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初探

2020-10-20 07:14刘宇娟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38期
关键词:算法意识数学

刘宇娟

“学启于思、思启于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但是,纵观目前的课堂教学,学生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不善问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从小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久而久之,就养成只听不问、你问我答的被动听课,这与我们的人才观是大相径庭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启学生的创造潜能呢?

一、 突出学习、反思、调整,实现角色转变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关键在教师。我们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改理念,积极反思,主动调适,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我们要学会反思,善于反思、乐于反思,并最终养成反思的职业习惯,这是我们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反思的基础上,主动调整教育教学行为,确保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渐次推进。首先要控制课堂讲授时间,使绝大多数学生有时间想、有机会问。其次,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和见解,帮助学生养成敢说、想问的良好品质。再次,要灵活采用分层施教和个别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得以同步提高。

在不断地学习、反思和调整中,教师角色发生着显著的变化,逐步实现课堂教学中由重“传授”向重“发展”的转变,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由重视学生“学会”向重视学生“会学”转变,从而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追求宽松、平等、和谐,优化学习环境

实现学习环境的宽松、平等、和谐,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条件。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师生都应具有平等的独立人格,和学生做朋友,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从改变日常的言行举止开始,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足,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以知心朋友的情感与学生深入交往,融入学生的生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换取学生的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激发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善问,培养问题意识。

(1)从课题切入,激发学生提问。如,教学《分米和毫米》一课,教师与学生谈话引出米和厘米,通过学生找出表示长度单位的词来揭题,针对课题引导学生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有关毫米和分米的哪些知识?”将提問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思考后,会提出许多问题,如:“1米为什么是10分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比米还大的单位吗?”等等。虽然有些问题本节课无法解决,但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学生积极质疑课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和能力,养成爱提问、善提问的良好习惯,还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提问的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适当改变例题的呈现形式,选择学生身边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如在教学“加与减”一课时,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提出问题,如:“小华家离学校有多远?”、“小明家离学校有多远?”、“谁家近?近多少米?”……使学生感到“问题”就存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而解决问题又是必须的,拉近了数学问题与学生情感的距离。

(3)同中求异,提出数学问题。教学中,教师更新观念,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又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对解法或算法进行反思和质疑,促使学生优化方法,提高思维能力。例如:教学“加法运算律”一课时,根据情境列出算式:118+104+8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究结果“304”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算法:①按运算顺序计算;②利用加法运算定律计算。自主探索后让学生展示出不同的算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各种算法的异同点,提出问题。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为什么运算顺序不同而计算的结果却一样?哪种算法更简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加法运算律,而且他们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得以充分的体现。

(4)挑战教材,提出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不满足课本中的方法,而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的现象,这正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也是训练数学思维的大好时机。因此,教师对学生课堂上的质疑应当加以鼓励、引导,促使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构想,找到新方法。

如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动手做角,大多数学生都是按照书本上的方法用学具盒里的小棒做角,有一位学生大胆创新,把一根牙签对折一下,就做成了角。还有个学生直接把手臂一屈,也做成了角。教师及时把这些学生的方法加以概括,发展了数学思考,拓宽信息渠道,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使提出问题的同学有一种成就感,也鼓励其他学生敢于创新,思维不被书本所局限。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积极主动地探索,真正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5)建立“问题银行”,落实问题意识。学生作业中出现错误,往往爱用粗心、马虎这类词语搪塞过去。其实,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改正错误,形成正确认识的过程。每个孩子出错的原因是不一样的,面对错题,建立“问题银行”,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并学会自我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这道题还能用其他方法解决吗?使学生发现问题所在,避免犯同样的错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

总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要从问问题开始,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秉承实践创新的精神去研究探索,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展示的平台,激发其问题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素质之花定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精彩绽放。

猜你喜欢
算法意识数学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算法框图的补全
算法初步知识盘点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