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对我国的文化交流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都在积极寻找可以发展和传承的道路,通过新媒体时代对传统文化的新型诠释来建立国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情,将传统文化与人民生活融为一体,成为一种具有传统文化内核、新时代形式的传承方式。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方式
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随之而产生的新兴媒体突飞猛进,这无疑给电视等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挑战,文化类电视节目在此环境下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种危机与挑战背后,又有着新的机遇,那就是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那么,如何在融媒体时代促进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是摆在所有电视人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就融媒体时代文化类电视节目嬗变的原因出发,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策略。
1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背景分析
在信息时代,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全球多元化融合的世界面貌,而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在不断地进行融合和创新,在传统文化的内核上以新兴的内容、方式来进行诠释。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上,新媒体技术更像是一台老式放映机或者是一根毛笔,将中华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书写进这科技更迭、发展兴荣的新时代下。而新媒体时代自然而然也会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带来另一种全新的发展可能。这种可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目前新媒体下传统文化的传播是热门的领域,还在于新媒体时代与平台所具有的特点打破了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壁垒,提供了文化的流动载体,为前人、我们和后人提供更多的交流空间。新媒体技术借助当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将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进行重新地包装,以更加震撼和形象的视觉经验、新的沟通形态与互动方式将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深入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中,建立我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并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的复兴进入一个个发展高峰。
2媒体时代文化类电视节目创新传播的创新策略
2.1 节目内容适当渗透情感因素
就我国传统文化开展全面分析可以发现,自古以来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过程中均重视寓情于景以及借景抒情,其此种特征受我国传统文化自身因素的直接影响。如部分古人将诗词歌赋作为抒发情感的载体和途径,也有部分古人选择利用书画描绘景色的同时蕴含情感,由此可见,我国文化具有情感因素的基本特征。文化类电视节目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可就古人此种智慧理念进行借鉴和应用,不仅有利于文化核心由宽度和深度的双向拓展,而且可作用节目效果的提升,在强化当代观众文化认知水平的同时达到理想的节目效果。此外,受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影响,我国近些年来各类快餐文化泛滥,于民众产生众多不利影响。所以说,将“文化”作为核心的节目需要反其道而行之,重视并体现节目内涵及深度,为广大民众在纷乱的信息时代开辟一片净土,使其可在体味、感受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强化自身文学素养。
2.2 利用新媒体,为培养基层文化艺术人才助力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层级扁平化,可以瞬间将权威文化信息传递到基层普通人群之中,强化了普通人的参与感,同时也实现了各类信息资源的普惠下沉。我们可以利用直播课堂等形式开展线上美育教育、文化艺术教学,为各地文化馆站进行师资培训。通过互联网赋能,让更多的乡镇县级文化馆站了解、运用互联网并在其中受益,提升其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也可以联合全国各大文艺院团、音乐院校举办线上音乐会,海内外实时共享视听盛宴。鉴于新媒体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基层文化艺术人才方面的显著优势,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具体如下:强化资源整合。新时代大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相当大一部分诉诸新媒体平台,但在引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自下而上较难推动。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给予新媒体平台各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官方机构出口,让新媒体有更多机会拥抱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完善政策保障。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出台的“北京文化28条”对文化产业发展释放政策红利,如今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建议有关单位从顶层设计上针对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政策保障,以组合拳方式迅速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产业融合发展。释放文化活力。文化艺术未来将迎来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能够给予新媒体平台更多市场空间、更大扶持力度,让线上平台的传统文化传播、师资培训等需求得到有效释放,进一步激发文化产业活力,引领文化产业创新。
2.3 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新媒体在进行文化传播时,融合了传统媒体的诸多优势,包括文字、图像、影像、音频等,结合计算机技术相关功能,通过开发者的精心策划和构思,运用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吸引广大的受众向数字化媒体转变。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文化传播形式和表现手法越来越成熟,例如浙江省数字科普研究所在编辑出版《走进身边的科普场馆》的同时,为更好地实现线上线下科普宣传平台的结合,加强与读者群体的互动性,相关研究工作者在创新新媒体传播方式时,在结合传统媒体诸多优势的前提下,又加入了三维制作技术、虚拟技术等先进技术,使得新媒体文化传播的效果更加真实和立体。文化推动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又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2.4 拓展视野并强化跨文化传播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需要“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永久魅力与时代风采”的观点。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越发深入的当下,我国开展国际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沟通越加频繁。在此种社会大背景下我国发展文化类电视节目时更应当将传统文化作为基础核心,打造出可代表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源。由电视节目制作角度展开分析,不仅需要重视事业拓展的范围,还需关注文化的具体传播与发展,由此为其他国家或者地区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供途径和便利条件,在促进我国整体文化自信提升的同时发挥推动地方文化影响力强化的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每位用户既可以是文化接收者,也可以是文化生产者,普罗大众以个体身份参与文化宣传和创作成为可能。新媒體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训基层文化传承人、实现优质资源普惠共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便利,使得文化传播效果更加理想。为了更好的推动新媒体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需要深度挖掘优秀文化资源,同时注重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进一步扩大文化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王曦堃.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传播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8,2(24):30.
[2] 卢萌.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传播[J].传播力研究,2019,3(04):24.
[3] 唐彩红.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传播[J].青年记者,2017(32):74-75.
[4] 陈丽荣.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节目编排策略探析——以地市电视台为例[J].采.写.编,2018(4):28-33.
[5] 赵硕.基于受众需求视角下频道竞争中对节目编排策略的把握[J].新闻研究导刊,2019(4):52-54.
作者简介:
李芃梓(1995-),女,汉族,山东淄博,本科,教师,研究方向: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