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农村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设计策略,依据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探索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化内容体系的构建,提出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化课堂及遵循一定的评价原则,为农村儿童健康成长与良好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体育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9-0154-03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导致大量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精心呵护和家庭监管,致使他们在学习、生活、情感、教育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文献资料显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占比大,其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不容乐观。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教学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促使农村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针对农村儿童普遍存在身体素质下降的问题,新时代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应融合渗透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等多方面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与目标
先进的教学理念体现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发展的价值导向。农村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安全常识、劳动意识等素养,组织有效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其全面、健康地成长。因此,教师要以体育新课标为基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聚焦教育本质、重视人的能力培养与全面发展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发展为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增强体质,提高身体运动技能。学生学会相关体育、健康、安全、劳动等知识及技能,积极、自信、创造性地参与多种体育运动,从而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个人行为习惯,让农村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教师、同学的友好与关爱,实现身心全面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二、内容体系的初步构建
结合健康、安全、文艺、劳动等教育,按“体育+”模块化进行分类,探索构建多学科融合的模块化课程内容体系,对农村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设计更具针对性、课程目标更明确,对农村儿童体教融合的课堂教学效果更有效、科学及实用。具体课堂内容体系构建如表1所示。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施
留守儿童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常常表现出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悲观消极、不善于表达等心理问题和性格缺陷。此外,由于缺少父母的约束和监管,儿童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以上问题,除了设计常规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笔者针对“体育+健康、安全、劳动”多元协同的育人教学内容,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一)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体育课堂教学方式有主题式、游戏式、体验式、提问式、渗透式、讲解法、示范式,等等,教师要依据不同的课堂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法,随机应变、渗透融合,使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提高身体运动能力与训练水平,同时加强日常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安全意识养成,增强农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与自信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资源优势,让学生在每一次体育课都有所进步与收获,比如以“团结就是力量”为主题的小组跳大绳比赛活动中,先让全班学生推选5个小组长,接着各小组长按事先制订的规则,轮流选择自己的组员,再组织组员协商、讨论、分工,探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并获得好成绩的方法。
又如在小组体能比赛“20米跑跳混合往返”中,笔者运用目标导入法(预先定好小组一次完成时间等级标准),比赛过程记录各小组每次完成比赛的时间,并按照标准以表格的形式记录当次等级,通过累计多次等级之后确定排名先后顺序。这样的體育活动可以在一节课内定等级、定排名,也可以按照整个学期训练的累计情况,在期末定等级、定级排名,期末时给予每名学生一定的精神及物品奖励。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人翁的作用,达到“立德树人、健康第一、体育育人”的体育课程理念。
(二)创设情境化的课堂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身体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平衡性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计划时,可以设置体育游戏、体能竞赛、劳动实践、急救演练等多样化的课堂主题活动,激发学生自信、大胆、积极地参与课内外活动。在体育课堂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检查运动场地、器材是否完好,是否有安全隐患,尽量避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损伤。其次,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资源,比如花圃、假山、大树、走廊等,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置相对应的主题环境,并创设一系列情境课堂教学。在“大树底下好乘凉”健康安全主题中,教师要告知学生雷电雨天在树下躲雨的危险性,以体育活动形式进行演练,通过视频、道具等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情境中,学习日常必备的生活常识,培养学生善观察、爱探索、有爱心、懂纪律等优良品质。
又如,教师将中医药文化常识融入体育与健康课堂,增加农村儿童对传统中医文化的了解,教师在课堂中开展以“辨真假”为主题的体育游戏活动,课前采集一些农村常见的中草药、野菜和其他植物,让学生通过预定的运动方式到达指定的运动训练点,对其中的植物进行指认及分类,目的是检测学生对中草药及其他植物物种的认知能力,最后教师讲解所采回的中草药、野菜和其他植物的功用,渗透中医药文化对人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提高学生努力向上、勤奋学习的动力。这样的教学活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改善留守儿童体质健康、心理问题、性格缺陷等,规范其生活意识行为及习惯。
(三)遵循客观、公正、引导、鼓励的评价原则
评价是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做出判断的过程,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针对农村儿童的实际情况,笔者建议从有效教学方面进行评价,一是通过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收获,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二是让学生参与评价。通过师生、生生交流讨论,重新确定学习目标、策略和反思,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我发展的管理能力。三是评价要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针对课堂核心目标与主题,教师要不断强调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提升学生探知世界的精神与意志,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独立自主、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四是评价要有计划、循序渐进。在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上,保持教学结果、教学策略和评价标准的协调一致,同时确保评价方案的灵活性,做到随机应变。五是评价要符合目的性,评价信息是通过一系列评价方法获得,符合学习评价的本质、学生的多样性以及评价目的。最后,评价要体现合理、公平、客观性原则等。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增长发育快、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阶段,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在科学制订课堂运动密度和强度的基础上,渗透融合课堂主题的核心素养,通过比赛、游戏、模仿、体验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常常自我评价教学过程的不足之处,教师应及时反思、灵活应变,做到“吾日三省”,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铸就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教学灵魂的有效途径,是有效教学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对农村儿童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养成良好健康行为规范、增强安全意识、学会简单自我保护的方法等有力保障。因此,教师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选择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创设学生易于接受,且与生活、学习、健康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达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季浏,尹志华,董翠香.国际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潘杰.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20(3)
[3]张久玲.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及策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20(2)
[4]董灿,朝庆敏.小学体育课堂体育游戏实施策略探析[J].青少年体育,2020(1)
[5]王腾,詹建国,张金玲.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渗透体育核心素养理念路径的研究[J].体育师友,2018(5)
注:本文系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立项课题“基于边境民族文化传承的‘互联网+校际联盟体育课程平台构建与实践”(编号:2019JGB18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宁(1978— ),广西武鸣人,研究方向为小学体育教育与训练。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