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筠
谈及作文,许多学生觉得作文无话可说,有的条理不清,这主要是学生的写作思路没有打开,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思维导图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聚焦课堂板书,培养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学会运用思维导图模式进行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根植于课堂阅读教学,结合不同类型的课文,以培养学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为抓手,以思维导图式的板书设计为导航,根据不同的文体梳理整合,渗透不同的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例如学习《颐和园》这种游记类的文章,我设计流程图式的板书,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游览的路线以及景点,再分层级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感悟颐和园的特点以及运用的写作方法。学习描写景物、事物和动物的文章,首先引导他们找出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再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感悟景物、事物、动物的特点,运用鱼骨图的形式完善板书,例如丰子恺的《白鹅》。写人的文章我会引导孩子们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关键词感悟人物特点,根据这些捕捉和提炼的关键词完成气泡图式的思维导图的板书,例如《慈母情深》,叙事类的文章我会引导学生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提炼关键词概括运用流程图的形式进行板书设计,最后再聚焦文章的开头接尾,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正是这种多层次,多角度地与文本深层对话,培养了学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拓宽了思维品质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运用课前预习,培养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通过四年级一个学年的思维导图课堂阅读教学的训练,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对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开始让他们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内容可以是作者的背景资料,可以是易读错,易写错的形近字整理,可以是刚出现的新词,可以是文章的篇章结构,使预习的目的性更明确,更高效。老师授课的同时记录重点内容,再进一步完善了遗漏的知识点,通过导图辅助提升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思维导图预习课文,在对已学的知识进行整理的同时,也看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编写习作提纲,提升习作谋篇布局的能力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在写作时能有序的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丰富学生的表达。
例如四年级上学期单元七的习作要求写一篇游记,恰逢学校组织学生去大学城岭南印象园。习作指导课的时候,我设计了支架图式的导图模板,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游览线路,挑选自己印象深刻的两到三个景点,再根据自己拍摄的素材想想这些景点有哪些你认为很美的景物,用关键词记录到思维导图上,然后全班交流自己喜欢的景物。在学生表达空洞的时候,例如对描写祠堂,没有积累无法写具体的时候,我趁机引导孩子要学会选材。当学生写到入口的湖泊的时候,语言表达思路打不开,我结合图片让学生想象看到的画面,发散学生的思维,再结合全班的交流以及资料库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我也会全班巡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再一对一辅导。就这样从一个景点到聚焦某几种景物,从优美的词句到比喻拟人写作方法的运用,整个引导过程其实就是围绕中心内容,进行纵深维度的思考,从景点到景物,到好词佳句,运用的修辞手法,这就是习作的构思阶段,也就是形成习作的思维过程,使写作的内容,思路变得可视化,结构化。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尤其对于学困生,既激发了写作的兴趣,又降低了写作难度,尤其是克服了表达缺乏条理的问题。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需要花一段時间才能适应,实践之初,发现学生的思维导图存在层级关系不明显,内容堆砌,缺乏美感的问题。于是我指导学生画图要以“层”为基本单位,在图形、大小、颜色等方面统一风格,同时上网查找推荐了一些容易掌握操作的导图范例给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思维导图的质量提高了。运用时相对于常规学习更具图文并茂性,在制作时需要反复修改,会花费很多的时间,有时甚至本末倒置,当成美术作品去完成,而忽视了学习的本身。此外思维导图的应用并非适用每一个学生,例如运用思维导图预习和梳理知识点更适合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而运用编写作提纲,对学困生的帮助会更大。所以切不可用统一标准要求孩子完成,而应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重视绘制的过程以及其中的思维含量,而不强调完成的标准程度。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