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团建如何迭代升级?

2020-10-20 06:23
中小学管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疫后常态价值观

管理是世界上最难的工作之一,管理中什么工作最难?100个人里99个人会告诉你:“人”的工作最难。而特殊状况下做人的工作,就更是难上加难。对于太多问题,管理经典著作中只有描述和解释,没有解决方案,怎样去解决,需要实践工作者自己去摸索。这次全球性的“新冠疫情”对任何组织而言都是一次巨大考验。后疫情时期,我们如何从“疫前常态团建1.0”“疫期非常团建1.0+”,向“后疫常态团建2.0”迭代,校长需要进行系统思考与多维探索。

凝聚价值观:非常时期“团建1.0+”的共识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一体化办学,目前已有4个跨区域校址,近600名教师,近9000名学生。面对疫情这样突如其来的巨变,人们急需在组织中找到力量和安全感,管理者必须在价值坚守中寻求模式突破。通过不断复盘,我们发现已往的常态团队建设(我们称之为“团建1.0版本”),通常过多关注绩效而非人效,对于变化所带来的人的不确定感和适应能力的关注不够。而价值观的“照耀”,能提高人的毅力与定力,帮助人们克服恐惧和犹疑;坚定的价值信念,还可以激发团队的使命共鸣,唤起团队对于组织愿景的共情,促成团队形成积极的共同行动。

凝聚价值观是最好的团建,整个疫情期间的四个多月里,我们进行了多次聚焦价值观和重大事件等覆盖全体教师的团队建设活动。我们通过对疫情期间关键时间节点、关键人物、关键事件的把握,不断整合团队成员思想,逐渐形成有针对性的团队建设模式,以“任务驱动+目标引领+文化认同+工具撬动”的独特方式,提升团队战斗力。相对于疫情前的“团建1.0”版本,我们将疫情期间的团队建设称为“团建1.0+版本”。

以价值观塑造为基:疫后“团建2.0”的迭代提升

后疫情时期的团队建设,从疫情期间的应急团建,向疫后“常态团建链”转变。

學校要以价值观塑造为坚固基石,集中力量“拧麻花”式打歼灭战,建立富有周期性、融合性与挑战性的团建模式。具体可分为四步走:第一步,坚守信念,明确应该干什么;第二步,知道为什么干,定期进行务虚会议;第三步,知行合一,兑现“愿意干”,经常复盘曾经的承诺;第四步,智慧地进行“怎么干”的持续优化与改进。

疫后常态团建要关注和处理好四个关系。

第一,大小目标“细水长流”的务实与务虚结合。目标不是单一孤立的存在,而是连贯性地、务实与务虚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我们要在务虚中“刚柔并济”。我们要时刻居安思危,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初心;我们要经常开展打开“脑洞”贡献“金点子”式的头脑风暴;甚至还可以进行寒热冷暖“吐槽大会”,帮助员工把情绪和困难说出来,花些精力让“困难”员工度过情绪的低谷期。领导者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承受,而是“柔软地共情”与“坚定地引领”交相融汇。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务实中继往开来。我们要结合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及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团队阶段发展目标。“打胜仗是最好的团建方式”,管理者要不断创造“惊喜事件”或利用“重大活动”,用“开门红、小高潮和尖兵连”等,积小胜为大胜,不断重建和强化团队的信心。

第二,集体统一与个性选择的“1+X”团建整合。一方面,我们要坚持集体统一的“1”。例如统一安排价值塑造、业务类团建,打造一个有凝聚力、战斗力、爆发力的“高效能感”团队。另一方面,我们要关照到个性选择的“X”。努力让个体感受到“安全的学校”是我的“第二个家园”。2.0版本的个性团建,更要体现这种个体在被事件冲击、被困难所扰的情况下,却能被记住、被需要、被关怀所产生的对学校的持续“忠诚力”。

第三,按照线上线下等不同活动形式组合。因疫情之后的团建已不仅仅聚焦于线下团建,技术的拓宽让我们隔屏不隔心,通过线上的形式也可以及时传达组织的关怀和关注,提高大家的凝聚力、归属感。所以无论线下还是线上,同步还是异步,都提高了团队意识和协作力。

第四,“家校社政”四位一体的育人团建延伸。后疫学校不再只是学校,是让原本聚焦校本教学的教师和家长形成融合共育的共同体,让大家有机会打开视野格局、打破固有界限,更快找到彼此成就点。学校要把办学目标、教师发展、学生指向、家长和社会等组织连接起来,提供更加合适、更具力度、更有价值的教育支撑。

迭代后的2.0团建将从内部走向外部,从线性走向立体,从单一走向复合。我们期望在这样的团建中,人们能共同克服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和不确定所带来的怀疑和恐惧,让价值观共识的基石更坚固,让团队合力更坚定,让个体应对不确定性的确定性能力更稳定,用充分的准备拥抱未来。

(编辑 孙金鑫)

猜你喜欢
疫后常态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疫后”反思:把住供应链生命线
对垒疫后衰退
目前形势下如何提振中国经济
“疫后”谁能重生?
智珠二则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