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丽 李春勉
摘要:本文以“大学+”理念为导向,深入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内涵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了若干解决对策,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内涵建设提供可供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内涵建设;应用型本科
近些年教育部批准的新设本科院校大部分是民办本科院校,而且这些新设本科院校的定位一律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个办学定位提出以来,众多专家对什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了丰富多样的解读,但是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哪个专家能说清楚什么是应用型本科,怎么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本人认为,所谓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实就是本科院校加职业教育。只有把职业教育加入到本科教育当中,才能凸显本科教育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进而发挥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反观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内涵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办学模式与公办大学同质化
现在几乎所有的民办本科院校都是参照公办本科院校进行的建设。不管是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还是在学校的机构设置方面,民办本科几乎和公办本科的办学模式如出一辙。没有充分发挥出民办本科院校的灵活自主特色。
(二)教师的职业能力有待提升
由于民办学校的师资紧张,尽管国家教育部对民办高校的师资结构比例有所放宽,但是仍然不能缓解民办高校师资紧张的局面。疲于应对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使得教师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再去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其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唯理论是从,甚至有的教师为了完成工作量,把教学工作变成了扎扎实实的走过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少之又少。
(三)提供社会服务的范围有限
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偏弱,其主要精力基本都是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大学和地方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直接关系疏远,甚至是基本没有联系,所提供的社会服务极少,有的学校甚至是空白。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本人以“大学+”理念为指导,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加入现实的时代元素,使应用型本科大学焕发出更强大的力量,服务社会。具体建议如下:
(一)搭建平台,打造“双师型”教师,提升教师能力
(1) 打造工作室
工作室是助推教师发展的引擎,利用专业优势、岗位优势,通过工作室将某一领域的工作深耕细作,让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从岗位、职务、行业、专业四个维度构建立体化工作室,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打造属于自己的工作室,在工作室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2) 成立专业公司
以专业为依托,把相近、相连、相关专业合在一起创办实体公司,将专业依据公司的方式运作,像公司一样有经营活动,专业或者课程就是公司里的各个部门,让师生直接在专业公司的运营中学习,通过“专业公司化、班级部门化、教室工作室化、小组科室化、组员员工化”开展市场经营、承包对外项目、进行各种实战业务,培养和锻炼师生。
(3) 举辦开放式大学
以“大学+”理念为指导,充分挖掘学校人力、物力、智力等资源,对接经济社会需求,搭建实战平台、承接实际业务,服务社会的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 培养“双师型”教师
除了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考取与专业相关的专业资格证书,打造“双师型”教师,使教师的授课内容能够符合职业标准、行业标准。
(二)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助推应用型本科内涵建设
大学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已经从以培养人才和科研为任务的阶段发展到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者并重的阶段。大学利用人才、设备、信息等资源直接为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发展服务,是大学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融入社会的进一步体现,而且在大学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本就具有满足社会多种需求的能力。“大学+”的理念强调“学校的所有功能都要主动为社会的需要服务,挖掘大学本身的资源和价值,充分发挥大学专业优势,对接社会各方面的需要。”社会是大学社会实践、科学研究、教学实习、社会服务的天然舞台,社会可以为大学提供新的增长点,适应社会需求。“大学+”是双向引擎,一方面学校主动为社会的需要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服务社会了解社会需求,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社会所需人才,进一步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1) 对接经济社会需求,构建三位一体的立交桥
依托“大学+”的实践平台,积极探索“大学+”的形式,努力拓展“大学+”的途径,挖掘大学自身的资源和价值,充分发挥大学的优势,主动为社会需要服务。构建三位一体服务社会的立交桥,一是“大学+”培训;二是“大学+”扶智;三是“大学+”社会服务。
(2) 发挥优势,服务社会,促进发展
大学应该以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出发点,建立阵地观念,首先要服务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以河北外国语学院为例,该校承接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培训,承接全省贫困县英语教师培训;是河北省教育厅国培项目高中英语教师培训基地;为河北省商务厅研发“商务厅活动管理系统”、“活动方案填报服务系统”等。
在服务社会各行各业的过程中,倒逼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形成了大学特有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科研等。在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民众的同时,教师也为自身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丰富了施教的领域,充实了教学和科研内容,锻炼和提升了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外交能力等,提升了大学的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 孙裕金,束仁龙.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11(06).
[2] 束仁龙.新建本科院校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建设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11(03).
[3] 陈小虎“.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解析及其人才培养体系建构[J].江苏高教.2008(01).
[4] 郭必裕.对高校课程群建设中课程内容融合与分解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