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类专业“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2020-10-20 00:17夏金凤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摘 要: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十三五”规划中也有所提及,指出要打造崇尚专业的社会环境,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2016年,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强调,要重视培养技能型的人才,发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如今的中国制造需要“工匠”作为支持,人才培养的供给和改革也需要“工匠精神”教育。综上所述,重新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不同要求,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也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类专业;“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高职艺术院校‘工匠精神人才培育实践与传承发展研究”(XJKXI8B30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类专业“工匠精神”

人才培养的价值向度

(一)价值主张:坚持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原来属于哲学理论。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要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实现二者的融合,达到知行合一境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存在些许差异的,其最大的特殊点就是十分强调要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为了保证职业院校的这一原则不被同化,不被湮灭,职业院校与市场之间的联系不能中断,而且还需要加强。职业院校在课堂上设置专业理论课程,让传统工艺类人才拥有了理论知识,这属于“知”。而企业的作用是能够让这些知理论的传统工艺类人才有发挥基地,校企合作,通过实践活动加强传统工艺类人才的“行”。在学校中,传统工艺类人才学习了各个方面的理论知识,而这也只是基础,最重要的还是要运用到实践中,在具体的实践中寻求突破。但职业院校传统工艺类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仅靠职业院校一方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可以借助社会中的企业,让企业也发挥育人作用。坚持知行合一的教育主张可以为传统工艺类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实践机会,在这一实践中完善他们的各方面能力。

(二)价值传递:坚守敬业乐业

所谓“工匠精神”在我国战国时就已经出现了,比如铸剑师造剑的精神。铸剑师为了让自己铸造出来的剑造型设计、装饰工艺更完美,他们日复一日专注于铸剑,不惜一切。在德国、日本等国家,他们的技师、匠人有极高的荣誉和地位。德国工匠对自己的事业有超高的热情,他们把一生都倾注于这一事业里,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因而“德国制造”便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同样在日本生产出来的自动清洗马桶盖,一度受到全球热捧,他们能制造出这样的马桶盖可见其工匠技艺高超,“工匠精神”令人叹服。

我国职业教育在不断发展,新时期对人才的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哪一个行业,人才的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但具有“工匠精神”的,可称之为“大国工匠”的人才是少之又少。传统工艺里每个行业都有敬业之师,如雕塑、陶瓷、剪纸、刺绣等民间工匠和大师,他们一辈子坚守岗位,作品精雕细琢,极具匠心。我国需要这样有技能的人才作为坚强后盾,有了“工匠精神”作为价值导向,才可以保证传统工艺类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的高质量,从而提高其与社会的契合度。

(三)价值实现:践行德艺并举

《论语》中的“德”寓意为道德、作风,而“艺”即有六艺之意,也有技能之意,“艺”要熟练运用,重质量轻数量。如今人们的生活基本技能都达到一定程度,将“艺”和“德”结合,就有了道。以德为先,德艺并举的人才观是中国“工匠精神”的核心思想。但实际情况是,一些企业家面对质量和利益的冲突,会抛弃质量而选择利益,生产出来的产品严重不过关。德国的企业非常注重产品质量,他们前期会为自身积累口碑,在市场上树立起自己的名誉,从而实现长远利益。带有中国特色的“工匠精神”和高超的技艺,正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传统工艺类人才“工匠精神”的判定有很多标准,而是否践行德艺并举只是其中之一。

在我国,基于传统工艺和技术上的“工匠精神”,多数来自于民间的艺术家和大师,国家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艺人、学者和大学生深入非遗,了解并虔心感受民间“工匠精神”。工匠大师的作品,技艺精彩纷呈,个性突出,能让观者目不暇接,流连驻足,他们是非遗技艺传承人,一代大师和大国工匠们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动写照和技艺传承的历史见证,不仅彰显了民间艺术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创新精神,更是彰显了他们德才兼备的“工匠精神”。

二、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类专业“工匠精神”

培养的必要性

(一)战略需要: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奠定人才基础

基于我国要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的目标,对拥有“工匠精神”的人才职业素质和能力素养方面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因而职业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面对国家战略发展的要求,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德国、日本等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教育,运用丰富的教育途径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我国古代也有庖丁、鲁班等“工匠”传奇,但如今却早被“差不多”文化所取代。有些企业家过度追求利益,产品质量不过关,阻碍了我国创新的进程。现在我国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期,强化传统工艺类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对实现制造业强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精神标杆:体现职业院校办学的文化软实力

传统工艺类专业人才职业精神是职业院校的核心培养目标,职业院校不仅要培养适合我国经济建设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还要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将“工匠精神”的价值理念渗透到技能型人才的日常生活。当前职业院校的教育普遍将重点放在職业技能培养上,而职业精神教育多流于形式。将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等融入到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以促进传统工艺类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养成。只有将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下去,我们才能有自己的民族自信,立足本土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同时,大学生一定要准确地了解非遗文化,保留其特色和精髓。此外,还需要在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强化对技术和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的水平。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是职业院校工作的要求,也是职业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精神标杆。

(三)现实需要:推动工艺类人才个人生涯发展

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类专业的每一位毕业生都需要走上社会,成为专业上的“职业人”,拥有专业的人才素质对创造的产品质量有最直接影响,所以“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开启职业生涯的重要素质之一。我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拥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便可以实现与社会需求的完美契合。

综上所述,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国家急需专业技能人才的支持。专业技能人才特别是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发展转型的核心力量,是国家发展不可缺少的队伍。高职院校要坚持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不动摇,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郑雪姣.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浅析:以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为例[J].科技风,2019(25):204-205.

[2]高扬,郝琪.“工匠精神”培育与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智库时代,2019(37):25-26.

[3]耿云霄.践行工匠精神对高职学生创造力教育的影响刍议[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4):41-44.

[4]彭敢.基于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24):159-160.

作者简介:

夏金凤,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陶艺与雕塑。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