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张杰
摘 要:长期以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受传统教学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填灌式”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内容枯燥,从而造成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的“学困生”。笔者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探究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施差异教学,激发学困生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学困生;教学策略
一、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有部分学困生能力没有偏常,他们是对道德与法治课缺乏兴趣,学习过程无精打采,学习目的不明确,厌学,散漫不羁。教育这部分学生的关键是激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
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教材编写过于注重理论的讲解,很多问题在书上可直接找到答案,如果教师平铺直叙地拿着教材照本宣科,学生自然会觉得很没意思,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更谈不上学习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这时,教师就要起到导演的作用,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悟,自己归纳观点、得出结论。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在初二道德与法治课中讲到“网络学习能否取代学校教育”时,我让学生自由分为正方与反方两组进行辩论赛。我让学生自由讨论8分钟后,先让正方同学阐述他们的观点,然后让反方同学对正方同学的观点进行辩驳。这次辩论赛我没有预先的布置,但辩论的过程却异常激烈,两方同学针锋相对,围绕网络学习的利与弊、学校教育的优势与不足等方面展开辩论,真理就在辩论中越辩越明了。本来不少的学困生由于喜欢玩网络游戏,所以他们大多坐在正方席位,但到了最后,连他们也肯定了“学校教育的地位无可代替”的结论。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由辩论,使教材中的空洞“说教”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引发了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有效地带动了学困生的学习。
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他们体验成功,点燃其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热情
有部分学困生其实个性特征指标为中上水平,坚持性较强,自我意识水平也较高,只是不懂得有效的学习方法,不善于独立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差。针对这类学生,本人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开展分层递进的教学,使学困生体验成功
根据2007年思想品德考试大纲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对识记能力的考查要求毕业生能记住并正确表述或识别课本中的基本概念的含义、基本观点、基本结论。由于本学科考试实行闭卷和开卷相结合,只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问答题三种题型,因而只要学困生肯记忆概念、肯动手翻书抄写观点,考试时就能取得好的成绩。因此,我在教学复习备考时采用了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
(二)组织学生画道德与法治课的概念图,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的理解,增强学困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自信心
画概念图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以树状结构,加上形象、直观的图形、符号、文字及色彩来表达知识间的关联和分类。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绘画概念图,可以把复杂的知识结构用简洁明了的图形表现出来,形象地呈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困生在概念图引导下或利用概念图对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和综合,能有效地把握道德与法治课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地减少因对道德与法治课概念的模糊而担心遗忘的焦虑情绪。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建构概念图,营造了自由、活泼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形成平等、交流、合作的人际关系,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的欲望。而学生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常常会涌现出一些“新招”、“新点子”,在不断尝试和体验过程中,激发了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
三、调动学习困难学生的情感因素,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中来
有部分学困生主要是对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缺乏耐性,自制力差,缺乏主动参与的精神,在学习中存在严重的惰性。针对这类学生,我的教学策略如下:
(一)巧借游戏形式,寓教于乐,以团体的力量带动学困生
有段时间,电视台推出了“残酷一叮”、 “十五十六”的游戏节目,很受学生欢迎。于是,我在2006届初三备考阶段,改变以往中考复习由教师作主导的方式,在下学期第三周开始,在几个学困生较多的班尝试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复习。具体是以成绩好的学生为各学习小组的“小老师”,利用课后辅导时间,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上讲台背诵预先布置的复习内容,采取“残酷一叮”的方式,由台下的同学进行监督,若被发现小组里有一位同学背诵不熟练的,就即时全组被“叮”下台。被“叮”下台后,有两种选择:全组同学一起表演一个节目或在各小组背诵后再上台背诵。
结果,学生们很喜欢这种复习方式。为了避免被“叮”下台,各小组的“小老师”们使尽浑身解数,变着法子去辅导本小组的学困生。5班有一位学习组长发明了用大串联的方式编顺口溜,帮助学困生记忆时事。如将2005年世界航天四大盛事编成“惠更斯深度撞击慧星,发现神舟六号”,将2006年3月1日起实施的七大法规编成“城市、农村、娱乐场所治安处罚艾滋病,价格公证”等,诙谐的顺口溜令人忍俊不禁。这些法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连学困生们也乐在其中。而当我把这些顺口溜在全年级推广后,在学生中掀起了一股编顺口溜复习的热潮,不少学困生更成为编顺口溜的高手。实践证明,这种寓教于乐的复习方式,极大地推动了学困生学习的热情。如在初一、初二时道德与法治课考试成绩总是排在年级最后的本届初三5班,道德与法治课统考成绩由县一模的平均54.1分升到县二模的平均63.7分,到最后参加全市中考取得了平均76.8的高分(市道德与法治课中考平均分为73.89分)。还产生了两个道德与法治课的单科中考全市第一名。
(二)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开展探究式活动,发挥学困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困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同时将教学要求中的“运用”层次全部改为“活动”,就是强调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并引起学生的共鸣,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
四、结语
笔者三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注重学困生的教育不仅能有效促进后进生进步,还能带动全体学生道德與法治课成绩整体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