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班幼儿视角的幼小衔接工作策略

2020-10-20 05:56李钰燕蒋雅萍李江虹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大班幼儿幼小衔接建议

李钰燕 蒋雅萍 李江虹

【摘要】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广西某县城幼儿园27名大班幼儿进行一对一访谈,得出幼小衔接工作存在主体性被淹没、幼小衔接工作片面化、衔接不到位等问题,论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建议,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创设家、园、校的支持氛围,引导幼儿自主学习,构建适宜的外部支持环境。

【关键词】大班幼儿 幼小衔接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9-0158-03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结束幼儿园大班课程,开始小学一年级新生活和学习的过程,是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阶段之间由量到质连续变化的过程[1],也是幼儿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2]。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西某县城A幼儿园抽取27名大班幼儿进行一对一访谈,并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转录、编码和分析,从中了解幼儿对幼小衔接的看法,试图基于幼儿视角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一、幼儿眼中的“幼小衔接”

(一)幼儿对小学的认识

幼儿是幼小衔接的主体,他们对小学生活有清晰、准确的认识,才能为跨入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反之,则可能无法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小学入学准备中。

访谈中,调查者向幼儿提出问题:“小学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小学的?”由表1可知,大多数幼儿对小学有一定的了解,占比81.48%,其中被提及频次最高的是“小学很大”(25.93%);其次为“有操场”(18.52%)和“有教学楼”(18.52%)。由此可知,大部分幼儿对小学的认知停留在小学校园的所有物体方面,对小学学习、生活方式、规则意识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熟悉。[注:访谈时,有的孩子说“小学很大”,也有的说“小学有教学楼”。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取重复赋值的编码方式进行统计,各主题相加的总数(27)将会超过选择了解小学的幼儿总数(22)。全文均采用重复赋值方式的统计数据,在此统一说明]

由表2可知,在对小学有所了解的幼儿之中,“去到小学”(36.36%)是认识、了解小学的最主要方式。从分析幼儿的具体回答可知,大多数幼儿得以提前了解小学校园环境,是因为父母是小学教师,或家里的哥哥、姐姐是小学生,从而对小学建立起初步的印象。“看电视”(27.27%)也是幼儿了解小学的重要方式。

(二)幼儿准备上小学的心理感受

幼儿对小学的心理、情感感受关乎幼儿做好入小学准备、适应小学生活的效果。同时,了解幼儿对准备上小学的心理感受,能为教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提供有力参考。

由表3可知,在“準备上小学的感受”方面,44.44%的幼儿表示开心、期待,25.93%的幼儿有些担心、害怕,22.22%的幼儿表示不开心、反感,其余的幼儿则觉得舍不得幼儿园老师和幼儿园生活。

由表4、表5可知,访谈中有7名幼儿在面对准备上小学这件事情有着担心、害怕的心理,其中有3名幼儿对上小学要写作业表示害怕,2名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问题上表示会担心,2名幼儿感觉莫名担心、害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幼儿对学业规则不适应,如上小学需要写作业;对新环境不适应,如学校里没有玩具。

(三)幼小衔接幼儿的心理压力源

在幼小衔接中,幼儿所提及的心理压力源和所表达的心理压力,是幼儿最直接、最真实的心理感受及心理诉求[3]。

从表6可知,大部分幼儿认为进入小学学习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幼儿提及频次最多的心理压力源主要是学业压力,如“作业多”“作业难、不会写”;其次是成人惩戒压力源,如担心“做不好,被老师骂”;第三是同伴压力源、环境适应压力源,如“担心交不到好朋友”“担心新认识的朋友不跟自己玩”“小学没有玩具”;第四是其他,如“需要自己独立做一些事情”“早上需要起得更早”“要写作业,没有时间玩”等。本研究结果,与王小英、刘洁红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4]。

二、当前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幼小衔接中幼儿的主体性被淹没

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幼儿而言是重要的转折,他们需要从游戏化的学习情境进入到以课程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习环境,这一时期能否平稳、顺利实现过渡衔接,直接影响着儿童入学的适应性。幼儿作为入学准备工作的主角,更多的是被动接受入学安排。不少家长和幼儿园教师认为,幼儿能安静上课、掌握一定的认字能力、会做一些简单的算术,对做好入学准备非常重要,由此侧重于写字、算术、拼音等知识性入学储备,对幼儿其他方面的关注较少。幼儿对幼小衔接认知水平不足、表达能力有限,作为幼小衔接的当事人,他们自身的声音非常微弱。

(二)幼小衔接工作片面化

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上,幼儿园、家庭、小学、社会机构等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形成了一个直接和间接影响幼儿入学准备的动态关系网[5]。一些民办幼儿园为招揽生源,常常以“幼小衔接”为宣传亮点,长期开展“教拼音、计算、写字”等小学化教学活动。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这一含义的理解存在主观片面性,错误地将入学准备理解为储备知识,甚至认为幼儿园游戏活动、主题教学活动“无用”,主动要求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学科知识,助长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为追逐利益,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存在提前为幼儿教授小学学科内容的现象,给相关部门增加了治理幼儿园“小学化”的难度。

(三)幼儿园和小学衔接不到位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大班幼儿应该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小学低年级课程标准要求是衔接的。但小学与幼儿园常常衔接不到位,呈现单项化的特点,幼儿园主动向小学靠拢,零起点教学尚未得到有效落实。有些小学虽然意识到一年级新生的学习品质、社会适应性、情绪情感、规则意识等方面,对他们尽快适应小学学习很重要,但在行动上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招生时给新生安排入学测试,导致许多家长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而幼儿园和小学之间衔接不通畅,给社会上的“幼小衔接班”“学前班”“小学预备班”制造了商机。

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建议

幼小衔接中的入学准备包括儿童自身为入学做的准备,幼儿园和小学为儿童所做的入学准备,以及家庭、社区为儿童适应学校生活学习所做的准备。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相关主体通力合作,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一)尊重幼小衔接中幼儿的主体性

尊重幼儿的主体性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应该关注幼儿角色的转变,认可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幼儿的主体性,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幼小衔接中[6]。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学校、家庭应注重倾听和了解幼儿的表达,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加强教师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和学习的向往。

(二)创设家、园、校的支持氛围,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一方面要加强家园合作。幼儿园要与家长加强沟通联系,合力营造出提升幼儿认知能力、社会适应性、情绪情感、学习品质、规则意识等园所环境和家庭氛围。幼儿园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通过“幼小衔接”主题家长会,帮助家长全面科学地了解幼儿的入学准备,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给幼儿充分锻炼的机会,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穿衣、吃饭,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园校合作。幼儿园组织幼儿教师体验小学教师角色,模拟课堂教学,加强对小学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的了解,做好幼小衔接工作[7]。对幼儿来说,小学是陌生的、相对独立的环境,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小学校园,感受幼儿园与小学环境的不同;邀请小学教师来园宣传、展示,加强对幼儿独立意识、良好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安全意识的培养,为幼儿入学奠定基础。

(三)构建适宜的外部支持环境

相关部门要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清理以提前教授小学内容为主的学前班和幼小衔接班,严禁以集中授课为主要形式组织安排教育活动,不开展以知识技能为主的强化训练;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将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列入相关法规条款,强化幼小衔接的立法保障,科学引导保教活动,加强对保教活动的规范、引领,从而发挥督导评估对促进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的作用[8]。

【参考文献】

[1]李敏谊,刘丽伟.幼小衔接与家长参与:国外研究的新进展[J].比较教育研究,2014(9)

[2]陆凤巧.利用多种渠道搞好幼小衔接[J].早期教育,2005(5)

[3][4]王小英,劉洁红.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心理压力分析——基于儿童视角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18(2)

[5]崔淑婧,刘颖,李敏谊.国内外幼小衔接研究趋势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1(4)

[6]李敏谊,刘颖,崔淑婧.国外近10年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10(5)

[7]赵宜君.幼儿园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

[8]李钰燕,迟明阳.学前教育地方立法:成就、缺憾与展望——基于九部地方学前教育条例文本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20(4)

注:本文系2018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广西教育研究“教育发展”专项课题“民族地区大班幼儿发展水平监测研究——基于幼小衔接的视角”(立项编号:2018ZJY204)、2017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委托重点课题“广西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有效供给改革研究”(立项编号:2017AA020)、弈阳教育研究院青年学者研究资助项目“全面两孩人口政策调整后广西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有效供给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钰燕(1988— ),女,广西玉林人,助理研究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政策;蒋雅萍(1992— ),女,广西桂林人,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幼儿园课程;李江虹(1988—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幼儿园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幼儿园教学与管理。

猜你喜欢
大班幼儿幼小衔接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建议答复应该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