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雨池
摘 要:高校第二课堂作为高校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在完善和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合理建设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已成为高校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以吉林化工学院为例,分析目前高校第二课堂发展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以期对高校人才培养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体系;吉林化工学院
培养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现代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过往高校将学校第一课堂建设放在首位,忽略了第二课堂建设,没有对学生社会实践、协同合作、组织工作等方面的能力着重培养。高校第二课堂教育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它的育人功能及作用有目共睹,进一步加强对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的研究刻不容缓。
一、高校第二课堂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对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认识不足
许多高校认为第二课堂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仅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这导致很多教师过分重视第一课堂建设,漠视第二课堂两个“课堂”之间相互争夺时间和对象的现象严重。面对这一问题,大部分高校选择先保证第一课堂的建设,导致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产生很多阻碍,使得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完全发挥受到限制。
2、对第二课堂活动缺乏整体的设计
目前第二课堂的活动重点为举办“两节”,虽然大力开展了“文理大讲堂”和文体比赛、社会实践等活动。但部分活动缺乏明确主题、形式主义过于明显,无法与学生产生日常生活学习上的共鸣。
3、第二课堂活动缺少专业教师指导
高校开展的大部分活动,大多数为学生自主参与,学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化、专业化的指导和培训。高校对第二课堂没有下发相关文件或者通知进行规划指导,不能形成大课堂的风气,活动覆盖面不足。
4、第二课堂活动的激励机制尚未构建
在高校政策层面,目前没有出台或发布关于开展、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激励政策,如未对第二课堂活动实行学分制,积极贯彻“以学生为主,以激励为主”的教育理念,对第二课堂教师的工作量予以认可等。
二、解决方案——吉林化工学院第二课堂人才体系搭建及实践
搭建第二课堂人才体系,使两个“课堂”和谐发展。着力解决第二课堂活动和第一课堂教学“两张皮”现象,吉林化工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培养地方型工科类应用型人才,因此针对第二课堂开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统一部署、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在实践知识,练技能,培养创新意识,构建了富有自身特色的“3231”第二课堂育人培养体系。
(一)“32”:三節两会
三节即学校每年隆重举办的大学生语言文化节和大学生社团文化节和大学生科技文化节,每年上学期举办以培养学生语言兴趣为目标的 “大学生语言文化节”包括大学生辩论赛、主持人大赛、演讲比赛等,“大学生社团文化节”包括模特大赛和歌手大赛等。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包括“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比赛和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赛等。两会即毕业生晚会和迎新年晚会,这两场晚会由学校大学生艺术团精心准备排练的高水平的晚会,代表着学校美育最高水平。
(二)“31”:一个志愿服务学生组织
我校春天之约服务组织成立了九个专项,每年会针对这九个专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一个德育理念,即面向生活的德育理念,针对这个理念我校成立了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分成责任区培养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一个讲堂,即“明理大讲堂”,2015年至今先后邀请几十位社会贤达、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定期为学生播放《百家讲坛》。
(三)大力支持学生社团发展及社会实践活动创新
从去年开始制定和完善了社团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整改了不合格社团,将原来的97个社团合并整改为27个大型社团,大力支持、鼓励学生社团开展社团活动月,大大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
近年来,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宗旨,深入开展了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每年暑期,学校投入数万元经费,组织十余个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学校、农村、企业开展社会调查、政策宣讲等活动,建立了具有学院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运行机制。
(四)大力支持系院、班级活动创新
本着“大型活动为主导,小型活动为辅助”的原则,大力提倡、支持、鼓励院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各学院精心设计、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展示的第二课堂活动,打造“一院一品”活动特色,逐步惠及到每一位学生。
总 结
高校第二课堂不仅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更是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重要环节,其作用是第一课堂无法替代的,因此应该推倒两个“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界墙”,有目的的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深度结合,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吉林化工学院第二课堂育人模式的设立,为学生提供了挑战自我的平台,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科研能力,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能满足吉林省对人才的特殊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华,卓光俊等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探索[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5):98-99.
[2]王景延,王福忠等,工科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和实践的思考[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
[3]严毛新.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1).
基金项目:吉林化工学院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化工学院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构建及实践”(项目编号:吉化院合字2018第077号)。
(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