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滢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网络科技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些问题会在网民的曝光下,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重点,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整个社会的舆论力量都汇聚到了网络,推动了网络舆论的形成。近些年来,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各种虚假消息及造谣事件也层出不穷,间接造成了网络舆情危机的出现。基于此,充分认识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危机,对政府的突发事件舆情治理提出治理路径,对于合理提升政府对于舆情危机的解决建立了基础。
关键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要素;治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1-0-02
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具备着非常强的时效性、广泛性,因此也就成为突发性事件传播的重要路径,变成了突发事件中民众表达诉求与心境的重要渠道。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强化网络舆论的导向,合理运用传播的手段来建设创新机制,提升新闻舆论的引导能力、影响能力、公信能力及传播能力;强化互联网的内容建设,建立健全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从而营造出清新的网络舆论空间。
一、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征及要素
信息的种类与数量也就越来越繁多,逐步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网民的年龄整体趋向年轻化、任性化。经过调查,我国大部分网民以学生群体为主,并且这类网民相较于其他网民要更加活跃,特别是在高校热点话题及明星话题上,都会有非常明显的年轻化与任性化;其次是网络舆情过于碎片化。现阶段由于信息的来源渠道非常广,并且大部分都不是经过正常的渠道进行传播,因此也就导致了信息发布的不够全面,出现了碎片化的特征,久而久之网民所接触到的信息也出现片面化,正是由于这种不全面的信息,引发了非常严重且极具破坏力的舆论。最后是网络舆情过于偏激化。在目前很多网络突发事件中都会涉及一些政府人员或是明星这类能够引起重大社会影响力的人物,这一类人的受众面非常广,一旦成为舆论的焦点,就非常容易引发公众对其的负面评价,甚至是出现以偏概全的评判。
影响突发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因素中,群体、内容及媒介是最为基础也最具影响力的三大要素。首先群体要素就是在意见领袖的作用下,通过网络传播向其他网民提供信息,并且在某一问题的专业性及权威性方面,其拥有的观点及研究也会对网民的认知产生影响,发挥出的作用非常多元且不容小觑。而网络围观者则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现象。在网络的背景下,人人都是网络信息的受众体,同时也是信息的主要传播人,当某些突发性事件在网络上迅速升温后,网络民众就会围观这个话题,进一步推动各种热点事件的上升,成为社会问题集中呈现且持续发酵的主动手段;其次内容要素就是网络民众为了共同的利益、兴趣、志向或是伦理道德等,将身边所发生的事件,借由媒介转换成网络突发事件,这些事件不但存在于网络空间,同时也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最后互联网就是传播信息及舆情汇集的主要载体,网络民众利用手机、电脑等登录页面或是APP,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意见,从而引发了其他用户的共鸣。
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内涵
突发性事件通常是指突然发生或是已经出现的,可能会对社会带来危害,因此急需进行处理的各类问题,这其中包含了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及公共卫生事件。当突发性事件传播到互联网上时,就会演变成网络舆情。现阶段民众对于国家性公共事件的关注度非常高,并且也很愿意在网络上进行相关事件的讨论,并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情绪化的探讨。
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与通常的社会突发事件有一定的相关性,从其表现的形式上来分析,都是具备一定的突发性,影响力也很大,但是与社会突发事件不同的是发布平台、主体及渠道都不一样,并且也具备着一定的独特性、开放性、交互性及偏差性。
三、突發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路径
(一)焦点关注:传播主体价值观与道德理念
当突发性公共事件上升到网络时,整个事件的进展跟踪及网民的反应态度,几乎可以从各种留言中得出。这些观点不同的语言一方面反映了网民不断出现的创新思维,批判理念,另一方面也使得主流的价值观及道德观越来越薄弱,“被害者有罪论” “炒作赚钱”等意识越来越强。现实社会中同样也存在着的多样化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然而因周边人的看法,使得这些理论在网络上被很好诠释,这也就是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并抱有不同治理态度的基本体现。
网络媒体的受众面非常广,覆盖面也特别多,因网络舆情的整体影响力也越来越强。众多网民都参与到了讨论中,同时各个群体情况、利益及价值观念的不同,也就造成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衍生出了意见分化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必须要保证网络舆情的整体引导目标是对社会意见进行去伪存真,采用良好的辨别方式,进一步形成积极且健康的网络主流舆情体系。
(二)社会情绪:引导社会情绪的充分释放
突发性事件中公共的舆论通常包含了大量的消极情绪。这是由于事件本身所具备的舆论性在某些条件的作用下,会严重造成社会情绪的波动及民众心理的恐慌,从而出现了非理智性的舆论,例如“某某报道不真实,死亡人数肯定不止这些” “隐瞒报道,造成的危害肯定比这个严重”等。这些负面的情绪非常容易被煽动,为此就要合理的引导网络舆情,让整个社会情绪能够积极且正面地在网络舆情中进行释放,缓解突发性事件所导致的矛盾冲突。
(三)方法表达:引导网民有序参与
作为现阶段最具影响力与倾向力的群体性意见,网络舆情是整个社会现状及问题的展示,是公共参与到政治及舆论监督的最重要途径。为此,要将无序的网络意见引导到有序的政治体系中,从而保证网络舆情的引导路径更加有效也更加正确。
把网络舆情融入网络政治参与的体系中,既是舆情本身的需求,也是网络政治参与的基础。合理发展网络政治参与能够极大的激发公民的民主意识,帮助民众获取到平等的话语权,同时在推进现代化基础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非常多不稳定的因素,公共利益的表达也会受到多种问题的影响及限制,网络政治参与不但需要消除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同时也要为公众的需求进行有效的延伸,从而大大提升社会公众的参与度与网络政治的积极性,弥补了体制外动力不强的问题。
(四)行为方式:解决突发性事件的重要手段
突发性公共事件与网络舆情所带来的影响力非常巨大,已然成为现阶段治理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这其中汹涌的网络意识能够充分汇聚人心,推动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解决。另外在突发性公共事件出现后,网民对于事件的关注及援助都会呈现一个上升趋势。当民意与政府意志发生了碰撞,就很容易对政府行为带来冲击,使得政府的应急行动陷入一个被动的状态。这时就必须要进行一个正确舆情的引导,合理指引网络舆情趋向于政府,继而为解决突发性事件建立良好的解决渠道。
(五)人才培養:研究与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基础
首先要积极提升网络信息发言人的舆情处理能力。我国在2003年时就已经建立了新闻发言人的制度,但是因为网络舆情的发展,近些年网络新闻发言人也逐步建立起来。网络新闻发言人应具备以下几点能力:首先是素质媒体的环境及生态变化;其次是熟悉信息受众群体的特点;最后是掌握网络的基本应对技巧,充分学会利用各种手段来应对网络突发性事件。
这就需要在相关党校及行政学院的教学过程中,加大网络舆情处理知识的培训,加强突发性网络舆情应对情境的设置,为我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网络舆情处理人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保证社会突发性事件与网络舆论有一个良好的互动。近些年来,我国的突发性公共事件越来越多,“非典” “地震” “新冠肺炎”等事件都在网络的作用下,得到了很好发展。为此,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研究也就显得非常重要,要合理引导、精准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才能解决突发事件并延缓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危机,从而为我国的网络舆情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毛宇锋.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模式及应对[J].江苏高教,2020(06):67-70.
[2]李晚莲,高光涵.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热度生成机理研究——基于48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J].情报杂志:1-7,2020-06-17.
[3]吴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系统构建与优化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20(04):94-97.
[4]张斯昱.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与处置研究——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舆情分析[J].视听,2020(05):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