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笔者通过对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题的研究,并结合近五六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总结出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是注重实用性和紧跟时代步伐,这就要求我们考生要熟练掌握各种应用类文体,并树立大视野、大格局意识。此外现在高考各省明显加大了辩证思维的考查力度,这就需要我们在作文运用好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关键词】实用性 大视野 唯物辩证法
众所周知高考作文是语文高考的重中之重,我们在复习备考时应该关注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从而找到其应对策略,这样方能事半功倍、取得佳绩。
一、 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1、 注重实用性
从文体上看,如果大家仔细研究2018年、2019年、2020年的全国高考语文作文试题,那么不难发现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注重实用性。如2018年全国卷Ⅰ写给未来2035年的那个他,考生写得最多的是书信体。2019年全国II卷五个任务中涵盖了五种实用类的文体,即演讲稿、家书、写给同学的信、观后感、慰问信。2020年全国II卷又是一篇演讲稿,而全国III卷是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除此之外,发言稿、倡议书、辩论陈词等也是高考作文较常见的文体。
2、 紧跟时代步伐
从高考命题的材料和内容来看,高考作文紧跟时代步伐。可以说高考作文与时代、与社会同呼吸、共命运。我们还以近三年的高考题为例,以提取关键词的方法,看看高考作文涉及哪些国家大事。2018年全国卷Ⅰ材料中提到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还有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天空授课以及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最后还提及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计划。全国卷Ⅲ提及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2017年雄安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2019年全国II卷提及的社会热点是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2020年全国II卷涉及今年春天国际社会援助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大事。北京卷 “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从时间上看提及的热点距离高考最近。由此可見高考作文命题紧密联系时代、紧跟社会步伐。
二、 作文应对策略
1、 熟练掌握各种应用类文体的写作模式。
既然高考作文越来越偏向实用性,所以我们在高考前应该熟练掌握各种应用类文体的写作模式。比如演讲稿、发言稿、倡议书、书信的格式和特点我们都应该铭记于心,而且每一种文体至少写出像样的3至5篇作文。这样才不至于在考试时因为格式不对而扣分,或者因为平时没练习过而手忙脚乱。
2、 要有大格局、大视野。
既然高考作文紧扣时代脉搏,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早早引导学生写作文时要有大的格局和大的视野。作为考生,无论是审题还是立意,都不能立足于自身。不能眼睛只盯着自己,只关注自己的好坏、得失。我们要学着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眼光长远,心系未来。真的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020年全国II卷的作文紧扣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这一热点,但视野更为开阔,拓展到国际疫情的背景上。其命题最具说服力,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材料第一段先引用墨子的一段话,再引用英国诗人的话,这两段话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度,出自不同的时代,但两句传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即要推己及人,团结协作。材料第二段先述说2020年春天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物资,再讲述新冠疫情全球爆发后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物资。材料第三段在前两段内容的铺垫下创设情境:“‘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这一情境规定了考生的写作身份不再是一名中学生,而是参加“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的中国青年代表,也限制了考生写作目的是表达“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主题。这一主题提示我们,写作不能仅限于疫情,要扩展到人类面临的危机或困境上,呼吁世界青年携手同行;另外要注意演讲的场景是世界论坛,所以写作内容要有国际视野,不能只写国内状况[1];最后 “青年共创未来”这几个字,提醒考生要放眼于未来,写出对未来的期待。
总之,考生面对高考作文时一定要突破自我的局限,平时就关注国际国内的大事,增强大视野、大格局意识。
3、在作文中的运用一些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辩证唯物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唯物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勇于批判,不断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如果写作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那将使作文大放异彩![2]如用联系、发展和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两点论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具体如何运用,已有专家写文著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便是我对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及作文应对策略的浅显分析,不当之处,敬请谅解。也欢迎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刘希国.《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I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J].(《语文学习》 2020年Z1期 )
[2] 陈爱群.《唯物辩证法在作文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