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校园新型网络诈骗 危害
作者简介:郑广峰,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宏观管理、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安全稳定等领域。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0.052
新型网络诈骗通常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在网络上以不断翻新的各种形式向他人骗取财物的诈骗手段。犯罪的主要行为、环节不断更新且发生在互联网上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空间虚拟化、行为隐蔽化,诈骗金额大且打击难度大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新型网络诈骗借助虚拟网络空间完成犯罪的特点日趋明显,犯罪嫌疑人会抓住高校学生网络使用频繁且猎奇的心态,深度隐藏真实身份后,利用虚构事实、匿名服务等对高校学生进行的诈骗,一旦得手后迅速销毁网上网下的证据,因此类犯罪隐蔽性强,导致打击难度加大,且数量迅速上升。高校受害学生的被诈骗金额不断提高,且因为隐蔽性强,诈骗的钱财很难通过合法渠道追回,这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类似网贷(裸贷)等无法偿还情况可能会直接导致学生走向极端,这不但破坏了社会网络交流正常的公共秩序,还严重侵犯了大学生财产安全以及自身的权利。
(二)诈骗行为手法多样化,更新换代速度快,严重侵犯学生权益
“互联网+”时代下新信息新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型网络诈骗事件层出不穷, 新型网络诈骗不断通过多样的渠道和方式进入校园,且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高额利息、暴力催款、裸条贷款等违法违规现象在高校内不断出现,严重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1]。
近年来的校园暴力催贷及高利贷款等给受害学生及家庭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出于各种因素考虑,很多受害学生选择不公开或者对受害情况选择沉默,不能按时还款或无能力还款时,不仅会面临高额的利息,还会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影响个人的信用记录,从而对今后的各类贷款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这对受害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严重的导致走向极端。这一方面助长了犯罪嫌疑人的嚣张气焰同时也严重伤害了受害的家庭和学生当事人。
(三)犯罪多元化、交叉化明显,对受害学生经济和心理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由于目前我国的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来明显的地域产业化的特点,某种网络诈骗的手法相对在某一个地区或者区域较为集中和活跃,但手法也越来越多元化,且交叉趋势十分明显。各类犯罪嫌疑人相互串联,犯罪行为多集中在高校学生群体。他们利用大学生涉世未深,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顺利完成学业,借贷助学之后用自己的能力偿还贷款,或他们有更多的创业或实践想法想法,将新型网络诈骗延伸至高校学生。受害学生在被诈骗后因经济和心理受到创伤,造成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严重的情况下将导致学生走向极端,严重影响学校及社会的安全稳定。
网络诈骗形式不断翻新,它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活动,破坏了网络社会的运行秩序,尤其是在信息化的时代,网络诈骗的犯罪率急剧上升,已经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对社会产生了极大危害。网络技术的发展让网络诈骗的类型和传播方式更加繁多,形势更加复杂,在解决网络诈骗问题的同时,如何预防网络诈骗也已经成为社会所关心的问题。
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高校园区某高校农村学生梁**性格内向且自卑,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平时在学校饭堂勤工助学,因家庭贫困平时很少主動走出校园进行消费。面对同学们各种花样的消费及电子产品配置,该生心生羡慕之情,因该生喜欢独来独往,故平时外出都是一人出行。2018年10月14日,该生在地铁口被以填写调查问卷后可抽奖的方式拉进附近手机店进行诈骗,该生填写问卷后扫码抽到二等奖,可选手机或ipad一台,期间店员告知其与学生是“老乡”。该生选择了ipad之后,被告知需要绑定手机卡并缴610元话费以及开通相关业务,期间“老乡”不断用语言带动梁的思维,取得该生信任。学生按对方指引,在现场缴费610元开通手机卡并预存了话费。接着,“老乡”告诉该生还需要再缴费两千六百五十元才可以领取ipad,不能一次性缴完所有费用的话则可以选择分期付款。由于学生已经缴费610元并签订合约,在对方的“威逼利诱”之下,学生又在“老乡”的教唆下隐瞒学生身份,用“老乡”提供的假工作证图片,签订了2957元分期付款的贷款条约。期间,“老乡”用学生的手机卡和身份证替学生完成了办理手续。签约之后,“老乡”以帮了“大忙”为由,唆使该生用微信“转账100元烟钱表示一下”。回校后,该生发现被骗,随后报警。在警方陪同下,当事人进入店中与店长谈判。经过反复谈判,店家最终同意学生退回ipad,店长通过手机操作将学生梁**签订的2957元分期付款的贷款当场还清,并当场退还店员索取的100元“烟钱”。学生梁**新开通的手机卡与其中的500余元话费,因手机卡实名认证无法退还,经沟通,该生同意使用该卡,等话费消费完即半年后再注销该卡。
学生当事人因是农村贫困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该生内向且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面对此类诈骗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也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学生返校后,情绪低落,不主动和同学进行沟通交流,生活学习中更加独来独往,心理问题也日趋明显,为解决此问题,学校派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进行跟进和心理疏导,以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图1:钟落潭高校园区某高校此类案件原因一览表(注:相关数据和图表由钟落潭高校园区某高校学工部门提供。)
表1:钟落潭高校园区2018年新型网络诈骗警情分析(注:数据由钟落潭派出所提供。)
(一)高校部门加强联动
高校保卫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要加强协同联动,落实关注和防范处置新型网络诈骗行为,坚持“以防为主,打防结合的原则,通过定期开展金融基础知识及相关防骗知识的讲解和传授,配合属地、街道公安司法部门、宣傳部门、金融银行机构等,开展平安广州进校园、金融知识进校园等主题活动,积极进行防范新型网络诈骗等非法借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学生的风险意识。
(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积极利用学生“第二课堂”、主题班会及主题团日等活动开展诚信理念教育,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教育常态化机制体制,并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工作。
(三)定期开展隐患排查
积极开展新型网络诈骗非法金融借贷安全隐患排查,利用清理“学校乱贴乱画”活动及定期在班级开展新型网络诈骗非法金融借贷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动员全校师生全面参与清理非法不良金融信息广告及非法金融借贷安全隐患排查活动,有序稳妥化解新型网络诈骗风险,保障学生合法权益,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四)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
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引导学生要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积极引导学生不攀比,冷静消费,不要过分追求名牌,不要过度消费。
(五)普及普法教育,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利用普法宣传日、宪法宣传日、法制教育周等时间节点,加强法制教育,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学生自我保护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加强高校学工部门、保卫部门和网信部门的网络协同,切实保护学生个人信息数据安全和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六)加强风险教育
加强学生对校园内外新型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甄别和风险意识教育[2],开设相关选课、讲座,通过易班、官微、新媒体联盟等对学生进行金融常识的教育,帮助引导学生建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建立校园内不良借贷的动态监测机制,密切关注校园内的借贷业务情况。常态化开展风险教育主题班会和主题团日等活动,引导学生合理消费、理性消费、莫贪小便宜和增强自我风险防控意识等,切实维护以生为本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
参考文献:
[1] 李嫣然.浅谈“分期乐”的危害、对策与思考建议[DB/OL].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思政教育网,2017.05.23.
[2] 陈整辉,杨洪艳,韩欣蕊.校园贷成因及对策建议[J].新财经,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