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低年级德育开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0-10-20 05:47夏长金
学周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德育活动小学低年级解决策略

夏长金

摘 要:班级德育活动是以班级为载体,组织开展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性课程。小学阶段,班级德育活动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锻炼学生坚定的意志,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章从小学教育实践的角度,对小学低年级德育开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解决策略,以提高小学班级德育活动效果,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德育活动;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0-01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0.084

《小学德育纲要》中提到,德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各项品质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对小学低年级班级德育活动格外重视,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方面找到富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促进小学低年级班级德育活动更好地开展。

一、小学低年级班级德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主题内容单一

200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就目前而言,学校主要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活动以推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但是在德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暴露了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活动内容单一,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空泛,并不能对低年级小学生形成有效的思想影响。另外,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这种抽象的德育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符,而在学生周边存在的隐性德育内容也未能被很好地发掘。

(二)德育活动设计过于形式化,忽视有效性

德育活动是以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游戏和实践活动为组织与实施方式,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或者以教师的经验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感染力不强。作为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传统的教育活动所采用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做的方式,并不能使学生深刻感受并体会所学习的内容。比如,在举行以继承先烈遗志为主题的活动时,教师介绍了有关烈士的事迹,并带领学生去参观了烈士墓园,但是在参观结束后,教师并没有让学生说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种象征性的参观,并没有实现开展这次活动的意义,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过于形式化。

教师在组织班级德育活动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学生,没有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漠视学生的想法及感受,也不能及时发觉活动中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这种德育教育形式过于盲目,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认知与行动不符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道德信念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道德意识薄弱,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混淆想象与现实,易出现行为与言语的不符。小学生在评价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其他人的行为方式时,知道对与错,也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但往往是想法和行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很难把“知”轉化为“行”。比如,班级组织有关团结友爱的主题班会,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都能够理解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并表示会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对于教师提出的要谦让要宽容等观点表示认同,但是,活动刚刚结束两名男生就因为争抢皮球发生争吵,完全忘记了刚刚活动中所说到的同学之间要谦让、友爱。

二、小学低年级班级德育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德育观念尚未转变

教师依然延续着传统的德育观念,这是小学德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其具体表现在学校的德育制度建设中就是没有推陈出新,依然以老观念示人。现代德育的教育思想要求在具体的教学管理、教育实践中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完善自身缺陷,努力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教师依然运用过去的观念要求现在的学生,并没有考虑现在的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变化,现在的学生都很喜欢新鲜的事物,对于那些陈旧的理念很多时候无法认同。

有些教师的德育观念还停留在过去,比如很多教师依然认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就是好孩子、好学生,而把学习成绩不好,有些淘气,不太遵守纪律的学生归为问题学生。教师未能正视好学生的身上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而问题学生的身上也会有闪光点这一问题。教师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过分强调智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

传统意义上好学生的标准是乖巧、学习成绩优异、服从安排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观念已不完全适合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也不完全符合社会的用人需求,对学生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束缚性。现代德育观念下好学生的标准应该是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能够独立创新等,这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传统观念下,德育活动实施的另一个最为表象的特征在于,并不具有针对性,未能更好地区分问题与非问题,因而在实践中并无明显效果。

(二)活动设计不合理

活动是德育思想渗透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设计活动时要根据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计活动主题。在德育活动设计过程中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全面考虑问题,从而确定合理的活动形式。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所以德育活动设计必须以趣味性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就目前而言,班级开展的一些活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比如,班级活动以“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为主题,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价值观的理解并不透彻,但是部分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这个因素。另外,活动设计缺乏针对性,预设的情况和实际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活动在实践开展中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出现盲目的德育教学活动。

(三)违背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大多数学校在开展德育活动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忽视了活动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之间的联系,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比如在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班会时,教师准备了几个部分,如了解日渐强大的祖国、唱国歌、绘制手抄报等,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并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但对于个别学生来说,他们并不能理解现在的生活和祖国有什么样的联系。也有些学生还不能理解什么是爱国情怀。开展德育活动时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德育活动低效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提高小学低年级班级德育活动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师的德育观念

1.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教师的德育观念正確与否,对德育活动的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作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者,应改变那些不符合现实的传统观念,树立完全开放的、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德育观念。如何开放?既是视域的开放,不要局限在一定的思维内,也是思维的开放,转变方式的单一,使之具象化、系统化。另外,还表现在观念的融合与吸收上,通过引入国内外先进的德育管理观念,使原来的观念得以与时俱进。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实践,才能改变传统德育活动中刻板、机械等状况。

2.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教师本身要充分认识到专业的德育知识对德育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加强对德育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自身的德育水平对德育活动的开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知识积累足够丰厚才可以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要想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教师本身要具有良好的德育素养;教师要不断通过对知识的迁移、整理和归纳,有效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师还应当熟悉道德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不断地学习并借鉴相关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模式。因此,教师要自觉地学习各种德育理念的精髓,用科学的、先进的德育理念去指导德育活动。

(二)精心设计德育活动,切实提高德育有效性

德育活动形式除了传统方式的班会或者思想品德课程的讲授外,还应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实地体验劳动的辛苦,只有真正地参与进来,才能获得切实的感受,只有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才会懂得珍惜。而学生很多时候并不能真正理解传统意义上的活动形式,只是被动地接受,很难从内心深处获得感悟。

小学阶段活动目标的设定,应结合学生的基本状况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目标的设定不宜过高过大,只有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才能取得理想的德育实施活动效果。另外,目标的设定应具象化,不能空泛无度。比如在开展有关绿色环保德育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其目标的设定应该是具体的保护树木、不浪费资源、珍惜水资源或是不要乱扔垃圾等,而不是“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空泛目标。

(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选择合适的德育活动方式

班级德育活动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要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在设计德育活动的形式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真正选择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活动的方式。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往往注意到的都是新鲜的事物,因为新鲜的事物能带给他们有趣的感受。在选择活动的方式时,要多考虑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注意活动的内容不宜太过复杂、抽象,活动的形式应设计得丰富多彩、生动形象,这样才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性。

参考文献:

[1]郑杭.学校德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朱冰.新时期高职院校活动体验型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

[3]王燕华.近十年我国德育理论研究回顾与前瞻[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

[4]李君.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

[5]李娟玲.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6(21).

[6]侯斌彬.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德育活动小学低年级解决策略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爱国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