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拓
摘要:信息化时代下,人们可通过计算机、移动设备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但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庞大信息,并满足用户定制化与个性化需求,是当前各界需要探讨的重点问题。信息可视化设计主要以视觉表现力为重点,带用户走进更加美丽、真实的图像世界,矫视可视化以审美为主导,却未注重信息间本质练习和意义价值。本研究从信息思维角度出发,探讨信息可视化思考模式,创建信息加工目标,实现信息可视化服务质量的提升,深入挖掘信息本质,从感觉与知觉认知过程对信息可视化设计要素提炼出来,以期能够实现现代信息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信息可视化:信息思维;设计要素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1-0146-02
一、前言
早在2007年,南加州大学教授马丁通过数据测算结果发现,如果一份报纸设计版面为85版,则人们每天能够接触相当于174份报纸的信息量。现阶段的信息可视化设计大多以视觉表现力为落脚点,使用户能够走进更为美丽、真实的图像世界,矫视可视化以审美为主导,却未注重信息间本质练习和意义价值①。从根本上说,形式应该为功能提供服务,信息传达和加工是实现可视化设计的主要目的,有必要对从感观体验至理性认知过程加以深入了解。对于信息视觉体验和信息物质属性,前者是表象,后者是本质,只有两者合二为一方可产生知识。
信息科学是与传统实体思维有所区别的一种新思维方式,信息观念以信息为区别非物质化、实体物质的简介存在。也就是说,信息思维其实就是将对象事物存在方式、本质以及意义等当成是认知和掌握信息的关键。基于信息思维引导的可视化设计本身是在演化程序、内部结构、过程模式以及关系模式中对信息特点和属性进行精准把握,并以此为载体,人为视觉符号化设计信息。由此可见,信息可视化设计并未单纯审美养眼的一种设计手法,需要通过信息本质展开的一种设计思维。
二、构建图示化是实现信息可视化的前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比较青睐“读图”形式的信息,难道知识图片绚丽的色彩能够带给人们视觉的愉悦感吗?通过深度剖析发现,图片本身优势主要在于为人们记忆提供帮助,与文字相比,图片更能让人们所记忆,尤其是长时间记忆。如果只阅读文字信息,那么三天后所记忆的信息量可能仅有10%,而如果通过图片形式向人们展示相同信息,那么三天后所记忆信息量在能够达到65%,该现象被称为图片优势效应②。信息化时代下,信息视觉化的本质就是帮助人们在短时间内消化掉海量信息,这是一种有效调节手段。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瓦尔在总结大量可视化案例后发现,在消化信息与理解数据层面,人类视觉系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人类视觉系统运算能力非常强大,而且图片搜索能力也比较精细。视觉达到皮层与眼睛之间能够形成平行处理器,可以将宽带更高频道提供给人类认知中心,此为高层级处理过程,密切连接人的认知与理解。视觉感受能够帮助人们认知世界与接受信息,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超过75%的信息都来自视觉,而且人类脑神经细胞的50%和视觉紧密相连。物理学家纳赛德在认知实验中得出结论,如果转化感观传输速度为电脑属于,那么周围环境中的所有感观都能够实现信息的注入,而且视觉的速度非常快,视觉如同电脑网络,也有宽带,其存储速度为每秒1250MB,而触觉速度就像是USB接口,存储速度大约是每秒125MV,嗅觉、听觉与硬盘处理速度相同,其存储速度是每秒12.5MB,味觉的工作效率则如同口袋计算器,在感观整体中的占比为0.7%③。此外,美国著名化学家雅各布森实验研究发现,通过测试人类视觉、听觉信息量,视觉信息量为听觉信息量的400倍。
通过以上实验研究可以看出,人脑信息加工体系中,探索、发现未知世界最快捷和灵敏的感觉系统为视觉。相比概念、语言等抽象思维活动,视觉以感性体验为源泉,且该感觉无法直接复制,是认知活动中的一种高级化参与,是理性与感性融合下的一种综合思维过程。也就是说,视觉并非机械性复制元素,而且全面把握有意义、有价值的整体结构样式。所以,信息可视化能够对人类脑功能与视觉潜能进行充分利用,以进行图式设计。图示化并非单纯通过图片说明,因为这样很容易对视觉大材小用。应通过布局、版式、构成以及色彩等图像化因素,转化图表、文字、数据以及图形等信息为视觉认知方法。构建图示化其实就是以对象事物信息为构成元素,根据审美和视觉认知效率排列布局。在图式中,不仅有疏密、大小以及远近区分,有色彩搭配和空间维度之别,也有动静态媒介调用,本身属于综合性概念。
三、信息可视化设计的要素
若想在设计实践中全面落实抽象理论,就应创建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加工模式。可视化设计传达越合理、越精准,那么思维就能够敏捷、快速反应所输入视觉信息,这样就有更多认知成本在抽象思维活动领域分配,有助于人们决策制定效率的提升。
(一)信息加工
在海量信息面前,第一步需要先识别信息,设计师在识别信息过程中需要去伪存真。信息加工指的是将原始信息改造成为具有较高价值、方便用户利用以及实现信息认知效率提升的信息活动过程。首先,信息粗加工,从量能层面减轻用户认知负担。在精确判断后,设计师会精密过滤与筛选信息,去除失效信息与失真信息,并将切实、客观信息保留下来,从而减少后期加工所用信息量。信息主要来源于现代网络,网络中的信息缤纷杂乱,而且还有很多信息仅仅是随意拼凑和简单复制产生④。目前具有较高可信度的数据源包括Data.gov、Google、百度、维基百科以及Internet Stats等,此为工信部所提供的网络信息数据。
第二步是信息细加工,有效划分信息的地域分布、时间顺序、因果关系以及表里层次等相关物理属性。信息可视化就是以图形设计的方式将以上信息传达出來,且依照用户需求与设计师主题优化排序各维信息,从而增加逻辑结构与信息分类的精确性,便于用户在短时间内创建认知顺序。根据顺序与层次对信息逻辑结构进行搭建,避免视觉思维活动中出现混淆的情况,增加人们思维的清晰度。
(二)信息关联性
从根本上说,人脑信息加工机制其实就是在关联和对比中创建对对象事物的一种理性认知,若想对对象事物特点有所了解,只是对信息的全面把握往往是不够的,其原因是,事物并非孤立存在,环境和事物间密切关联。一般系统论提出者贝塔朗非认为,信息思维方式与系统思维方式两者具有一致性,且系统考察比较重视对象要素与构成的关系。所以,信息可视化设计在对象考察过程中,一方面要先对事物信息有所了解,另一方面还要知晓和事物相关的一系列关系。从根本上说,事物并非孤立存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现代社会中,信息之间彼此映照与渗透,所得信息并不存在直接显示的特征和规律,确保用户能够对相关对象进行深刻、全面把握。
在具体设计方面,就是明确分类信息后加以科学排序,对信息进行分层,表示出层级间、信息间以及层级和信息间的关系,以搭建信息结构,确保可是界面效果能够对应逻辑结构,这样就能够将蕴含事物历史状态、未来趋向以及现实关系等内容破译出来。
(三)信息记忆共鸣
信息可视化设计中,信息呈现方式是有助于用户反思和长期记忆的重中之重。若信息在用户面前仅仅是平铺直叙,则传统图文并茂说明与数据报表就可达到理想效果。现阶段的信息可视化设计属于组织信息行为。构建信息组织过程中,若要实现设计体验深度的提升,应该考虑到用户认知因素,其重点在于信息读取与用户心智模型相符合与否。
特定情境设计中,故事版引导主要在用户读取信息环节应用,便于用户接收和记忆相关信息。人脑加工信息实验结果发现,信息思维下,人们对事物信息进行理解过程中,会先比较原有存储于记忆中的原型,若用户理解与获取信息经验比较丰富,那么就能够精准、迅速在可视化界面中将信息内涵挖掘出来,否则就会导致认知层面的障碍。除此之外,信息图情境叙事通常先依照信息内容对文字剧本进行拟写,通常可将故事分为三段,以引导人们阅读,其中包括简介、主要内容以及结论。再将内容拆解为绘画草图,确定表达内容以及精简文字,最后通过图像将信息要素生动演绎出来@。
四、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时代下,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可视化设计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人类大脑的扩展与强化。当前的大众对认知工具的依赖性越來越强,一次实现心智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说,人脑在加工信息方面其实就是从感觉向知觉转化的过程,其中感觉只是碎片化显示事物的信息识辨,不能整体影像事物。知觉能够综合零散化的信息,通过该综合认知完整将对象信息映射出来,由此形成理性认知。信息思维认为,从感觉转向知觉的整合过程主要由两大信息因素决定,即:感觉信息量与质的状态。通过可视化设计粗加工信息对信息量进行有效控制,再对信息细加工和设计,对信息本质进行全面把握,由此构建知觉映像,确保用户能够形成心理共鸣。以信息思维主旨、内涵为信息可视化设计立足点,正确引导信息传达和加工的呈现方式,这对用户认知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沈冠町.基于扩展思维导图的协同讨论信息可视化系统设计[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7:23 24.
②付静.基于“互联网+”时代导入“信息可视化思维”构建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研究[J].明日风尚,2017 (022):P.216 216。
③孙楚俏,艾小群,信息思维引导下的信息可视化设计要素研究[J].美术大观,2017 (03):158-159.
④付静.基于“互联网+”时代导入“信息可视化思维”构建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研究[J].明日风尚,2017.
⑤吕阳,基于视觉思维的用户界面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以商务营销数据可视化APP为例[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