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摘要:篆刻,是一个词语,意思是指雕刻印章的艺术,因刻印时先在印材上作篆字,再加刻。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现代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锐利,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或鉨,玉玺为在玉上刻制的,鉨是金属上刻制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从此鉨就废而不用了。这就形成了帝王用的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的印称“章”,私人用的印称“印信”。随着传统文化的普及,自媒体行业的发达,已经影响了很多人的爱好和审美,篆刻不仅仅是人们表现自我的一种形式,更是人们学习、工作之余的一种放松娱乐的行为。中国篆刻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的印人领篆刻艺术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关键词:文房四宝;篆刻艺术;锻打篆刻刀;篆刻工具。
篆刻成了新兴的艺术形式,作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大学生们,自然也是很多人喜欢上了篆刻。并且很多大学的书法专业把篆刻作为了一门必修课。
锻打篆刻刀在市场上是一个冷门的品种,但是定位人群精准,需求量大,价格高。
调查目的及调查形式:
一、调查时间
2019.6.1-2019.10.1
二、调查形式
采用网络问卷调查
三、调查人群
篆刻爱好者,书法爱好者。
四、总结
据调查显示,有80%的篆刻爱好者非常喜欢锻打刻刀的造型,并且觉得很神秘,从来没有接触过,只是听说过或者见到过。非常想购买但是苦于没有渠道。所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在网络上打好宣传,做好自己的产品,肯定会把锻打刻刀的销量 拓展开。
锻打篆刻刀是主要的工具。它的粗细、长短、轻重和刀角的大小、锐钝、平斜,都将直接影响到刻印的效果。选用印刀如同写字时选用毛笔一样,都会影响书写的表现力。当然其中还有一个熟练掌握的过程,因此在选用时要考虑自己的喜爱与习惯。
(1)刀口,一般刻石章都用平口刀。两面开口,刀口成九十度角。若刀口大于九十度,刻时易滑刀,不易刻准、刻直。
(2)刀刃的利钝,与两面开口的斜面高低成正比,斜面高则锐,斜面低则较钝。从刀角側视,刀口出锋的角度不宜太锐或大钝,一般以45度至15度为宜。角度小则太锐,刻出的线条易光滑、缺乏含蓄之韧劲;角度大则较钝、刻出的线条易碎涩,往往缺少爽利的感觉。
(3)刀杆的粗细与轻重、厚薄,一般根据自己的习惯与喜好所定。一般刀杆较粗者重,刀杆较薄者轻。粗重者,坠力大,有助力;但过重则欠灵活;轻薄者,易执使,较灵便,但若过轻薄,则不易执运,不易发力。一般可备轻重二把,粗重者,可宽一厘米左右,二、三毫米厚,较小者可六至七毫米宽,一至二毫米厚即可。
(4)刀杆一般长约十五厘米左右,略高出于之虎口即可。若过长,刻运时摆动大,影响运刀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若过短,执刀不方便,也不易着力。初学时,一般可上书画社选择成品。如有条件自制,可根据自己喜好而做。刀杆上可用细线绳(塑料绳,藤皮或市条等均可)裹缠,以利于镌刻时紧握着力,同时可免刻时刀柄滑动,伤指或伤印石。
篆刻乃七大艺术:书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和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并没有单列出来的艺术,但是,钟国康照样当其艺其技,为我唯大唯美,如痴如醉地爱着。
什么是篆刻?我眼中的篆刻应是如下十方面:
“篆刻”是中华民族之国粹。“篆刻”,从一个工匠来讲,能篆能刻就可以了,从一个民族来讲,她就是精神。篆刻之高级就高级在“方寸之间见天地”。怎么见法?二大方面,一指“内容”即“精神”;二指“质感”,这 “质”字,亦即“质地”。下面让我一一道来。
在中国,篆刻是作为一门艺术定位的。明朝中期以来的四百年时间,清朝的丁敬开创了以西泠八家为中心的浙派;以邓石如为鼻祖,吴让之、赵之谦为代表的邓派也非常活跃。应该说,这段时期的中国篆刻充满了生气。
小林斗盦曾直率地批评说:“中国篆刻到吴昌硕为止断层了”。吴昌硕以后可以凌驾于上述历史名家的作者,一个也没有。我觉得应该深刻地究其原因。最主要一个原因可能是工具的问题,因为民国之前的印人所用刀都是锻打刻刀,新中国成立后才出现了进口钢材做刻刀。
我极力主张学篆刻必须先学书法,不系统地学习书法,别指望会产生优秀的篆刻。古来的(篆刻)名人皆擅书,惟因此,才创造出了优秀的篆刻作品。印人首先熟习小篆,通过学习小篆,掌握文字的间架结构、分间布白、运笔的微妙变化等等。甲骨、金文以后的书风,都是以此为基础的。有此基础,才容易成功。综上所述,有了书法基础,就能对篆刻的字法、章法、刀法等基本要领发挥极大的效果。
同时,要提高自己的鉴赏力,刻技再怎么巧妙,鉴别的眼光不高,作品总高不到哪里去。往往有些人,对自己作品的优劣不会判断,却陷入莫名的自我陶醉。
我认为时刻不能忘记:古印之外,还要广泛涉猎近代名家的印蜕,努力使自己的创作溶入其中。
(作者单位:山东非鱼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