钻进一只蜜蜂,绕着桌子、围着天花板,嗡嗡地飞,扰得人心烦。我们的心思也跟着蜜蜂不停打转。小华老师见罢,便停下讲课,用手撑着桌子:“啊哈!蜜蜂,你快从教室里出去,这里是学习的地方,岂容你这般胡闹!”这几句莫名的话语瞬间吸引了我们。他盯着蜜蜂,继续讲着:“蜜蜂蜜蜂快从这里离开,否则我们就要采取强硬措施了!竟敢如此大胆?打扰我的学生学习!”教室里只剩下他义正辞严的声音,“这里是南海,别的国家的军队禁止侵入!”接着,他又把目光投向我们,“怎么样?是不是一篇满分作文?”我们恍然大悟,情不自禁地鼓掌。小华就是这样,总是如阳光一般吸引人。
还记得九月十八日那天,城市的防空警报声响彻云霄。演练时,我们却淡然得很,嬉笑打闹。等到上课时,只见他直直地站在讲台上,一改往日的笑意。我们不解,望着他,空气凝固。许久,他才开口了:“今天是九月十八日,对吧!”声音沉重。“嗯。”我们回答道,莫名其妙。“你们知道那声音是什么意思吗?那是敌机来轰炸前的警报声,是会死人的!”他涨红了脸 ,“你们是什么态度?”我们羞红了脸,谁也没挤出一句话。“落后是要挨打的!”他用力敲黑板,“那可是耻辱!”从没见过他如此生气如此难过。看到他失望痛心疾首的样子,我,就在那一瞬间,长大了,忽然间似乎懂得了许多。小华就是这样用心良苦,他总不忘在我们心中种下阳光。
有一次他向我询问,为什么有同学们总是不完成作业?我想都没想,随口一答,说:“可能是没有兴趣吧。”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第二天,他在上课时,指着“勾股定理”讲了许多生活中的事例。完毕,他说:“注意看啦!我可是在提升你们的兴趣!”当时坐在讲台下的我,听到这话时,心里像是有一朵浪花涌动了一下。我那时并没有怎么认真回答他的问题,但是小华却认真思考了我的建议。我一句微不足道的话,却被小华认真地思考。小华就是这样,总是在不经意中给别人带来阳光。
……
九年级开学了,我却再也找不到他,他被调离我们年级了。我像晴天遭了一个霹雳,失落一下子涌上心头。
想起每次去办公室,他总会给我塞许多糖果;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他总是在作业本上批注上励志的话语;他曾说自己的尺子可以随便借我;他每次上课都会问我听懂了没;我曾向他谈起自己幼稚的理想,他对我永远是鼓励;每次他路过走廊,我一转头总能看见他洁白的牙齿和温暖的笑容……
“帮我看看这道题怎么做吗?”同桌的询问打断了我的思绪,看到她那渴求的目光,我的脑海中无端地浮现出小华老师的笑容,“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那一刻,我的心中莫名一热。小华老师,您知道吗?那一刻,我暗暗下定决心:我也要成为一米阳光呢!
【点评】小作者紧扣着“一米阳光”,详细记叙了郑老师“如阳光一般吸引人”“在我们心中种下阳光”“给别人带来阳光”的三件事例,塑造了郑老师风趣、正义、尊重学生的形象,屬于“点”;结尾处用排比段概写了昔日郑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属于“面”。另外,先抑后扬、借物喻人的写法为文章增色不少,尤其是结尾处“我也要成为一米阳光”,升华主旨,立意高远,令人叹服。
我班的“学霸”不正经
江门市华侨中学钟宇晴
诸位,你们班的学霸,是不是戴着笨重的眼镜,整日捧书而读、奋笔疾书呢?可是,吾班有一学霸,既不戴眼镜,也不常见他捧书,且十分不正经,实在令人费解。
无论大考还是小考,他都牢牢坐在排名榜的“第一把金交椅”上。“颅内经典三千首,口出字符皆成文”,凡是他回答的题目都是标准答案。“课堂上有了他,就有了智慧锦囊。”不错,课堂上,他是焦点,大家伙不会的问题,找他,准行。
挺正经的一个学霸呀。但一下课,他就像变了个人。瞧!下课铃刚响,他就旋转、跳跃、不停歇地奔着我来!他朝我笑颊粲然,我却倒吸一口气,心里一惊:这厮又要作甚?
“小人斗胆向您请教个问题。”他坏笑着说。我心知有异,却强装镇静:“准了!”“你恨我吗?”他笑眯眯的。我惊诧了一会儿,恨?我恨他作甚?所以我当然说:“不恨啊。”他猛地眼睛一亮,我就知道大事不妙了。果不其然,“哦,谢谢你的爱,但本人尚未成年,不得早恋。哈哈……”“What?爱?我什么时候说爱你了?”我仿佛丈二的和尚——摸不着脑袋。“你刚刚不是说不恨我吗?” “是啊,我又没说爱你啊。” “不恨不就等于爱咯。哈哈……”
我此时多想给他一个左勾拳右勾拳再一个过肩摔!但我是淑女,要优雅,忍住,忍住!唉!我为何认识这样一个“不正经”的学霸?
这位“不正经学霸”总归与普通学霸是不同的。他习得一身武功,还美其名曰“丐帮绝学”。不过说实话,他打起拳来倒是挺正经的。那次学校文艺汇演,他一身白色练功服,英姿飒爽站在舞台上。音乐响起,他圆润的四肢灵活地舞动着:一会儿白鹤亮翅,一会儿野马分鬃;一会儿蛟龙翻身,一会儿青龙摆尾。腾挪跌宕,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肃穆的神情把平日里的“不正经”掩藏得密不透风。表演完毕,他立改严肃脸,笑嘻嘻道:“感谢各路大侠赏脸观看本丐帮帮主的九流之术,但此武功乃本帮绝学,请勿外传哦!”一阵能掀开屋顶的爆笑声中,观众记住了这么个“不正经学霸”。
“铃铃铃——”糟了!又下课了!不跟你说了,“不正经学霸”又一脸坏笑朝我奔来了!我要逃之夭夭了!
【点评】文章运用点面结合写“学霸”,第二段从三个角度写“学霸”属于“面”;后文中具体写课堂上神一般的学霸课后孩子般捉弄人;表演武功煞有介事,耍起嘴皮令人啼笑皆非,属于“点”。小作者紧扣学霸的“不正经”着墨,写出他的与众不同,个性鲜明而形象丰满。这得益于活灵活现、传神逼真的描写,让文字颇有镜头感。
(指导教师:严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