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含笑
社区、社会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园生态式美育课程倡导“互生共长”,重视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强调在挖掘和利用园内资源、家长资源、教师资源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发和拓展各种园外资源,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开辟新的领地。
基于此,由园长和骨干教师组成的“落花生”志愿者团队结合我园的审美教育特色积极开拓社会资源,与南京市六朝博物馆建立合作,联合推出“美在六朝”博物馆课程,先后开展青瓷点彩、百变瓦当、线韵砖画、美食美器、青衣华裳、奇车妙驾等系列活动。本文以青瓷点彩活动为例,阐述我园从儿童立场出发,将生态式美育的理念渗透于活动中,整合利用大自然、大社会中的人力、物力等课程资源,持续建构多维度、多层次的课程生态圈,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的实践经验。
青瓷点彩活动以大班幼儿对点元素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和欣赏博物馆中青瓷点彩的艺术作品,实际操作青瓷点彩的工艺手法,支持幼儿自主表达与艺术创作,以提高幼儿对点这一艺术元素的审美感受力、表现力与创造力。
依据幼儿经验选择艺术元素,激发审美趣味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生活给艺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艺术尽情地表现生活,并使其更加丰富多彩。每个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热爱艺术的种子,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艺术元素更容易吸引幼儿的关注。
(一)关注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点
“点”在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猎豹的皮毛和蝴蝶翅膀上的斑点、服装饰品上的波点图案、幼儿集体活动时座位上的标记等,随处都能看到点元素。点作为最简洁的可视形象,也是造型要素中的最小单位,点的位置、大小和排列方式的不同能够呈现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在园内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教师敏锐地捕捉到幼儿对点元素的关注和喜爱,因此,将点元素纳入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课程资源库中。
(二)了解青瓷点彩艺术
我园“落花生”志愿者团队与六朝博物馆通过多次讨论,基于幼儿对点的兴趣和已有经验,选择将点彩艺術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作为博物馆系列课程的开端。青瓷点彩始于西晋,流行于东晋、南北朝,是指用另一种色料在施过青釉的器物上整齐地排列或随意点饰,入窑烧制后,青釉上出现褐色,因此又称“褐斑加彩”“青釉褐斑”,是一种特殊的釉彩装饰方式。
创造近距离欣赏的条件,丰富审美体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成人应“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幼儿去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在欣赏艺术品时,成人能够自行结合艺术品的时代背景、特性和工艺技法,通过造型、结构、蕴意等体会艺术品的“美感”,而幼儿更关注其颜色、大小、形状以及用途等,并从中感受艺术的魅力。而且,这样的经验和体验往往需要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来获得。综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我园“生态式美育”的课程理念,我们将幼儿带至博物馆,近距离欣赏青瓷点彩的艺术作品,以丰富幼儿的艺术经验和感受,提升幼儿的审美水平。
(一)亲身体验踩点乐趣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被陌生环境中各种新鲜事物所吸引,教师可先围绕活动主题组织暖场游戏,激发幼儿对点元素的兴趣和关注。活动前的“踩点点”热身游戏要求幼儿在听到教师的指令后,两只脚必须迅速分别踩到地面随机排列的两个点点上。这个游戏看似简单,但是随着一轮轮游戏的进行,幼儿逐渐感受到两点位置的随机组合能产生多种的站姿变化。简单的肢体动作让幼儿初步体验到点点图案带来的乐趣,引发了幼儿对点元素的积极关注,同时为幼儿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
(二)感知与欣赏点彩艺术
1.发现瓷器上的点点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采用生动有趣的游戏方式开展活动,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专注力。热身游戏结束后,全体幼儿变身为“找点点旅行团”的游客,在馆内团长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六朝博物馆的寻点之旅。陈列其中的各种精美艺术品,深深地吸引着幼儿,他们都变得格外兴奋。幼儿在观察瓷器上的点点时有了重大发现:“我觉得这个细长的点点有点像树叶。”“那些小点子黑黑的好像小蝌蚪。”“这些圆圆的点点像我裙子上的花纹……”受生活阅历、文化水平的限制,幼儿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虽然不及成人那般深刻,但是他们能够直接、迅速地理解某些较为浅显的审美意味,并且进行大胆、夸张、无拘无束的想象。
2.欣赏点彩的艺术形式
生态式美育强调感性与理性的融合,幼儿习惯于关注作品的内容而忽略形式,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引导幼儿整体欣赏的基础上还需关注细节特征,发现形式之美。活动中,团长老师精心挑选了两个点彩图案,引导幼儿从色彩、大小等方面进行对比观察。师幼之间的平等对话和趣味问答代替了往日枯燥乏味的讲解,幼儿听得津津有味,并积极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第一个点彩作品点点大,颜色深;第二个点彩作品点点小,两三个点挨得比较紧且略有重叠,颜色深浅不一。此外,幼儿还敏锐地观察到,两幅作品中点点的数量不同,排列组合方式也不同:一个是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都有分布,另一个是间隔排列在外圈和内圈,图案之间都有空隙。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了点彩艺术作品在颜色、大小、数量、排列组合等方面的美,体会到点彩艺术的神奇。
鼓励幼儿自主创作,提升审美能力
审美表现与艺术创造是幼儿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将自身产生的审美感受表达出来的过程。欣赏环节结束后,幼儿迫不及待地想要使用点彩艺术手法创作属于自己的点彩作品。因此,教师先让幼儿大胆猜测瓷器上点点的来源,然后讲解并示范了点彩艺术必要的操作技能和工具、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鼓励幼儿投入自己的艺术创作。
(一)我的创作我做主
《指南》在艺术领域“表现与创造”的教育建议中指出,成人应“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由于大班幼儿使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感受和想法的能力逐步增强,因此,在幼儿感受和欣赏青瓷点彩艺术的基础上,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材料和工具,充分尊重并支持其在美术创作中的个性化表现与表达。活动中,幼儿按照教师提供的操作方法先撕贴宣纸,然后使用毛笔蘸取颜料均匀刷涂,最后使用滴管、毛笔等工具探索神奇的点彩艺术。尽管操作流程类似,但由于晕染、色彩叠加、敲洒的力度和角度不同,每个幼儿呈现出来的点彩效果各具特色。在幼儿自主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在个别幼儿需要支持时提供具体的帮助,不以自己的审美情趣束缚幼儿的想象与创作,而是鼓励幼儿根据自身经验和想法自由地使用点彩艺术进行个性化表现与表达,亲身体验青瓷点彩的独特趣味。
(二)点彩博览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件件点彩作品映入眼帘,幼儿饶有兴致地与同伴、教师、家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相互讨论,交流彼此的创作感受。相较于艺术表现与创造的结果而言,幼儿在此过程中对点彩艺术的感受与体验,创作时的想象和对创作材料、技法的了解,以及把想法最终以作品呈现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更显宝贵。
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的、直观的,幼儿的学习必须借助具体的情境、具体的事物,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进行。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是提高幼儿审美素养的路径,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将幼儿的学习场域拓展至博物馆,把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点彩艺术巧妙结合,鼓励幼儿在观察、欣赏点彩作品的基础上大胆表达自身对色与形的理解,既是满足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园积极拓展、灵活使用课程资源的重要体现。为幼儿的课程活动“破墙”,让大自然、大社会成为幼儿生活课堂的鲜活素材,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