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广播电视融媒体“4S”管理模式初探

2020-10-20 18:38刘文桓
广告大观 2020年3期
关键词:广播受众融合

刘文桓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融合发展是党的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末梢。在推动县级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发展,打造融媒体传播立体平台的过程中,建设“4S”管理模式,即System(系统)、Sticky(黏性)、Serve(服务)、Survey(反馈),有利于改造升级媒体的生产流程,丰富报道手段,推进技术升级,推动机制创新,为实现县级广播电视台在创新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有力支撑。

一、融媒体时代县级广播电视台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推进媒体融合工作的重点已经从中央和省市媒体延伸到基层媒体、从主干媒体拓展到支系媒体,在这场媒体融合的改革中,县级广播电视台是主体。这场变革,对于县级广播电视台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1.挑战

作为传统媒体,我国的县级广播、电视等,在党的新闻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宣传效能。但是随时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存在不少弱势:一是广播、电视的边界比较封闭。县级广播台、电视台单独设置,两台业务交流少、交叉少,各自为战、较为独立。二是管理层级多。县级广播、电视由县委宣传部管理,下设广播电视局,局社电视台、广播台,由县委到台多达三、四个层级。三是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活力。广播、电视一般是我播你听,少有传播渠道和内容的创新。四是缺乏柔性。硬性的传播缺乏关心民众的情怀,关注领导活动多、关心百姓生活少,无法适应受众市场的需求。

面对挑战种种,如果不换挡升级,传统的广播、电视等在基层群众中的地位就会被新兴媒体所替代。往深层影响讲,这将严重影响我国媒介传播末梢的效能,影响党的声音在最后一公里的传递。

2.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1]再一次鲜明指出了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顺应当前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趋势,推进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理念、体制、内容、手段等方面的创新。

思路决定出路,视野决定格局。将电视、广播、网络、微信、微博等县级公共媒体资源整合发展,已经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比较普遍的做法。新的传播手段对媒体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深远影响,全媒体不断发展,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使为基层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构建“4S”模式,增强县级广播电视台融媒体的“四力”。

融媒体的建设和发展,关键在融合、目标在效能。要通过融合发展、合而为一的建设过程,激发县级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活力,将其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增强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媒体融合、建设发展过程中,“4S”管理模式,将有利于增强“四力”这一效果和目标的实现。

1.S-System(系统)——体系建设、顶层设计

价值导向。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要坚持政治家办媒体,要姓党姓人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把握正确的导向,弘扬主旋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资本至上、眼球效应等不良风气,或多或少对传统主流媒体产生着干扰。同时,社会舆论环境也日趋复杂,多元思潮、多元观点、多元选择,时刻对新闻工作者提出考验。[2]

内容策划。内容为王,事实告诉我们,人民群众从来不讨厌有价值的信息和内容,传播效果不佳往往是因为传播内容与用户的需求脱节,或者是提供内容的方式不是受众所喜闻乐见的。因此,基层广播电台的新媒体建设过程中,内容的策划至关重要,要在内容策划上做好新媒体采编人员的信息采集、判断分析、表达制作的能力和技巧。

队伍建设。基层广播电台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关键在人,核心在队伍,成败在队伍建设。因此,要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增加人员投入,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加大技术培训,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能打胜仗的专业团队。

技术保障。建立融媒体中心,首在技术保障。互联网+时代,一般的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多,这一要求倒逼内容生产必须在独特、个性需求上下功夫,掌握了大数据,就掌握了制胜的关键。

2.S-Sticky(黏性)——吸引力、传播力

黏性是指增加内容的吸引力,增加用户的阅读欲,实现持久的传播力。因此,硬性内容要软着陆,对于专业性较强或者政治性较强的内容可以软化处理,找寻以上内容和受众的连接点,发散思维,不浪费有用的信息资源。软性内容要贴近时代、贴近主旋律、贴近用户。

内容要有吸引力、形式要有感染力、方法要有传播力,受众对信息的反应,必须从其利益、情感需求出发,提供受众有需要、感兴趣的信息,这为打造“王的内容”提供了内涵的路径——服务受众需求。增加内容吸引力、传播力,就要让受众有获得感。内容为王还要在“好玩、好看、好用”上下功夫,致力于解決大众面对的信息过剩问题,用思想引领,用知识吸引,用信息充实。

3.S-Serve(服务)——用户至上、服务意识

提高县级融媒体的服务能力,就要树立用户至上的意识,打造品牌栏目,提高服务意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念,要想群众之所想,做群众之所需。用户需要的我有,用户想不到的我也有。长此以往,要让用户对于融媒体平台形成依赖。

可以通过及时优质地为受众服务,关心受众,为粉丝回答并解决一些求助和小问题,分享生活经验、人生感悟、教育经验。专业、诚心、博爱、热情,饱满的热情、真诚的服务,胜过短期转发抽奖活动,做好服务,赚得口碑。还可以发布本地资讯,服务百姓生活,专心、精心、用心做本土新闻、原创新闻集群众关心的民生新闻。

4.S-Survey(反馈)——互动交流、循环提升

媒介传播进入4.0时代,媒介传播的核心在于“每个人”,以人为本的思想应当贯穿在融媒体建设和传播的全过程。融媒体建设传播中,不仅仅在传播的平台、形式、内容上充分考虑受众的体验,更要把受众作为再传播的一部分,使其彰显在传播中的价值和作用。

要在形式上大胆创新,增加媒介传播中的互动交流、参与体验。百度文库有一个非常吸引用户、极大增强了平台和用户互动的功能,即通过上传个人的作品或者登陆签到、完成悬赏任务等形式获得“下载券”,从而丰富了平台内容,更增加了用户的获得感。这种奖励互动可以运用到县级广播电视融媒体运行中,比如通过互动用户报道现场新闻、突发新闻,以此增加受众的传播参与感、获得感,这种广布各街区、村镇的平民记者更有利于突发新闻的采编,对广播电视的贴近民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进入融媒体时代,伴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转型已经跃迁到由外而内、质效并重的新时代。在新兴媒体大发展的过程中,基层广播电台应当搭上媒体融合的快车道,充分利用“4S”管理模式的优势,打破原有机制、机构等壁垒限制,打破传统的媒体业务流程及生态,建立媒体融合发展环境下的全新业务模式。只要树立媒体融合生产理念,朝着渠道融合,资源融合和工具融合的方向,在平台、管理、内容、渠道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发展,就会形成立体多元、充满活力的基础广播电视现代传播体系,就会把党的声音、时代信息、精神文化送到社区、农村和老百姓身边,为实现我国现代传播体系末梢的科学运行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2019年1月26日,《人民日报》;

[2] 坚持导向为先、推进深度融合、打造过硬队伍,李芸,新闻记者,2017年9期;

(作者单位:山东省单县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广播受众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