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运用激励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2020-10-20 06:10施岚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儿童评价过程

施岚

评价,是支持幼儿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不同的评价观,反映了教师不同的儿童观与课程观。助力成长的激励评价,立足于对幼儿“当下状态”的解析与反思,对幼儿的行为做出积极反馈,重视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从而为幼儿的持续发展搭建“脚手架”。

一、多位一体的聚焦让激励评价更有力量

(一)真感情待儿童

幼儿与教师之间的长期相处形成了情感纽带,因此,真正关爱幼儿是教师对幼儿做出激励评价的前提。要改变以往“你真棒”式的空洞性评价,“这样不乖”式的否定性评价,“好孩子”“皮猴子”式的标签性评价。教师静下心来欣赏幼儿,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让幼儿能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与鼓励,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及内在发展动力。

(二)全立体看儿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揭示:人有多种类型的智能,在不同智能类型上都有或强或弱的一面。每名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呈现出不同的优劣势,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观察与分析幼儿,清晰立体地看到幼儿的每一面,对幼儿做出更科学的评价。

(三)多角度评儿童

幼儿作为一个社会人,在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时常常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不同的评价主体间的相互沟通,将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发展差异。如:不同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幼儿对自己的评价,其他幼儿的评价以及家长对幼儿的评价等,他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支架幼儿进一步发展上有着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交互作用。

(四)近距离析儿童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幼儿,教师应该走近幼儿,深入现场去了解幼儿。只有这样去分析和理解幼儿,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和支持幼儿的持续发展。

1.理解个性:一百个幼儿有一百种语言,每个幼儿都有独特个性。教师应该在活动过程中,理解群体中不同幼儿的语言和个性,通过有效的评价手段激励他们按照自己独特的路径发展。

2.关注过程: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评价应立足于幼儿发展过程,在过程中发现幼儿、理解幼儿,从而支持幼儿的进一步发展。如“微故事”的评价方法,教师通过连续的案例,记录了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曲折”的故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记录和教学的过程中,提供适宜的挑战,促进幼儿发展。

3.接近心灵:对幼儿的理解与分析,仅凭用眼观察是不够的,教师更应该“倾听”幼儿自身的表达,了解儿童内心的需求,从而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了解儿童的个性化特质,为后续的激励机制确立起点。

二、多渠道的策略让评价助力幼儿成长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助力幼儿成长。如何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使其发挥助力成长的作用?我们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策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转变幼儿、成人在评价中的角色。

(一)自主制作成长档案

幼儿成长档案是传统的评价方法,常常由教师和家长收集材料并进行记录与制作,最后呈现出很精美的样态,而幼儿在此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提供一些成人认为“好”或“不错”的作品进行补充。在成人视觉、成人思维的作用下,作品、照片占据了大量的篇幅,所谓的成长档案宛如一册幼儿的小型个人作品展览集,失去了其记录幼儿成长过程的功能。

《儿童权利公约》中提到:“儿童有权对影响他们的一切事项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 因此,幼儿应该成为自身评价的主体。我们尝试开展“小档案”记录活动:由幼儿主导参与档案袋的制作、管理和使用的全过程。幼儿在“小档案”的制作过程中,直接对自己的作品、参与活动情况记录及自己成长足迹等的相关原始资料的收集。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时间排序、内容分类、问题梳理等多种形式,不但回忆、反思了自己动态的学习过程,更积累了不同领域的认知与体验。幼儿可在反复阅读自己“小档案”并向他人介绍时,认识和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变化,萌发自豪感,激发进一步探索与发展的内驱力。

(二)多元评选“摇篮小主人”

每学期末的“好孩子”评选,是各幼儿园的传统项目,其模式主要为学期结束时,由教师根据自己对班级幼儿的主观印象,拿出一杆“标尺”给每个幼儿下了一个定义,进行“标签”式评选。整个过程只有教师参与,完全忽略幼儿的意见。而“摇篮小主人”的评选,从评选目标、评选主体,评选方式等方面都应充分尊重了幼儿的想法。首先,幼儿可以自荐推选。幼儿在“小档案”制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成长有了一定认识与感受,因此对自己一个学期的成长与发展能够做出简单的自我评价:哪些方面是值得自豪的,哪些又是需要继续努力的。其次,幼儿还能对同伴进行推荐评选。幼儿对同伴的评价往往会出现积极与消极两个不同的侧面:积极的同伴评价可以增强被评价幼儿能动性,促使其萌发荣誉感和自豪感,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而同时参与评价幼儿的语言和观察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与发展。消极的同伴评价,也能有助于被评价幼儿控制自我情绪,在接受他人的意见的同时进行分辨与判断,并尝试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等,也是激励幼儿发展的有效策略之一。再次,教师也是“小主人”评选的推荐者之一,在充分听取幼儿所表达的观点后,教师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做出鼓励为主的评价,以进一步唤醒幼儿感受自我成长变化,探索自主成长方式的积极的情绪情感。这种多元主体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幼儿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所获得的“摇篮小主人”称号,既是对本阶段发展的肯定,也是未来发展的新起点。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幼儿不但能了解自己的优势,而且能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不足,由此萌发并激励产生新的发展目标。

(三)动态把握最近发展区

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儿童的发展。在幼兒园活动中,教师能否通过对幼儿的观察与分析,准确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是促进幼儿进一步高水平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尝试通过“微故事”的记录,对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进行连续的分段式的评价,在找出其“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搭建成长阶梯。教师在全面观察并评价幼儿后,找出极具典型性的问题,建构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支架,鼓励幼儿依托自身的发展节律达到最近发展区。当幼儿到达最近发展区后,教师对发展过程和阶段结果做出后续评价和更高阶的“最近发展区”预设。若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出现反刍时,则重新调整“最近发展区”预设水平。如中班幼儿西西走楼梯,教师发现幼儿对于走楼梯存在畏惧并且上下楼梯能力较弱。对幼儿初步评价后,教师认为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是克服对走楼梯的恐惧,并能站立起来扶着扶手上下楼梯。在两周时间内,教师根据西西的发展情况,多次调整发展目标,最终在教师的鼓励与分层支架下,西西克服了对走楼梯的畏惧并能自主上下楼梯。

助力幼儿成长的激励评价的实践,给我们带来了数不尽的惊喜。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幼儿也参与进来了。评价真正发挥了其功能与价值,助力了幼儿持续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温剑青.发现童心的秘密——幼儿发展评价的实践[M]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26-31.

[2]范铭.一个游戏引发对“儿童观”的深度反思[J] .上海教育科研,2018,(04):59-63.

[3] 米利亚姆·别洛戈洛夫斯基,莉萨·戴利著.让早期学习理论看得见[M] .赵红霞,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9.

猜你喜欢
儿童评价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留守儿童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六一儿童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