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剧圆桌会议:是什么决定了一部儿童剧的演出形式?

2020-10-20 06:10谢鸿文等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儿童剧豆豆剧场

谢鸿文等

偶然或必然?——儿童戏剧和偶戏的互生应用

台湾FunSpace乐思空间实验教育教师,儿童剧评人    谢鸿文

每个孩子都有过幻想游戏,用想象赋予物品生命,也许是随手拿起的布偶娃娃,或是积木搭建成的物体,假装它们会说话、会行动,甚至某些有心灵创伤的孩子还会借由幻想转移自己的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凯文·亨克斯的绘本《阿文的小毯子》里,小老鼠阿文有一条从他还是小宝宝的时候陪着他的小毯子,不管走到哪都要带着它,仿佛只有这个“朋友”在才安心。

把这种幻想和想象加以延伸并借用偶来呈现,以实现情感的抒发或观点的表达,这就是儿童剧的创作雏形。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偶的本义是:“相人者,像人也。一名俑。”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则注曰:“偶者、寓也。寓于木之人也。”两人所言皆提及偶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寓于木之人也”则把偶局限在木偶制成,以现代的观点来看就不合时宜。

传统偶戏主要有木偶(傀儡戏、木偶戏等)、影戏(皮影、纸影等),发展到现代,偶戏的材质类型十分多元,1980年后還出现了一种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原型,将其融入创作的偶戏名为物品剧场(Object Theater)。儿童剧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将各类型的偶戏纳入其中,大大丰富了其表现形式与内涵。

由此来看,儿童与偶、儿童剧与偶戏的关系本就密切,但一出儿童剧在创作构思之初,为何引入偶,如何使用偶,如何决定全部角色都用偶,还是由人操演偶,抑或人偶同台演出,其实这很难有确定的原因和答案。影响以上选择的,有时是偶然的灵感,有时是当下的直觉。以我个人创作的经验来看,有些角色在写剧本时便已设想到表现类型与方式,比如有的角色需要穿越时空,激发观众对角色的幻想和想象,又或者所处的情境距离我们的年代较为遥远,那么,这样的角色以偶的方式呈现就更合适,因为偶能表现出很多真人无法呈现的动作。如若让真人表现飞翔,势必得悬吊钢丝,这就会多一些工程与耗费,也要考虑剧团的人力与经费是否能够负担。一旦预设用偶演出,创作者便会与导演和制作人讨论方案的可行性,若可行,就可以留出更多的空间让演员与导演调整、修改出最适合的偶的动作。这样的戏往往剧本里不用明说太多的动作指示,只叙述一个情境也无妨。

我与台湾偶偶偶剧团合作的儿童剧《蛮牛传奇》是用人偶结合的方式演绎的,这部剧的故事背景处于20世纪60年代的台湾农村,主角是一头桀骜不驯的蛮牛,在设计之初我们便决定用偶来展现。为了突出蛮牛的特点并达到拟真效果,这头牛在形象上就不能小巧可爱化,所以偶设计师孙成杰与庄育慧参考了英国舞台剧《战马》中马的形体去设计。这样一来,舞台上便展现出拟真的牛偶,演员在与牛偶互动时,需要通过想象赋予它蛮横、不驯的性格,表演时如对待一头真的牛一般。需要注意的是,创作者决定用偶的方式呈现后,这出戏就必然要以偶为本位去思考和设计,例如:灯光要照在偶身上,而不是操偶演员身上;舞台布景也要考虑以偶形体的大小量身定做。总之,面对当前偶的多元形式,儿童剧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可以开发,我们也希望能创造出更多丰富、有趣的戏,探索更多戏剧表达的可能。

探索戏剧的演出形式

儿童剧导演,  台湾偶偶偶剧团团长    孙成杰

儿童剧的演出形式多样,有话剧、歌剧(注重歌唱技巧)、舞剧、歌舞剧(唱段较通俗流行)、哑剧(默剧) 、偶剧、魔术剧等,每一剧种都有各自的魅力与独特性。面对儿童剧中多元的演出形式,应如何选择最适当的方式诠释故事?经验丰富的创作者在决定一出剧的演出形式时,通常有着非常强烈的直觉,这种第一感觉往往决定了这部剧该如何演出。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先决定演出形式,再来寻找合适的故事。这两种方法在剧团的创作与经营上也会经常用到,比如讨论年度计划时,我们首先会征询创作者的创作意愿,或考量目前的营运或市场状况,从而推出具有特色的作品。

此外,文本与角色的特性也是考量演出形式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笔者根据台湾民间故事改编的《好鼻师》,主角是一位聪明但好吃懒做、爱吃甜食的年轻人,有一次他摔肿了鼻子被村民们嘲笑,于是骗大家说这是土地公赐予他的神奇鼻子,能靠“闻”解决任何问题。没想到的是,在各种巧合之下他真的解决了许多问题,甚至还帮皇帝找到了失窃的玉玺。最后,皇帝为表达感谢,下令用虾子的胡须编成一座天梯让好鼻师爬上天庭。招摇撞骗来的成功无法持久,事情败露后,好鼻师被天神推落凡间,粉身碎骨后变成小蚂蚁。

那么,这场重头戏“爬天梯”该如何呈现呢?创作初期我们就围绕它讨论了很多,因为必须考虑演出场地的技术条件。若是用真人扮演好鼻师,对安全性及技术性是很大的挑战,成本也会提升很多。但若是使用戏偶,爬天梯的过程就可以充满各种创意与可能性,成本也会降低很多。既然如此,使用何种形式的偶便成为我们下一步考虑的问题,这就需要分析“好鼻师”这一角色的特性——他需要拥有灵活的动作,并能与真人演员对戏。经过讨论,我们选择了较为大型、需三人一起操作的执头偶。在决定了主角的演出形式后,剧本、舞台、音乐、舞蹈、灯光、服装等各项设计,就可以此为出发点展开工作。

近几年,国内外的儿童剧场还出现了一种独特又受欢迎的演出形式:物品剧场(Object Theater),或称物件剧场,以未经加工的物品为主要道具,运用其造型及功能,通过演员的声音与操作使其成为剧中角色,是一种利用物品完成表演的演出方式。例如一支铅笔,在演员的操作下能变成火箭,演出火箭升空的过程;一把剪刀可化为翩翩起舞的蝴蝶等。物品剧场由于造型抽象又富童趣,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极受欢迎。我在2001年创作了一出物品剧《小木偶的大冒险》,剧中使用了各种工具、木块等生活中较常见的物品。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推出之后大受欢迎,观众非常喜爱这种演出形式并询问是否还有类似的作品。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将此作为剧团的特色及发展方向。

由于物品剧场大多是用随手可得的物件来创作,我便想到了纸张。纸的工艺作品相当多,例如折纸、纸雕、剪纸、立体雕塑等,而我想尝试一个没有人做过的、用全新的方式来呈现纸张特性的作品——让纸成为演出的主体,表现出各种“可能性”。这样的目标让我们吃足了苦头,整整花了六年时间才摸索出最终的表演形式:将纸张用“卷”的方式做造型,然后组合成各种可操作的角色,并让整个成形的过程呈现在观众面前。纸张是现场卷起来使用,松手之后又可以卷成不同的造型,这样就达到同一张纸不断变化的神奇性,就这样,儿童剧《纸要和你在一起》就诞生了。

剧中可以看见演员们用三角形与长方形的纸张卷出各种物品并扮演角色,例如将纸卷成笛子状扮演吹笛人,将纸张组合成一艘大船的形态表演出海航行,再发展成水下世界,各种生物徜徉在大海中(纸张创作的生物们可再聚合、重组成另一生物),之后又遇到暴风雨(纸条成为大海浪),船员被冲上岸后遇见各种陆地生物……舞台上50多种角色、装扮全都是用8张全开的纸张变化而成。

《纸要和你在一起》于2007年推出后,再一次受到观众的喜爱与肯定,并受到世界各地艺术节组委会的邀请,足迹踏遍欧、亚、非三大洲十余个国家。2015年于英国爱丁堡艺穗节(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是世界最大的艺术节日)演出时,被BBC评选为当年艺穗节最佳亲子节目之一。近年来也在中国大陆地区多个艺术节演出,并获选优秀剧目奖与最佳创意奖。

以上的创作实例可以说明创作者与经营者是如何思考、决定一出戏的演出形式。然而,对于票房等商业考量以及观众的接受程度,我个人认为必须要有点冒险精神、择善固执。一如西方学者所言,戏剧创作者也是教育家,应该带领并教育观众走向正途,千万不要媚俗、随波逐流。所以,跟着大环境有所变通地走是需要的,但重要的是抓住创作的灵魂。

目前,儿童剧的演出形式多元,不同的剧场规模会有相对应且适宜的演出,观众可以自行选择喜爱的剧种前往观赏。在选择儿童剧时,可以提前了解这出戏和创作者的意图,有些戏着重声光效果,有些重视视觉效果,有些偏重娱乐效果, 每出戏都各有特色,可以从多角度激发儿童的感知体验。但我认为,除了关注剧目本身的表现形式之外,更重要的是创作者所传递的观念与精神。例如莎士比亚的作品,几乎被所有剧种诠释过,每一剧种都会带来新的刺激与感受,但无论何种形式都无法改变原著中所要传递的精神与探讨的议题。所以,演出形式只是一种诠释剧作的方式,剧作本身才是选择的重点。

在剧场,认真对待每一位小观众

话剧演员、 儿童剧演员    谢  婧

作为一名话剧演员,我曾参加过上百场儿童剧的演出。给小观众演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不会像成人观众一样理性地看戏,而是会第一时间给予我们最直接的反馈,表达最真实的情感,有时候让人措手不及。不过,孩子们真挚的眼神、热烈的掌声、演出结束后的拥抱,对演员来说都是最大的褒奖和鼓励。现在,我还是一位四岁男孩的母亲,这样的双重身份,让我对儿童剧有着非同一般的情感。

从孩子呱呱落地开始,作为父母的我们就想把所有美好的事物带给他们,艺术也许就是最好的礼物。我们让孩子去了解艺术,不是为了培养一个艺术家,而是希望孩子在绵长的生命中,孤单的时候有取暖的火,困惑的时候有求索的路,迷茫的时候有排解的茶。我认为,戏剧就是最适合孩子感知和体验的艺术形式。

儿童剧(child play)是观赏内容符合儿童审美的戏剧,它融合了音乐、肢体、语言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满足各个年龄段儿童的艺术需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儿童剧表演应该与成人戏剧表演一样,或者只能更好!”这是因为,儿童剧的受众群体是心智还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感受力比成人更丰富,对新鲜事物总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更为重要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着独特的发展特点和观剧需求,因此,儿童的年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剧目的演出形式、故事发展以及表演尺度。艺术创作者和表演者应尽量满足各个年龄层儿童的观剧需要,为每个年龄段的儿童编排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戏剧。

1~2歲的宝宝主要通过感官接受刺激,注意力持续的时间非常短,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较为复杂的故事情节。因此,该阶段的儿童剧多以感官刺激和肢体表演为主。演出形式应该是简单有趣的,语言表达是亲切温柔的,场景设计是充满趣味和想象的。同时,需要演员和小观众有近距离的交流互动,观演时间以30分钟内为宜。

3~4岁的儿童随着动作能力的发展,认知和语言能力也进入快速发展期。他们爱模仿、爱尝试,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唱歌和律动,有充足的艺术表现欲。这个阶段的儿童剧可以用简明的语言帮孩子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内容可以天马行空,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光影剧、人偶剧、肢体剧都是很好的选择。在演出过程中,这些小观众随时会跑上舞台喊出他们的心声,这很考验演员随机应变的能力——要时刻观察小朋友的反应以便做出灵活调整。

5岁以上的孩子更愿意挑战极限,喜欢说“我能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能独立思考,看戏的时候会产生很多“为什么”。他们还热衷于扮演各种角色,对于各种艺术形式的接纳度也越来越高,并且可以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和逻辑线索。因此,音乐剧、绘本剧、童话剧、多媒体感官剧更适合这个阶段的孩子。给这一阶段儿童看的剧,故事人物可以更多,情感可以更丰富,因为这些小小的人儿已经能与整部戏的发展感同身受了。

总之,戏剧工作者要站在儿童视角,尊重他们的感知和认知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创造力。

在孩子两岁的时候,我带他看了他人生中第一场演出——《魔毯·星空》,这是一部多媒体感官互动的亲子剧,整场演出没有台词,演员用肢体和舞蹈配合场内的灯光和音乐,与孩子一起体验沙漠、海浪、月光、星空和潮汐。整个舞台就是神奇的魔毯,周围的小朋友都有机会走上舞台触摸、跳跃,身临其境地感受艺术的魅力,产生强烈的共鸣。到了三四岁,我相继带他看了《早安!南美》《嘘……磅!》等剧,发现他非常享受看戏的过程,回家之后会反复和我说起戏里的情节,同时对儿童剧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渴望。令我惊讶的是,这个小小的观众能读懂艺术的美,并且有自己的独特视角——他知道散落的羽毛像雪一样,代表纯洁;他说躺在地上仰望星空就想起了妈妈,并对我说:“妈妈,我爱你!”这是戏剧传达给孩子的情感,它默默陪伴着孩子成长,或许留下的只是星星点点,但我相信,它们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缕光,照亮孩子的路。

最后,作为一名演员,我觉得表演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太大,他们可以接受和欣赏各种各样新鲜的形式。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可以滥用孩子的信任来满足成人的物质要求,戏剧应该站在平等的立场,认真对待小观众,帮助他们寻求对美的感受能力,发展艺术审美,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这才是艺术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在剧场, 陪你慢慢长大

戏剧发烧友, 儿童家长    徐  婷

豆豆很小的时候,我便带她到饭米多蔻亲子剧场看戏,木偶剧、纸板屋剧、创意人偶剧、脚踏车物件剧、装置动画音乐剧、创意游戏踢踏舞剧、科学星际穿越剧……每场剧的票根都被我当作稀世珍宝收进豆豆的成长档案。陪伴豆豆追剧的时光让我明显感受到形式多样的儿童剧对她的影响,同时我发现自己的内心也住进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这个小孩不仅懂得有滋有味地享受戏剧,也在无忧无虑地陪伴豆豆成长。这种直击心灵的享受让我更加努力地平衡工作与生活,继续行走在快乐充实的育儿道路上。

看了这么多儿童剧,豆豆最喜欢的是加拿大装置手影剧《影子梦工厂》,因为里面的角色都来源于生活垃圾,当这些生活垃圾在艺术家近乎完美的演绎下变换成各种光影偶,不仅让孩子有了“生活垃圾可再利用”的意识,也激发了他“变废为宝”的创造力。来源于生活的戏剧总是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也便于孩子模仿或自创。在豆豆身上,我看到了这部童趣满满的手影剧对她观察力与创造力的影响。从那以后,豆豆开始关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有一次,她将水培的风信子花摆在一张由淡紫色废纸折成的立体纸盒上,取名“豆豆鲜花禮盒”,风信子与阳光照出的影子相映成趣,这是她眼中的生活之美。还有一次是在有阳光的午后,我们母女二人在公园散步时,豆豆突然停住脚步,神情专注地在铺满鹅卵石的小道上演起“豆豆乐园”手影戏,在她的小小世界里,似乎一草一木都能引起她极大的兴趣和想象。尤其令我惊喜不已的还有一张张创意画,我不禁感叹:当艺术遇上生活,孩子果真变得潜力无限!

后来,我们还追了加拿大冰屋音乐故事会《北极光》,这真是一部令我终生难忘的好剧!在这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里,两位艺术家不仅带我们领略了北极的浩瀚之美,也向我们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一次,豆豆对着话筒直面艺术家,大胆提出了她的疑问。坐在她身后的我深切感受到她对戏剧的迷恋与喜爱,她专注于剧情去思考,好奇心又促使她勇敢地表达所感所想。这部音乐剧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她对戏剧、对音乐的热情。那阵子,我们一起讨论北极圈、北极光、因纽特人与冰屋、 因纽特人的歌谣……时至今日,哼唱起因纽特人的动听歌谣,我们的内心依然倍感充盈。这就是优秀艺术家带来的好剧,赋予孩子们探索世界、探索艺术的激情。在这场美好的音乐剧之后,豆豆还参加了戏剧营,迄今为止,她在饭米多蔻参加了《百鸟朝凤》《野兽国》《森林之子》三场戏剧演出。每一场的表演,我都看到她对不同角色的理解,对戏剧的热爱,还有对同剧小伙伴的尊重。这不正是儿童剧赋予她的精神财富吗?

在我看来,不论何种形式的儿童剧都应遵循“儿童至上”原则。一部尊重孩子的剧,必定会让孩子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我想,每一位在剧场长大的孩子,除了拥有一颗被爱滋润的心,也会拥有对戏剧、艺术的渴望与追求。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会渗透在生活的一个个微小细节里。戏剧给了他们对生活更丰富的感知力,让他们拥有了寻找平凡生活中的趣味与美好的能力。正如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所言: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亲爱的豆豆,就让妈妈在剧场陪你慢慢长大,成就更好的彼此。

猜你喜欢
儿童剧豆豆剧场
儿童剧艺术实践思考
儿童剧海报设计作品《九色鹿》和《丑小鸭》
开心剧场
唐豆豆的意外惊喜
开心剧场
我是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