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黎明 刘河旺
【摘要】“新常态”理论的诞生对中国的高尔夫教育业是一次重大的挑战和机遇,高尔夫职业教育作为社会高尔夫行业的引领者必然要适应新常态的形势创新与发展。为探究中国高尔夫职业教育如何适应新常态形势并创新发展,本文运用文献法、逻辑法、公共政策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高尔夫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的基本要求与中国高尔夫职业教育与新形势的现实差距,提出了中国高尔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路径建议。
【关键词】形势;高尔夫;职业教育;新常态
习主席提出“新常态”理论之后,高尔夫行业面临着生态化、公众化和多样化的新的形势要求。在此大背景下,中国高尔夫职业教育必须要做出调整,达到“以其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规格引导世界高尔夫管理教育的新潮流”的要求。
一、中国高尔夫职业教育必须适应新常态的新形势
(一)新常态背景下的生态要求
根据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精神,高尔夫行业应依据生态文明观念理性经营,首先是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观;其次是要形成生态化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最后是要建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体系,以制度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述三点不仅仅是发展理念,同时,也是高尔夫行业生态发展的具体导向。
(二)“新常态”背景下的公众化要求
在中国,高尔夫却被贴上“贵族运动”和“精英运动”的标签,而且大众传媒还有意无意地夸大宣传了高尔夫运动项目符号消费象征意义,更加剧了社会对高尔夫运动作为符号消费工具的强烈反抗。随着中国高尔夫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体验高尔夫逐渐成为社会大众体育的需求,高尔夫运动也必须回归其体育运动的本质,走公众化发展的道路,才能得到普通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参与。
(三)“新常态”背景下的多样化专业人才要求
中国有5至7万人的高尔夫职业人才缺口。但中国现有的传统教育方式,提供的基础性的管理经营理念较多,与高尔夫行业的实际需求不相匹配。特别是市场运作、市场营销、草坪养护管理以及球场服务、专业教练等职业人才紧缺,这正是高尔夫职业教育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偏差,应该引起相关教育机构与行业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中国高尔夫教育现状与新形势的差距
(一)场地实验室设备
高尔夫职业教育所需要的硬件场地实验室设备一直是个难题。首先,由于场地成本、教育器材成本、授课成本较高,教育机构不愿或者难以提供充足的硬件条件;其次,由于管理者和教师对高尔夫教育的专业化业务素质不高,或者对硬件设施的立体化运营程度不够,或使用方式不合理导致本已紧缺的硬件设施利用率不高。
(二)师资力量
高尔夫教师多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面对现实中的中国高尔夫运动发展,其教育的发展方向、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整个教学理论以及教学方法都缺乏现有经验可以借鉴,这就造成了教师既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也缺乏实践经验。由于缺乏足够并且优秀的教师,高尔夫专业教材的数量和质量也难以保证。比如,《高尔夫规则》教材就缺乏视频教材,学生仅仅依靠抽象的文字堆积难以真正地掌握;《赛事运作》教材则缺乏翔实的经验积累,造成教材空洞,说教有余实用不足等现象。
(三)人才培养计划
由于现行高尔夫职业教育的学科性和拼凑色彩,大部分人才培养计划指定的并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上。中国需要能够扎实掌握高尔夫运动与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高尔夫运动和其它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技术指导、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但查询相关高尔夫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发现,“应用型”方向未被凸显造成高尔夫教育机构培养出的毕业生难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求的局面。
(四)课程设置
我国高尔夫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尚存在课程设置杂拼,实用性不足等问题。高尔夫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管理学科课程门数少、比例较低,平均开课仅有4门,平均只有214学时,仅占整个专业课的13.1%。另外,一些高爾夫职业教育机构依托体育院校开设,因顾及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设置了较多和高尔夫的联系并不紧密的体育学科主干课程,甚至达到了整个专业课课时的40%,比如田径、足球、学校体育学、体育测量与评价、篮球等。
(五)社会化实践
学生通过实习和实践,能够实际参与高尔夫行业的运营和管理,对高尔夫技术、赛事开发与管理、球童服务、高尔夫球场运营、高尔夫球规则等方面深化课堂习得知识与技能。然而,由于受到资金限制和培养理念的制约,中国现有的高尔夫职业教育机构给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较少,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较差,理论脱离实际,难以适应现实需求。
三、中国高尔夫教育在新常态形势下的创新与发展路径
(一)加强场地实验室设备等硬件建设
重视本科教学实验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首先,要充分利用已有设施,能和体育院系等机构共用的应统筹利用,避免浪费。其次,适当考虑购置。最后,重视校企合作,可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使人才资源和设施资源有机结合,互利共赢。
(二)提高高尔夫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首先,扩大师资队伍,提升教师业务水平。高尔夫职业教育机构应坚持本土培养和人才引进相结合,建立激励机制,聘请校外的专家任教,同时给本土教师创造再学习的机会。其次,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提高教育水平。最后,加强教材建设。高尔夫专业教材充应利用职业高尔夫球协会的专业资源优势,充分整合高尔夫行业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如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等撰写优秀教材,使其内容能够针对行业的实际需求,知识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强。;
(三)切合中国实际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首先要根据中国新常态发展需求和中国高尔夫产业的现状,确定高尔夫职业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应合理设置专业方向。目前,高尔夫训练与教学、草坪设施与管理两个方向比较紧缺,特别是高尔夫训练与教学尤为紧张,所以,应加大培养力度,同时,还要和各级各类赛事机密结合,构建青训培养体系以作为必要的补充,从而加快培养速度。
(四)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完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过程和质量,应以《人才培养计划》为依据,精心安排,多方筹备合作,科学优化,以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使课程设置更贴合人才培养需求,同时符合学生的习得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五)强化学生社会化实践
首先,应在加大场地实验室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和高尔夫俱乐部、高尔夫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搭建学生参与社会化实践的平台。
其次,应结合专业实际及用人单位需求,调整实践环节课程构成及学分比重;增加实训、实践课程比重,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竞技实力。
最后,要完善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学分的认定,如加强学生参加高尔夫裁判员、教练员职业资格的培訓及考核,加强高尔夫竞技队的培训及经费投入,切实提高学生学科竞赛成绩和职业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克祥,曾婷婷.生态文明视角下高尔夫运动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J].生态经济,2009(10):442-445.
[2]张建会,钟秉枢.高尔夫运动的符号消费[J].体育学刊,2009,16(09):36-38.
[3]杨艳红.高尔夫教育研究综述[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26(06):52-55.
[4]伍方荣.中国高尔夫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2.
[5]谢芳,陈小蓉.对中美高尔夫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研究[J].体育学刊,2006,13(06):71-74.
[6]谢芳.中美高尔夫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对我国高尔夫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改革构想[D].北京体育大学,2006.
[7]牛真真.高尔夫球运动人才社会需求现状及其培养途径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0.
[8]马宗仁,欧阳秋玲,史秀华等.高尔夫场地综合实验室设备资源共享模式研究[C].//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论坛论文集.2007:264-270.
基金项目:2017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中美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区域性差异比较”(编号:2017178)、2019年华中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学生为中心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优化研究”(编号:20191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一作者简介: 朱黎明(1983-),女,河南西华人,江汉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尔夫教育。通讯作者简介:刘河旺(1977-)男,汉族,河南西华人,副教授,硕士,华中农业大学体育部,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