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批评的技巧”升华为“批评的艺术”

2020-10-20 03:23张旭明
商情 2020年38期

张旭明

【摘要】地震中的残疾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给与的极大的关怀和帮助,受到媒体及公众关注而成为“名人”。他们听到的都是赞美声,见到的总是一双双热情帮助之手。但回到教室,这些残疾学生就是课堂上普通的学生,是学生就有缺点、错误,有缺点错误就得有批评,有批评才能使他们成长、进步。但如何运用批评这门武器,讲究批评的艺术,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都江堰市友爱学校”残疾学生进行考察。

【关键词】慎用严格批评;反对不批评;讲究批评艺术

正文:批评本身是一种教育,任何人都需要来自于外部的批评;批评又是一门艺术,是每一位老师必须掌握的艺术,就像外科医生手中的手术刀,用得好它可以除病,用不好它要伤人。

一、慎用严格批评

“都江堰市友爱学校”是“5.12汶川大地震”后专门接收残疾学生的学校。该校的残疾学生有着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一些共性:贪玩、调皮、好奇、自控力能力差等;也有其他同学没有的特殊性:因地震的伤害而心存惊恐、心理脆弱;因肢体伤残而有心理自卑,例如在几次大的余震发生时他们都极为恐慌,因极度惊嚇,有的脸色发白,有的高声尖叫,应急反应明显过度。作为老师对于他们违反课堂或学校纪律的行为,要表现出充分的耐心,要知道他们是“受伤又受惊的小鸟”,考虑个体差异,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用暴风骤雨般的训斥来批评学生,更不能有语言暴力。有的老师受我国传统教育中严师文化的影响,认为批评权是“天赋师权”,在教育残疾学生时出现高频次、高强度的批评。这种严批如同猛药,对于因地震而残疾的同学则需要具体分析,研究批评技巧,考虑负面作用,慎用严格批评。

二、反对不批评

一段时间以来,因教师批评而引发的学生出走、逃学甚至自杀等过激事件时有发生,让部分教师“谈批色变”、“望批生畏”,选择了对学生不批评,担心出事故。结果却因为缺少了批评、惩戒,学校教育功能失衡,纪律更差。以上现象很自然地也在我校残疾学生的教育中有所表现,有的老师怕有悖于社会对残疾学生的大爱,或出于对残疾学生的怜爱,觉得他们大难不死,已经不容易,对残疾学生选择了不批评;有的学生家长也觉得自己的残疾孩子能活下来,已是万幸,不愿意对他们有太严格要求,也不喜欢老师对他们有太多批评。实践证明以上这两种情况对于残疾学生的成长都不利。

三、将批评技巧变为艺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针对不同个性的残疾学生以及不同的缺点错误,总结出以下几种不同的批评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对比式批评

当残疾同学出现错误时,他可能用肢体残疾作为理由。比如一位在地震中失去右腿,来自什邡市红白镇的同学有几次上课迟到,当我问他为什么迟到时,他低声地说“我没你们走得快”。我看出他有抵触情绪时没有简单指责他,而是在课后,首先关心他的生活、身体情况,气氛很融洽后,很自然的讲到张海迪的故事、保尔柯察金的故事以及班上其他一些残疾同学克服困难的事例,让他找到生活中对比的榜样,最后他自己说出“笨鸟先飞”这句话。我和他制定了一个具体措施是:将我俩的手表都拨快五分钟,做事有个提前量。这以后他再也没有迟到过,每次我们见面都会会心一笑,让我感到很成功。

(二) 先表扬再批评

针对有些残疾学生自尊心强、自我保护意识强的特点,在遇到需要对他们进行批评时,可考虑先表扬再批评,在表扬中批评,我把它戏称为“糖衣炮弹”,效果十分理想。例如来自汶川县映秀镇的一位双腿截肢女同学,一度变得对周围的人和事十分排斥,性格倔强,在课堂上她喜欢自顾自地在桌子上画画,根据她的性格特点,有一天上课时,我准备了几张写有英文单词的卡片,首先表扬她爱好绘画,然后将几张卡片交给她,要她为同学们配上插图,在她愉快的接受时,话锋一转,提出批评:今后上课不能绘画,因为影响自己的学习,也影响其他同学,她同样愉快的接受了批评,在没有丝毫抵触情绪中达到了批评的效果,可谓“润物细无声”。

(三)商讨式批评

心平气和地与残疾学生商讨,能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觉得老师看得起他们,感受到老师批评的诚意,在一种平等的氛围中自然接受批评。对于性格急躁、倔犟的残疾生,宜用商讨式批评法。老师不必急于指出对方的错误,暴露自己的看法,而是以商讨的口吻提出问题,看其对事情的理解,循序善诱,让其自己找到是非标准。如上课时发现学生打瞌睡,不要急于批评,而是以商讨的语气问他:是因为老师讲的不好,没有吸引力?还是身体不适?以致今天打瞌睡了?” 再如,我发现班里有学生学习成绩明显退步了,找他们谈话时先这样问对方:“最近老师对你关心不够,你最近这段时间里是不是有不顺心的事情,或者是有什么其他原因,所以成绩在退步?”。很显然,我话中的批评意思是非常明确的,但由于在这样的批评中,先从老师的自责开始,明显地传递出关爱之意,所以,学生对这样的批评常常是想反感都没法反感,只有“顺感”。商讨式批评往往事半功倍,踏雪无痕,常常以学生自我批评而完美收关。

总之,对于因地震而残疾学生的批评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要讲究技巧,宽严的关键是要掌握好“度”,这需要我们老师用心去总结、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