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初中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2020-10-20 06:08梁艳梅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研究性笔者污染

梁艳梅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一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基本方式,以提高学生地理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开放性学习活动。在初中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需求。文章探索教师如何进行科学指导,提高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从而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协调发展的学习目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大势所趋,是学生面临的学习新尝试,是教师面临的教学新挑战。教师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为什么要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应该注意什么”的教学策略问题,才能确保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科学、高效进行。

一、科学指导,提高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

(一)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确定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直接关系着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进度以及深度与广度,爱因斯坦也强调,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创新性、学术性、实用价值是衡量研究性学习内容的标准,但是经过多年地理教学实践的摸索,笔者认为可操作性应该是衡度研究性学习的首要标准。基于此,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例如,曾有学生在学习《世界的气候》后,提出《寻找身边的地理污染》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显而易见,这个内容研究面广、涉及研究对象大,超出了初中学生的能力范围。所以,笔者指导她把研究内容细化为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并鼓励她选择其中一项进行研究,力求把研究内容做深、做足、做透。为此,在指导学生确定研究性学习内容、研究方向时,笔者一直以有助于学生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准则,坚持以下两大原则。

1. 尊重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特长是学习的最好伙伴,指导学生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对涉及地理知识问题的深入探讨,这接近学生知识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让研究性学习内容更具可操作性。例如,笔者鼓励擅长资料收集、分析的学生选择《“南水北调”工程依我所见》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指导学生借助图书馆、网络的资料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作用,认识到其现状不足,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良建议。

2. 从生活出发,研究现实地理问题

地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包含地理学习的内容和素材。在教学中,笔者注重以生活来创设研究性学习情境,让学生的地理学习贴近生活,增强学生对地理的亲近感,支持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地理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服务生活”的意识。例如,中国地形分为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五大类,而与之相对应的三大阶梯怎么区分呢?各自地形与复杂多变的气候又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这可以作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项内容,笔者指导学生通过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了解各自地形的特征、所产生气候的原因及体现、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等。

(二)研究性学习开展方案的设计

进行研究的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部分,而“怎样开展”直接检验着学生自身的地理实践操作能力,也是对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大挑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之前,笔者都会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制定一份《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方案》,而且要尽可能地详尽、细致、周密。

为了保证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避免出现“关注了形式,忽视了本质,注重了操作,淡化了思维”的硬伤,笔者力求学生制定个人《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方案》时要严格落实以下两点教学理念。

一方面,让每个学生都有研究任务,做到“人人参与研究、个个开展学习”。地理研究性学习一般是以研究小组、课题组的形式开展,如何在组内进行人员搭配、分工合作,是影响学习进程和研究效果的关键因素。笔者指导学生遵循互补原则进行组队研究,推举一位学习能力过硬、责任心强、善于溝通协助的学生担任组长,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特长进行分工。

例如,在学习完八年级上册的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后,笔者利用茂名市是“南方油城”的优势,本学期指导我班的九位学生开展了以《我市石油化工的产业链》为题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在进行组内分工时,笔者鼓励社会实践能力强的学生走进乙烯厂、炼油厂等一线基层,搜集第一手原始材料;提议让分析能力好、思维缜密的学生对研究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建议写作能力好的学生负责《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撰写,以及成果的编辑。

另一方面,让每个阶段都有研究成果,做到“环节有计划、阶段出成果”。简而概之,地理研究性学习可以分为“动员阶段——准备阶段——实践阶段”三大环节,让每个阶段都有研究成果是以“每个环节都有详细的研究计划”为前提条件。例如,学生在撰写研究性学习《气候污染的预防与应用》开展方案时,笔者指导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落实以下的实施方案与任务。

动员阶段: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学习,了解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步骤、学习形式和方法。

准备阶段: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形成小组实施方案,并把研究性学习内容细化为:什么是气候污染?气候污染有哪些种类?如何预防有害气候污染?探究气候污染的规律?再进行小组内分工,把各项研究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

实施阶段:首先,分工调查、合作研究,对气候污染进行总结、分类、归纳。其次,分析收集关于气候污染的第一手材料,汇报研究情况,并提出建议,组内相互交流、启发、点评。再次,将搜集、整理好的资料进行集合研究,充分挖掘其多种地理教学功能。

(三)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成果是在“问题得到解决、过程记录完整、资料收集处理完成、数据处理完成”后的学习产物,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的一种评价方式。因此,教师在评价地理研究性学习成果时既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又要坚持鼓励性原则,在充分肯定课题成果价值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例如,在地理研究性学习《气候污染的预防与应用》的结题阶段,除了把《气候污染的预防与应用的结题报告》等文字成果上交市教育局教研室外,笔者还指导学生举办了一个课题成果推介会,邀请其他兄弟学校的师生前来参观交流,并在橱窗、宣传栏等展示了课题研究的原始材料图片、数据统计表等,还借助多媒体展示活动的研究流程和成果。

二、教学相长,促进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协调性

(一)教师注意指导艺术

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关键是教师的指导,它可以让学生养成多向思维的习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形成新的独到的见解,从而科学地解决问题,顺利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

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指导角色。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是主角,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而教师则起着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从传统地理教学中的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

其次,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指导方式。如果说传统的地理教学是“教师扶着学生学习”,地理研究性学习则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因此,在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动员阶段,笔者会向学生传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方法、技巧;在学生制定研究实施方案阶段,笔者会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事项;在实践阶段学生遇到困难时,笔者会及时给予技术上的支持与鼓励。

(二)学生重视地理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学生要夯实地理知识基础。“用地理知识,来解决问题”是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内核,而学生自身掌握的地理知识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工具,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积累丰富的地理知识,还应该具备过硬的地理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这样,才能熟练地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才能通过研究探索查找出解决这些地理问题的有效办法。

另一方面,学生要养成科学探究的严谨态度。地理研究性学习过程大部分涉及地理实验的操作、调查数据的分析等烦琐的环节,这不仅是考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是锻炼学生细心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精神的学习过程。此外,为了避免出现学生为了追求實验成果,编造数据等弄虚作假的情况,教师应该及时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实践证明,在初中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地理学科的发展趋势,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方向,也是学生开展自我学习、个性地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同时,在初中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可行的,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促使学生养成科学、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研究性笔者污染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老师,别走……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