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中的应用分析

2020-10-20 11:06杨景荣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探究式教学应用分析

杨景荣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初中生的必学科目,担负着培养中学生良好个人素质和法律意识的责任,教师应该认真教导道德与法制的内容,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是非观念,为以后的政治学习和生活日常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讲述探究式教学如何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道德与法制;应用分析

引言:初中生由于年纪较小,对外界信息的分辨能力还比较弱,很容易被负面信息误导,导致从小形成负面的世界观,而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帮助初中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掌握初步的法律知识,为初中生建立了良好的道德观念,培养优秀的国家人才。

1.不断创新教育观念,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习惯采取单方面讲解的教学方式,教师将知识讲解给学生,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慢慢地习惯于依赖于教师,缺乏自主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学习缺少积极主动性。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应该将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问题,并由学生对问题给出答案,进行讲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担负引导作用和辅助作用,帮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學生的学习兴趣。经过长时间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会积极地活跃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学习过程,思维能力也更加的活跃。

以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第八课《学会拒绝》为例,教师可以在讲课前询问学生,学生什么时候会表现出拒绝?成年人邀请学生抽烟的时候应该拒绝吗?同学要求抄作业的时候应该拒绝吗?邀请学生踊跃发言自己的看法,引起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然后教师询问学生,应该以怎样的话语来拒绝别人呢?让学生在思考后,分组讨论想法,进行学习交流,进行思维启发,加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在小组讨论后,邀请同学讲述各自的看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则在学生的思路出现偏差后及时进行纠正,保障学生的大概方向。在课堂结束前,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提升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完善课堂过程中的缺漏,帮助学生总结课堂知识。

2.创造情景教学,吸引学生兴趣

传统学习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道德与法制教学模式会使得学生将教学内容不能真正地吸收为己用,也就使得道德与法制的教育目的不能得到完全实现。如何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成为老师们的研究方向。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创造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情景教学之中,让学生更加真切的体验到知识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在乐趣里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准备,备课时把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转换为有趣的小片段,在上课时邀请学生参与,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明白这节课的重点所在。

以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为例,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三个案例:朱某拒绝归还捡到的苏某的手表,民警带走在体育馆内闹事的李某等人,中学生赵某抢劫小学生改编成简短有趣的小故事,将三个镜头出现的主要人物作为课堂角色,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小剧场的形式将案例展现在同学面前。邀请学生作为法官,对三起事件给出自己的看法,并对上述案例进行法律知识讲解。通过再现的真实案例,学生能够对案例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知,了解明白法制的重要性,也会对法律规定有着更深的记忆,帮助学生塑造更加健康的人格。而且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学生会增加对课堂的学习兴趣,减少对枯燥无味的知识的抗拒,从而爱上对道德与法制的学习过程。

3.重视课外实践,加强学生道德培养

道德与法制是一个不仅应用到应试教育,还会应用到日常生活的科目,所以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关注于教学大纲的考试重点,还要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观看一些纪录片,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品质。可以在课下组织学生们进行相关的活动,帮助学生从课堂走到课外,多方面综合学习,鼓励学生在课下积极创新,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付出实践。课外拓展能够帮助学生激发自主意识,提升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从生活中学习道德与法制的同时,将道德与法治运用到生活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在课下时间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去孤儿院为孤儿带去礼物,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上回报社会的方法有很多,懂得回报社会的人也非常多,从小培养学生感恩社会的优良传统,学会关爱他人,感受到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进而完善学生的人格。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社会正面新闻,让学生了解到社会上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学习正义人士的优良传统,完善个人素质发展,体验社会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成为拥有优良美德的未来人才,最大意义的发挥品德与法制这门课程的作用。

4.注重教育资源运用,提升合作能力

在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开发教学资源的应用。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给出学习方向,组织学生在课前从各种途径寻找有用的学习资料,在上课时进行资料分享,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加了课堂上的有效资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不同小组依次进行讲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成为课堂主题的同时,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内容,还能培养学生自信的品格。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的进步,为学生增添信心,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以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第九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例,教师可以将国家安全观念、国家利益等分给不同的小组,由小组收集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当老师讲解到一定部分时,邀请学生进行课外知识拓展,活跃课堂的整体氛围,学生也为自己能够为同学讲解而感到自豪,进而爱上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程。同时课外知识的搜集还会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资料搜查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全方位发展。

总结: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不能够只局限于传统教育的讲课模式,应该创新性发展,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体验,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优良的道德传统,完善人格发展。

参考文献:

[1]邢晶.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8

[2]徐丽岩.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制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70、72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制探究式教学应用分析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法制意识教育研究
上好《道德与法制》课的思考与实践
让农村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更高效的几点尝试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学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