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

2020-10-20 06:25陈宇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9期
关键词:短板心理学理论

陈宇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首席班主任张玉石老师的首部个人专著《做班主任,真有意思!》于最近出版,捧读这本经过近三年时间精心打磨的作品,我很有感触。现谈几点关于这本书和班主任成长问题的思考。

一、专业阅读和写作与班主任的个人成长

为什么很多作者在从办法到方法再到方法论的转化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因为完成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理论功底和思维能力。而理论,往往是一線班主任的短板。如果只是处理日常工作,这一短板还显不出其“短”。但一旦进入研究和写作,特别是大部头个人专著的写作,理论的短板即暴露无遗,使作者手中所做、心中所想无法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读者和盘托出,极大地限制了作品的学术含量。

要想突破这一短板,没有捷径可走,根本的方法还是多阅读、多思考。专业阅读与教育写作不是两件分割开来的事情。如果能把阅读的收获与自己的工作实践相结合,以一定的作品呈现,是最好的结果,也是班主任专业成长中关键的一步。张玉石老师很年轻即能出版自己的个人专著,应该是在专业研究上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加上自己不断努力的结果。她在这本书的第九章《专业成长有意思》中专门谈到了这个问题,特别是其中一篇《为什么听了那么多讲座,你还是老样子?》,颇值得读者去思考。

在这一章中,作者从参加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体会,再谈到有了一定荣誉后努力不停步,再到现在向着专家型班主任发展,这条成长路径,可以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较好的借鉴。

近些年来,我们也看到不少班主任中的青年才俊,基本素质好,有才艺,头脑足够聪慧,从教时间很短即能在省级以上大型比赛中脱颖而出。本来发展前途不可限量,但很快为各种商业培训邀约所累,急于将自己的一些才华和荣誉变现,又忙于每日打理更新公众号,做网红教师。在名与利的诱惑之下,迷失了方向,再无“沉潜十年”的耐心,无暇读书研究。

应该说,现在班主任界存在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将获得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大奖的教师(往往是很年轻的教师)等同为名班主任,有关部门会为获奖者开设个人工作室,予以经费支持,甚至通过包装宣传,将其快速打造成为教育明星。这些举措虽然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年轻教师的浮躁。其实,比赛和实际工作是完全不同的。比赛获奖只能说明该教师的表达能力等基本素质良好,具有成为名师的潜质。但是要成为真正的名师甚至是专家型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拿出过硬的业绩来证明。张玉石老师20多岁即夺得广东省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初中组的冠军,可以说出名很早,但她不骄不躁,稳稳地深耕于班主任工作,这本书的出版既是对她这些年来努力的最好回报,同时也是张老师从偶像派明星班主任向着实力派专家型班主任转化迈出的坚实一步。

二、理论知识如何用于班主任的专业写作

班主任的专业写作不同于纯理论研究,既不是从理论到理论,也不完全是从理论到实践,而是用理论解读实践,为从实践中提炼出方法提供依据,提炼出方法的目的还是要为其他老师所用。这个过程可以用下面这张图来表达:

在用理论处理工作经验和案例的问题上,《做班主任,真有意思!》这本书显然是比较成功的。作者在解读班主任工作方法时,不是简单地罗列堆砌案例,而是灵活应用了理论,特别是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让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现实中,绝大多数班主任都不是心理学专业出身,一般教师只具备一点心理学的常识。这就要求作者不能掉书袋,用大量的篇幅讲述心理学知识。作为一本指导普通班主任工作的书籍,无需做成一本严谨的心理学著作。所以,作者用了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案例背后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一些章节的小标题,如“拇指效应——美好情绪管理法”“优点轰炸——积极行为管理法”等,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产生方法的原理,这样就可以举一反三地应用。这种处理方式是比较灵巧的。

该书结构中规中矩。第一章应该是有战略意义的,谈思想方法的转型,接下来将这种“心法”在其余各章节具体展开——接新班和中途接班的班级经营、班级自主管理、班级活动、个体教育、家校共育等,最后以班主任的个人成长收尾。虽然基本沿用了班主任专业书籍的传统结构和主题,但在内容上有很大创新,可以说是“旧瓶装新酒”,颇值得一读。

三、做班主任的格局,从知之到乐之,从乐之到好之

谈到班主任工作,大多数论调离不开苦与累。能在这个岗位上做得很好的人,都有非同寻常的付出与牺牲。我们往往会用“坚持”“坚守”这样颇有悲壮感的词褒奖那些常年从事这项工作的优秀班主任。做班主任研究,也是蛮辛苦的。在该书第九章还专门引用了我说过的一段话:“我所认识的做教育成功的朋友几乎没有一个是早睡的,经常都是三更半夜还在工作……”那么,做班主任,有意思在哪里呢?张老师给出了很多感悟,比如不断成长、活得漂亮、研究型心态等。我研究班主任十余年,出版了几部专著,自认为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有一定深度,但由此带来的幸福感,却不是那么强烈。也许我是喜欢这项工作的,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至多是个“好之者”,与把做班主任当作乐趣的“乐之者”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当然,一旦做到这点,班主任就应该能获得更为持久的发展动力。所以,无论张玉石老师是否已经达到“乐之者”的境界,至少反映了她对这项事业的情感追求和期许。

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可能是完美的,论述的问题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每部优秀的作品一定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风格,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有与读者心灵产生共振的文字。并且,一定有特别喜爱的读者群。作者作为一位85后的教坛新秀,其清新明快的写作风格、风趣幽默的文笔和契合时代的遣词造句方式,一直吸引着大量的年轻教师,甚至是家长、学生的关注;张老师的微信公众号也拥有众多读者粉丝。也许正是这些因素,帮助作者在这部教育工作的专业书籍中,在学术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某种平衡。书名虽然清新,但内容的分量却并不轻;作者本人,也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本书的基础上,作者以后还会有更多质量上乘的作品问世。

猜你喜欢
短板心理学理论
“没有用”的心理学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木桶短板理论”更具人生价值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跟踪导练(二)5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